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7-19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威望
- 0
- 金钱
- 641
- 贡献
- 17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1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589
- 主题
- 499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最后登录
- 2010-7-19
- 积分
- 817
- 精华
- 1
- 主题
- 499
- 帖子
- 1589
|
梁福之 , L2 A4 q7 l2 S; u
5月24日,在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张维迎教授向国人发出严正警告:“未来三、五年内,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30%-50%”,由此他担心 “未来不能够在国际上像过去那样靠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中国农民可能没有办法转移出来,而且已经转移出来的农民可能面临继续回到农村的风险”(据新浪网)。张教授如此危言耸听,与欧美商会在反对《劳动合同法(草案)》时陈书所言“可能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消极影响”,近乎同一故事的两个版本。
3 ^2 D+ O& X1 }% u$ V
' R" ^! x% t6 G! u欧美商会留恋的“投资环境”,正是张教授所称道的“成本优势”。这到底是何等“投资环境”,又是何等“成本优势”?让我们从以往媒体报道所披露的信息中随意截取几则:197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将近30年,工资却只有美国的4%。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19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在开放改革的发源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的工资竟然10年没有上涨,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援引一份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者收入的调查资料时发表感慨,该地区民工的月均工资“只够一天吃四碗炸酱面”;企业在高速发展、资方在获取高效益的时候,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甚至多年得不到增长”(据全国总工会代表纪明波在两会的发言);“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当地月平均工资40%-60%的标准(国际惯例)”(最近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在北大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言)。欧美商会和张教授告诉我们的这种“成本优势”,完全漠视和偏离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人权人性的需要,是对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劳动者再生产权的无情剥夺和压制,是对低层劳动者最基本尊严的致命伤害。对国家来说则是对人力资源的粗使践用和可耻浪费,是“竭泽而渔”、遗祸无穷的粗暴掠夺。
! L9 h$ ]3 {6 w, C
2 h# q' m' m) w% t7 V+ L, t姑且撇开“成本优势”对底层劳动者的伤害不说,仅仅考察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孰利孰弊:有研究表明,对所谓的劳动力优势若以生产率因素加于考察,则完全是一种“泡沫优势”,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仅仅相当于中国的1.3倍,日本相当于中国的1.2倍。而与韩国比较,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甚至比韩国还高20%。这意味着我国用相当于美、日将近1/25的微薄工资换来的仅仅是自欺欺人的所谓“成本优势”,我们从来没有取得值得弦耀、值得骄傲的民族竞争力。人力,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宝贵的资源,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支柱。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劳动力价格是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价格并非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种人为的制度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与某些不争气的经济“精英”们的误导脱不了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动力被当作一种纯粹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在使用,将人力资源打压至简单再生产的底线,这就像一个工厂不提折旧费用一样荒谬。事实上,这种祸国殃民的政策已经受到全体人民和政府的唾弃,中国政府已经郑重向国人承诺:经济发展的成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确保“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要同企业效益增长而同步增长,决不能以不给职工涨工资、拖欠职工工资为代价,换取所谓‘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据纪明波言) 1 |1 M2 w- S. c$ ~
7 P, i% c/ m; n. r0 L如若张教授所言,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30%-50%,那么,国家如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获取竞争优势,这本来是张教授辈经济“精英”的研究课题。笔者只能说,提高竞争力不能以剥夺劳动者赖于生存的基本保障、人为压低他们的工资、放任其生存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因为这只能使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分工中,永久地处于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从属地位,永久沦为外国资本赖于攫取超额利润的“制造工厂”,永远无法赢得真正的竞争力优势。而事实上,人为压低工资和福利,正是造成中国经济内需不振、严重依赖出口的内外困局的真正根源。更严重的是,它使国家的收入分配濒临两极分化的危险状态,虽然表面上对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没有造成明显损失,但对社会公平支付的代价就实在太大了,最终一定会反过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定,变成沉重的社会成本。 $ ~ f3 W p1 |9 }9 S2 _
7 `1 m9 a: K5 K# X) p- W& t/ \0 v说到增加劳动力成本,张教授担心“中国还有多少企业能够挺过去?”,笔者倒要问一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为何我们的企业只能依赖超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已经造成了今天中国太多的“劣质资本”:这种资本对廉价劳动力有太强的依赖性,应对市场波动的办法永远都是压低工资或者裁员,而不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今欧美动辄挥舞“反倾销”的大捧来制裁中国,加大惩罚性关税,结果大量本该支付给本国劳动者的钱被外国的政府拿走了!难道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经济精英还不该清醒清醒吗?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局面,那么,就应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的话:“这样的企业被淘汰是自然规律。”(关于《劳动合同法(草案)》的谈话)
) t& g# f6 ~, e% G, ^9 U# z5 k3 e# d- m+ N% f; W; A' S( v7 v+ y, H6 l/ o
只有当“劳动力成本优势”论在中国消失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真有了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