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7-17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425
- 贡献
- 9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52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56
- 主题
- 225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7-7-17
- 积分
- 523
- 精华
- 1
- 主题
- 225
- 帖子
- 656
|
沙发
发表于 2006-6-22 11:3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人才外包夹缝生存
外包拼的是人才的维护
2005年5月间,北京亚太兰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向北京海淀区法院提交了一纸诉状,状告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用不正当手段抢夺人才。事件起因是年初摩托罗拉召开会议,要求17名亚太兰特外包员工必须与亚太兰特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将停止其在摩托罗拉的一切工作。据称,这是因为摩托罗拉想让他们与另一家叫做汇通的人才外包合作公司签约,从而继续为摩托罗拉工作。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签约的员工投奔他人,亚太兰特公司将摩托罗拉送上法庭。
在这个以人才为关键产品的行业里,面对人才大面积匮乏的市场,如何建立找人的渠道,如何提高筹集队伍的速度,如何维护好人才是基本的生存法则。“人才维护的问题是每一个IT外包公司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我们必须要在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之间找一个平衡点,站在公司的立场上,这个人才要被充分利用,创造价值;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你必须要让他去开开心心的工作!”在行业里工作多年的达内科技人才外包项目顾问马海琴认为,即便是实力比较强的外包公司也会非常重视人才的维护工作。
人才外包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两个合作公司和外包人员三方利益平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平衡三方利益主要是靠两个合同的保障。一个是外包公司和外包人才的合同,另一个是外包公司和目标合作公司的合同。而保证个人利益,维护人才,外包公司与个人之间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公司间的合同则是对于三方责、权、利的确定和保障。
“我曾经研究过外包合同,很有意思,假设达内公司和某个员工签定了劳动合同,达内把这个员工外派出去,这就牵扯到工伤、生病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上班过程中,这个员工受了工伤,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他肯定得去找达内公司,所以,达内公司要在和员工签合同的时候考虑这些问题。这里面有个问题,人才外包和自己公司聘用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包入人才的公司提供的劳动条件不安全,导致了员工工伤,但这个劳动条件并不是外包公司所能控制的。中国还没有专门的人才外包方面的法规,所以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三方都要仔细考虑相关各自权益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孙莹说。
还比如加班工资,一旦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加班工资,员工因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诉之法律处理就十分麻烦。
人才派出后的管理挑战
当然,并非签定了严密的合同,三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整个外包的环节里,还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
比如,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外派公司工作,因此,外包人员尽管与外包公司签定了合同,在法律上建立了劳动关系,但他们很难真正对外包公司产生归属感。外包公司自然是不希望员工脱离开他们,直接和对方签约。不过现实中,这种现象也几近于无法避免,因为这个新兴的行业里,不但法律上有空白,还有行业道德的缺失。这也给外包公司带来了人才管理上的挑战。
服务同样也是一项挑战,比如,客户对包入人员的要求、标准通常会很高,这就需要外包公司建立一个很好的人才输出渠道。在对方包入后,外派人员和目标企业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的融合又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而通常每个外派出去的人才都有试用期。当目标公司觉得派遣人员不是很合适,那么人才外包公司还必须向目标公司重新调配一个更合适的人员。因此,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反复发生,更好的协调外派人员与客户之间的融合,同样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两大障碍困扰
中国外包国际化竞争
尽管欧美、日、韩甚至印度都已经将中国视为IT业的“重要市场和人才供应地”,尽管一些中国软件外包公司的大项目也都来自国际市场,但事实情况是:在国际化项目的竞争中,中国的外包公司往往只能吃到“过水面”,所接到的项目只不过是被别人转包了好几次才到手的。
“在面对国际大项目时,我们很难说中国有一个国际化的外包公司。不可否认,中国的外包没有印度做的好,为什么?除了外包公司规模实力的因素外,我们面临着两个很大的障碍需要克服。一个是中国IT技术的现状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另一个是语言的障碍。”参加过很多次行业会议后,与很多业内人士一样,孙莹感慨颇多。
“什么是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架构师,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这样称谓,我们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这个标准,你就很难明码标价,就没法跟人家去竞争。所以,国内人才外包公司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规范的系统,缺乏对专业人才的以证。还有语言障碍,中国IT人员的语言能力还达不到可以输出国际外包的能力,况且项目本地化也需要语言的基础,所以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包。”孙莹说。
时世造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看起来,中国人才外包要与国际接轨还需要经历一个“量积质变”的修炼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