- 最后登录
- 2006-2-4
- 注册时间
- 2003-10-29
- 威望
- 0
- 金钱
- 130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3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5
- 主题
- 9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10-29
- 最后登录
- 2006-2-4
- 积分
- 130
- 精华
- 0
- 主题
- 9
- 帖子
- 15
|
板凳
发表于 2006-1-31 09:0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我告诉我的朋友:“你直接从现场得到的信息才是最可靠的。”用你的手去感觉热水的温度,就是最真实的。$ G' c& k& _3 r3 W z" ^7 h+ j
当你在现场时,甚至用不着这些数字资料,因为你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就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在现场的人员应当负起质量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经常可以接触到实情的人,比坐在监控室的人,才是更佳的质量维护者。
8 f+ S) B( P2 h8 @! l5 R
" D% g3 M2 @% h' }. ^+ B% E c! e* j9 M8 X# u
石川馨博士,日本质量管理的先驱之一,常说:“当你看到资料时,要怀疑它!当你看到测量数据时,要怀疑它!”他知道公司内所搜集的资料,都是为了取悦老板而测量的数据,会因仪器设计的关系而使记录不正确。即使在最佳的情况下,测量的数据也仅是二手资源,经常不能反映出实际的情况。
1 E' w, s) x" i6 i6 o5 S
6 k. l& y, ~- P2 a _; k r' |" F' d+ m( ~7 k/ x( H
许多欧美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去探访现场的倾向。他们也许以不到现场去和不用了解现场为自豪。最近,我听到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从不去探访工厂,我建议他偶尔到工厂看看,他回答说:“我是工程师出身的背景,我知道如何阅读及解释这些资料。所以我可以依据这些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何还要去工厂呢?”
1 L! I4 G4 Y+ _' K0 m2 y
, f1 A/ `( e, ?4 L$ _+ _
% q' V4 M2 z1 L2 s9 j/ I另外一家我拜访过的工厂,我得知每当总公司的大人物来访时,厂长就必须耗费数个小时,在会议室内回答那些大人物愚蠢的问题。这些经理人员不去现场了解进行中的事务,而且经常留下了一些不适当、找麻烦的指示。“没有这些会议,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呢!”厂长这样告诉我。
) h; x5 X. s3 O# q9 |1 d/ k" ]: ?' P: d" b% V) {, t. a9 v
% p" H& J. `3 }8 t/ V' d这位厂长对会议的见解,表露出在最高管理阶层与工作现场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存在,此情况削弱了公司挑战内部的浪费和外部的竞争能力。管理阶层的此种做法,通常会引来工人对其不尊重的态度。6 T( A5 j1 [/ O; e: G( ?
2. 检查现物
2 H; q9 R$ ^ H, y( r日文的现物,是指有形的实体东西。在"现物"的范畴里,此字可用来称一部故障的机器、一个不合格品、一件被毁损的工具、退回来的产品或者甚至是一位抱怨的顾客。一有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去检查现物。借着在现场详细检视现物,重复地问着,"为什么?"并且应用一般常识和低成本的方式,管理人员就应当能够确认出问题的原因,而用不着使用那些高深复杂的科技。举例来说,假设生产出一个不合格品,简单地握在你的手中,去接触、感觉、仔细地调查,然后再去看看生产的方式,便可能暴露出问题的原因。1 K: |8 e' }( n1 {( x
g# n' R0 f# l+ c5 Z
- C @3 L5 m# \4 C- Y! n9 b有些经营主管认为当某部机器出现故障时,其现场不是在那部故障机器的地方,而是在会议室里。在那儿,这些管理人员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而从不去看实物 (在此例是指机器),然后每个人都在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
3 b% H7 L L: x, S3 G" M9 O
/ h0 p2 b2 }4 b3 i' d; q
* E" ^# d ^$ ~# c改善是从问题认定开始。一旦认识清楚了,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督导人员的工作之一,应当是要经常保持注视行动的现场,而且依据现场和现物的原则来认定问题。
i) ^. Y$ x7 x% h: p, j% Z$ X
, u( |! D3 \7 y0 |5 l+ t! R, k
, L0 J2 p1 Y. e' d; W3 ^9 n0 l一位督导人员最近说道:"我每天到现场走走,试着查看现物有否不寻常,以便能带回到我的桌上开始解决它。当我发觉不到任何可资改善的事项时,便感到很沮丧。"本田宗一郎-本田汽车公司的创办人,是没有办公室的社长。他总是出现在现场的某一个地方。他是学机械背景出身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现场里,拿着螺丝起子及扳手在调整修理发动机。他手上有许多疤痕。在其晚年,曾访问临近的一所小学,与孩子们谈天,他骄傲地露出他的手,让孩子们去触摸这些疤痕。& V/ C2 c9 O9 b. v' E$ h
4 P; S6 b z1 ]- k \" I7 l) X- a
3.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 l2 j6 m+ i9 q9 p: w: G4 F2 C
9 o" i: V, s+ ^
" P" C/ I' P6 h1 A有一次,我参观一家工厂,看到一台切割机器附挂着一把小扫帚。我注意到这部机器停在那儿不动,因为有金属铁屑掉落在机器的传动带,卡住不动了。此时作业员就拿出扫帚,将铁屑从传动带扫除,再重新启动机器。过了一会,机器又停住了,作业员重复同样的动作,再启动机器。机器如果出现故障了,必须立即再启动。这样的事态,必定会继续再发生下去。有时干脆踢机器几下,也会使机器又启动了。然而,暂时的处置措施,仅是排除了问题的现象,并没有找到机器停止的真正原因。这就是为何你必须去查核实物,持续问“为什么?”直到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为止。
9 _. i" l* Z |% F1 t. i- T/ y' B# d- `( m) [. a
8 u; S1 Q3 n) @9 o. U* X
4.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o0 x; w# ^( Y# Q
' t/ h% h' v/ A8 n1 O, ^
4 b! N" E) _; C7 k4 i' Z% a5.标准化以防止再发
8 J2 K6 {# Y+ J! d! Y% w8 m6 @, U+ `6 L& U8 ]5 c% I) i
6 Z/ U/ U/ q9 q, O. J& q
现场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实现Q C D。不过,每天在工厂里都会发生各式各样的异常现象。有不合格品、机器故障,生产目标未达成及员工迟到。不论何时,问题发生了,管理阶层就必须去解决,并且确定不会再因同样的理由而发生。一旦问题被解决后,新的作业程序就必须予以标准化,接着就要开始“标准化—执行—查核—处置”的循环。
# c- s/ G% \0 F: A1 J: i
W& E& X( b3 K/ X2 l2 B/ H否则,员工就会忙于救火的工作。因此,现场管理的第五项,也是最后一项的金科玉律就是“标准化”。在现场,当一个问题发生,不论是否金属碎屑掉落,卡住传动带造成机器故障,或者是旅馆的房客抱怨传真文件的处理方法,首先必须依照现场现物的原则,详细观察问题。其次,必须找出问题的原因。最后,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果之后,就必须将新的工作程序予以标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