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威望
- 103
- 金钱
- 4601
- 贡献
- 29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0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89
- 主题
- 86
- 精华
- 1
- 好友
- 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积分
- 5003
- 精华
- 1
- 主题
- 86
- 帖子
- 789
|
(作者按语:以下这些文字可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参考使用。)8 q: u) [+ Q g# w! G
4 V* N4 t; @: i# V. S+ c) r
4 e( Y, ~7 t/ z7 _3 Y: Q
很多道理其实就在身边,俯拾即是。它们看似简单,衣着也很朴素,使我们很容易忽视它们,或自认为已经很理解它们,却实则含义深刻,直指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们有时很容易犯错,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些道理。
4 k: S8 @3 H& l% u2 |5 Y" Y& R# ~" G
比如我们经常念叨且已念叨腻烦了的一个词:“多劳多得”,现在就做一个多相的解析。$ D+ h L) h, G
; q2 U3 f$ |( M& F* i& t9 H首先什么是“劳”。用汉字组词的话,我们很容易把它认同为“辛劳”或“苦劳”,也就是说,我多付出了劳动,我很辛苦,所以应该多得。是这样的吗?举个例子,比如你一天下来生产了1000个产品,临近下班时忽然发现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有300不良品,而你恰好是一名很有责任心的员工,于是决定晚上加班3个小时,把这300个错误纠正过来,此时你认为这晚上3小时的加班该不该拿加班工资?你说不该拿,按劳动法规定,晚上加了班,是应该拿加班工资的;你说该拿,但实际上是因为你犯了错,晚上不过是将白天的错误补救回来而已,企业是为了你生产的1000个产品而支付相应的报酬,没理由为你的失误支付额外的费用。当然,在现实工作中,企业是应该支付这3小时的加班工资的,然而作为一名有责任感、高职业素养的员工,你拿到这3小时的加班工资时是否心安理得?是否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好意思?如果你在此时有一点点不好意思,说明你开始认识到,“多劳多得”里的“劳”,其实不只是“辛劳”那么简单。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来替换它:“功劳”。也就是说,你创造的“价值”越多,理应获得的回报才越多。还是加班费的例子,比如你白天生产了1000个产品,完全达到合格率标准,临近下班时上司对你说:“你再辛苦一下,晚上加个班,再生产300个。”此时拿到的加班工资应该是心安理得、没有一点点不安的吧?
1 D" j" m: N# v9 m
! o9 \% X! c; y4 T" Z对于“功劳”,也就是我们创造的价值,有一个最基本的公式:产出价值=劳动时间×工作水平。要获得更多的产出价值从而获取更多回报,有两条最基本的途径,一是延长自己的劳动时间,一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你更愿意选择哪条?很显然,提高工作水平是一个更聪明的选择。可惜我们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愿投入更多注意力和精力到提高工作水平上。( ^" t3 e6 s1 O3 T) N
" B6 F7 ^% F. @( n
还有一些人,既不把“劳”看作“辛劳”,更不看作“功劳”,而是理解为“牢骚”,认为牢骚发得多了,收入就会提高。他们生怕上司不知道自己的辛苦、自己的重要、自己的价值,于是整天嘟嘟囔囔、念念叨叨,自以为不如此不足以引起上司的重视,就如农村一句谚语所说的:“会叫的鸭子有食吃”。很显然,他们错得更离谱了,牢骚不但无助于增加自己的产出价值,反而破坏了组织的和谐,贬损了自己的形象,只会产生多“牢”少得、甚至不得的后果。. c5 O- H5 e6 h% n' \9 I
, G& ~* w4 W9 r* I6 O/ D! H- f: e
我们再看一看什么是“得”。一般人认为的“得”就是自己获取的报酬,我多付出了,自然希望多获得货币收入。然而,我们的“劳”只是为了获得报酬吗?并且将只会获得报酬这么简单吗?对于还比较年轻的员工来说,更为重要的不应该是“多劳”后报酬“得”了多少,而是在工作水平和经验方面“得”了多少,多付出了,自身自然会得到更多提高。反之,当你发现自己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并无明显长进,而身边的同事却明显超越了你,你首先不是发牢骚:“为什么会这样?”而是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付出得不够。能力和经验的提升必然是建立在更多的工作付出基础上的,需要你以更强的责任心、更积极的心态、挑起更重的工作责任后才会得到的,需要你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产出更多的价值后才会得到的。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也是视而不见。: s" G1 E8 t) c7 b' `! m
% T `4 C/ R' I在“多劳多得”用词的排序上我们也可获得一些启发:“劳”是放在“得”的前面的,也就是说,先有“多劳”,然后才有“多得”,是因为“多劳”、所以“多得”的因果逻辑关系。这是符合我们常说的“先有付出、后有回报”的“农场法则”的。
# P) j3 h W7 {! _: e5 s3 T
@! T: u" E) I( ]或许有些人的家里就有田地,种植着各种作物,应该非常明白一个道理,欲想获得收成,必先播下种子。农场法则告诉我们:首先,是先播下种子,后才有收获;其次,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才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不可能奢望播下南瓜的种子而期望收获番茄;再次,不是播下种子后任其生长就能获得好的收成,必须不断的浇水施肥,精心照料,才会有好的回报,这如同我们工作中的过程管控,在提出一个精彩的计划和方案后,还必须关注过程才会获得期望的成果。在此之外,农作物的生长当然还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阳光、空气、气候,这些就如同工作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客观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宏观环境因素,这些我们无法改变它,但至少要关注它、认清楚状况,并善加利用,而不是逆天而行。这有些像实际工作中的背景调查和战略分析,若不顾客观环境的制约,在寒带地区勉强种植热带作物,即使付出再多努力,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7 u. \- }/ F
* v: M' A% n' q5 s1 M0 I& _但我们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说,骨子里认同的却是“多得多劳”的原则,也就是先有“多得”,然后才考虑“多劳”,看米下锅,先看企业给自己多少,再考虑付出多少,从来不愿先行付出,因违背了基本的自然法则,现实中也就过得十分别扭,其自身也难以获得快速成长。
P- w0 o9 Z3 r3 s( B1 y( E* d# N* f$ k: [. D
从一个我们常见的、简单的词汇中,我们通过多相的解析,就可得到很多的启示,有些道理越是简单其实往往越重要,因为它们往往越接近基本的原则。在工作中,原则永远是重于方法和流程的,这一点切不可忘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