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2: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小鹰问老鹰:“怎么才能飞得高呢?”老鹰望了望天空回答道:“孩子,你只管往高处飞,别去看地平线在哪里。”对于职场上的我们来说,过去所达到的工作能力和职位水平,就如同我们的“地平线”,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想要真正达到成功,就不能把眼光和目标放在自己现有的水平上,那样只会牵绊住你往更高的境界迈进的双脚。只有目光远大,不满足于过去的水平,积极面对更大挑战的人才能在职场上平步青云。
    升职或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并不难。人们觉得困难,往往不是因为自己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认为以自己的经验来看,没有这么大的能力,结果,就导致职业生涯停滞不前。

    一位企业家的朋友南下求职,这位企业家认为以他这个朋友的能力和才华,负责一个部门的运作不成问题,于是,就给南方一家电信公司的余总工程师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自己的这个朋友过去面试。

    没想到这个朋友对自己的信心不足,职业目标并不高,认为自己以前从未在那么大的电信公司做过主管,恐怕面试不能通过,或者做不好工作,影响企业家的面子,于是,选择去其他单位找一些低级别的工作。

    然而,她先后给几家用人单位寄去简历而始终毫无音讯,最后,迫不得已,她还是打电话给电信公司的那个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的秘书接过电话问道:“请问您找哪一位”?她回答说:“请找余总”。秘书说:“对不起,余总正在开会,可以请您留下口信吗?”她又不好意思留口信。

    这位企业家知道了,给她讲了一个“跳蚤的故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发现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如果再增加一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来了。但是当你把一盏酒精灯拿到杯底,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地一下,跳了出去。正像兵法上所说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朋友很快领悟,第二天一上班,她就给余总打电话,又是秘书接的电话,但她直呼余总的名字,秘书不敢怠慢,很快接通了电话……后面的故事就不用多说了,这位朋友已成为了该公司的设计室主管。

    看到了吧,如果你都不去想你自己会达到这个高度,你将永远也做不到那个高度。

    你的目标越高,你的眼界就越宽阔,你的世界就越大,你的思想也就越积极。更高的目标,才能催人奋进。不管过去如何,把眼光放高一点,胆子放大一点,未来的高度不可限量。

    林肯有句名言:“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登山家巴拉德总是对他的孩子们说:“假如你攀登一个300米高的山峰,你掉下来了,你很可能会摔断自己的脖子。因此你可能会选择攀登矮一点的山峰,但是如果你摔下来,一样也会摔断脖子。因此把目标定得高一些也没什么不好,攀登一座更高的山峰并不会增加更多的危险。但是攀登高峰的好处是,当你到达山顶,那些小的山峰就可以一览无余,你也可以眺望其他的山峰。”人生的目标不妨定得高远些,如果经过全力打拼,没有实现,那么至少也要比目标定得太低的人实现得多。

    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一定要做到的决心,最终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注定是微乎其微的。

    几年前,一支国际性的探险队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记者们前去采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队队员。一位记者问这群队员中的一个:“你是不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呢?”那人回答说:“我会为它付出一切。”另一位记者也以同样的问题问第二位队员,这位队员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第三位队员也被这样问了,他回答说:“我很高兴,而且会好好努力。”最后,记者问一位年轻的美国人:“你是不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呢?”这位美国人朝他看了一下,然后说:“我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最后只有一个人登上了北麓。他就是那位说出“我要”的人。因为只有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我要登上梅特隆山”。这也就是我们所指的远大目标的力量。

    没有人能阻止你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不管你的目标有多大,不管未来有多远,不要顾虑自己的过去,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jus t do it!(去做吧!)。要想飞得高,就得把地平线忘掉!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3: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不要亦步亦趋跟随,走自己的路(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你不能控制别人走什么样的路,但你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做什么样的人。选择不同,结果各异。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尊重别人,然后走自己的路,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轨迹。人,放弃自我的本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多半都是不能成就大事者,即使有一点成绩者,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这一点,对成就大事者来说,是一大忌讳。
    一个人要穿过一片沼泽地,因为没有路,只能试探着走。虽然很艰险,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来,可好景不长,未走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用脚试着踏去,果然实实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两人的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过了很久,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这必定是一条通往沼泽地彼端的大道,看,已有这么多人走了过去,沿此走下去我也一定能走到沼泽的彼端。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烂泥。

    世上的路并不是走的人越多了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会跌进陷阱。故事中的行路人看似可笑且愚笨,其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在重复着别人的老路,而执迷不悔呢。别人说,你这样做不对,便不敢去做;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事,一定要亦步亦趋地去追随,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跟在别人的脚印后面,永远走不出自己的道路。试想,如果当你年老时,回首你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脚印都不过是对前人的重复,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当时年轻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声誉卓越,而格希文却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当时薪水的三倍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个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20世纪的电影大师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平平庸庸,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改变,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演他自己,这才渐渐成功,成为一代电影大师。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造化,长得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将我们生存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3: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不要亦步亦趋跟随,走自己的路(二)

    1842年3月,在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著名作家沃尔多•爱默生正在进行一番演讲:“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呢?我们的诗人文豪就在这儿呢!……”这位美国大文豪一席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讲话使台下一位年轻人,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文学大师惠特曼激动不已,他浑身升腾起一股无比坚定的力量和信念,决心深入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生活,去倾听人民的、民族的心声,创作出新的不同凡响的诗篇。1854年,惠特曼的《草叶集》问世了。这本诗集热情奔放,冲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了民主思想和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的强烈抗议。它对美国和欧洲诗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
    《草叶集》的出版使爱默生激动不已。对于这位美国人期待已久的国内诗人的诞生,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这些诗是“属于美国的诗”,“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

    爱默生的赞扬使惠特曼的诗歌知名度骤然提高。但是惠特曼那创新的写法,不押韵的格式,新颖的思想内容,并不那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草叶集》的第二版卖得并不好。然而,惠特曼却从中增添了自信和勇气。

    1860年,当惠特曼决定印行第三版《草叶集》,并将补进些新作时,爱默生为市场销量考虑,竭力建议惠特曼取消其中几首刻画“性”的诗歌,惠特曼却不以为然地对爱默生说:“那么删后还会是这么好的书么?”爱默生反驳说:“我没说‘还’是本好书,我说删了就是本好书!”执著的惠特曼仍是不肯让步,他对爱默生表示:“在我灵魂深处,我的意念是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走自己的路。《草叶集》是不会被删改的,任由它自己繁荣和枯萎吧!”他又说:“世上最脏的书就是被删过的书,删减意味着道歉、投降……”惠特曼最后坚持自己的看法,没有做任何删改。最终,第三版《草叶集》出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它便跨越了国界,传播到世界各地。

    别人的否定意见常常会扼杀自己很有创意的想法,所以,只要看准了,就要充满自信,敢于坚持走自己的路,否则,很容易在别人的议论中迷失方向,从而失去自己的本色。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立足点不一样,要敢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走自己的路。

    走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的个性,我们的人生才会是独特的,才会是精彩的。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3: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消除为别人打拼的念头,为自己而工作(一)

    职场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等待下一个月的薪水的到来……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在为谁而工作?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为自己的前途、为自己的人生发展而工作。
    为金钱工作,工作只能索然无味,但为自己工作,工作能给你轻松愉快的心情,而且人们也会更加重视你,仰慕你。因为你的付出带给别人快乐,使别人从中获得利益,也实现了你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老木匠做了十几年的木匠活,他因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天长日久,老木匠渐渐厌烦了自己的工作,想要自己单干。他对老板说,自己想辞职做一些其他的生意。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辞,但希望他能再帮自己盖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无法推辞,只好答应下来。

    这时的他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全不在工作上。做工不那么精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全无往日的水准,只想赶时间把房子建完。老板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等到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老木匠,并对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我临别送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他为别人盖了那么多质量上乘的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屋。他以为工作只是为别人,却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也是为了自己。

    其实,从表面上看,你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为公司招揽业务,赢取利润而忙碌。实际上,身处在公司这个系统中,公司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则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历练。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工作是你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的舞台,你的表演越出色,鲜花和掌声就会越多。所以,尽快放弃那种为了薪水而工作的念头吧,它是你成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你不只在为公司工作,你更是在为自己工作。

    工作中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学习经验、锻炼能力、获得成长的机会。眼睛只盯着钱,斤斤计较,生怕吃一点儿亏,这样的人看起来目标明确,显得很精明,事实上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金钱为导向,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住心智,使他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就是即便日后努力振作、奋起直追,也无法超越那些眼光高远的人。如果一个人抱着工作是为获得薪水这样的想法不放,那么他终其一生也无法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个你需要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那么,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许多这样的机会。

    确立自己长远的事业目标,使你不论是一般员工还是当领导,都有为自己工作的感觉。当你确信目前的工作对你实现长远的事业目标有积极作用时,你才能全心投入,才可能产生成就感。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低着头为了薪水匆匆忙忙地工作,在琐碎的事情中消磨了生命,不曾想过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正等着他们。洛克菲勒说过:我们努力工作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也就是说,努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如果你能不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更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譬如,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公司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增进我们的智慧。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应该被看得过分重要。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而你的努力所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3: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消除为别人打拼的念头,为自己而工作(二)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既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
    也许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因为,我们不仅是为了目前的薪水而工作,我们还要为将来的薪水而工作,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

    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你所在的公司不只是别人的一艘船,也是你自己人生的一艘船,它行驶的方向、它运行的状况,怎么会跟你毫无关系呢?即使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即使目前的工资很低,也不要气馁,因为谁都抢不走你拥有的无形资产——你的技能、你的经验、你的决心、你的信心。坚持下去,这一切最终都会给你回报。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齐瓦勃的经历清楚地表明,工作中最应该持的态度不是消极怠工,得过且过,而是怀揣梦想,怀揣为自己远大前途奋斗的认识,在工作中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4: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追求无极限,做最好的自己(一)

    习惯总是在控制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生活,让我们缺少从日常琐事中超脱出来、认真审视反省自己的机会,总觉得现在的自己就是本来的自己,生活、事业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你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你现在的状态,真的就是自己应该的状态吗?你现在的生活,就是你必须得到的生活吗?你现在的自己,就是最好的那个自己吗?

    科学家曾经证明:一般人的一生对自己潜能的使用率只有2%左右,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像爱因斯坦也才利用了自己10%的潜能。大部分人并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其实,与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还有绝大部分的能力是处在沉睡状态而未被开发出来的。

    那么,现在请你想想,你对现在的自己就应该满意了吗?既然你我都有这么多未加开发的潜能,为何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呢?是满足于现状的安逸,还是缺乏进取的信心?不管何种理由,不去争取自己的发展,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都是懦弱和愚蠢的表现。

    “你以为我做了司机就满足了吗?我的目标是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当青年弗里兰怒气冲冲地对铁路老工人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在一辆三等火车上做加煤炭的初级工人,月薪只有40美元。老工人之前对他这样说:“你现在做了添加煤炭的工人,就以为自己是发财了吗?但是我老实告诉你吧!你在现在这个位置要做上四五年以后,才会升为月薪100美元左右的铁路司机;如果你幸运地不被开除的话,就可以安然地做一生司机!”当听说自己可以得到一个安稳的工作、终其一生的时候,他并没有满足,反而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低估,觉得最好的自己不止是如此。后来,他真的做到了。一步步地努力,最终让弗里兰成为后来美国大都会电车公司的总经理。

    不满足于已有生活的安稳和平衡,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成功的大门只向永不满足的人敞开!

    在你的生活中,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不断地把它向前推进,不断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也就是说,你自己的发展和对自己能力的期望是不应该有界限的。即使能力是有限的,不断向前,“向上爬”,做更好的自己的信念才是最关键的。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求索目标。比如你要求自己今天多对人微笑一次,工作少出一次差错,改进一点人际关系,多认识一个客户,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等,这些都可以视为自己进步的表现和激励。

    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没有什么比进取心更重要的了,这种态度影响着你对自己的评价和你对未来的期望。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而狭隘的,那么,与这对应的就是平庸的人生。你必须以高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否则,你只是一个小职员。你必须坚信自己能拥有更高的职位,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则,你永远也得不到。不要怀疑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否则,就会削弱自己的决心。只要你在憧憬着未来,其实就是在向着目标前进。

    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我是不会帮助那些缺乏成为企业领袖的盛装的年轻人的。”要敢于树立这样的目标:我要成为主管、经理和老总。不管你目前的职位有多低,仍然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我不仅仅是这个水平,我的职位应在更高处。”要敢于梦想,要下定决心——得到那个让人羡慕的职位,并且发誓一定要为之竭尽全力,绝不半途而废。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4: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追求无极限,做最好的自己(二)

    做最好的自己,憧憬更高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空想,也需要有对自己坚定的信心做后盾。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最棒的,是有能力去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的。
    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并且不断鞭策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不仅能激起自己不断进取的精神,而且对自己的成功也有很大心理的暗示作用。

    有一个传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非常痴迷雕塑。有一段时间,在他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别美丽的女子的形象,美若天仙,令他夜不能寐。于是,他决定把脑海中的美女塑成雕像。他躲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废寝忘食地创作了好一段时间,终于成功塑造出了这个美女的雕塑形象。他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深情的眼光许久地凝视着这个美女雕像。最后,看着看着,美女雕像竟然活了。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个真实的科学实验中,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只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就像皮格马利翁的角色一样。学生则因为外界的肯定,因此变得非常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其实,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充分说明了自信的力量,说明了我们每个人不是没有潜能去做得更好、更优秀,而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对自己的激励和肯定,缺乏鞭策自己努力进取的态度。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人生苦短,何不抓紧时间,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别人,让自己在世间留下别人最好的评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你也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挥挥手,向昨天的自己潇洒地告别,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4: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

    人生的目标就像沙漠中的地图,只要你愿意,那么你自己就可以画,毕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远大的目标能激发人的潜能。人们常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才能发展得越大。”
    清晨,一个很喜欢跳舞的农家女孩,在四周白雪皑皑的村子里翩翩起舞,她梦想着有机会能够在真正的大舞台上尽情地表演,旋转她那优美的舞姿。于是,她一直跳着,不断地努力着,终于,她从农家小院跳到了大众舞台,从孤身一人跳到万人共舞……

    这就是那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央视公益广告,和那句经典的广告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生活就是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大舞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对自己生命的规划与定位。如果你首先就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定得那么卑微,那么平凡,那你也很难获得向更开阔的事业和人生奋进的可能。

    目标只要不是高得成了海市蜃楼,那么就尽可能远大一些。目标越远大,越能充分挖掘你的潜能。一个目标远大的人,即使实际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可他达到的目标往往比设定小目标时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确定只走十公里路程,走到七八公里处就会因松懈而感到困乏,因为目标马上要达到了;但是,如果要走二十公里,在七八公里处,正是斗志昂扬之时。目标高远给我们留下了较大的奋斗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第二章空间,我们才不会因自我设限而窒息,不会因达到较低目标后偃旗息鼓,才能积极地追求更大的成功。因此,伟大的歌德说:“就最高目标本身来说,即使没有达到,也比那完全达到了的较低目标,更有价值。”

    拿破仑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因为自己有一颗“要想当元帅”的野心而最后如愿以偿的,这种野心其实就是雄心。如果一个人有较高层次的需求,他的欲望就会高涨,而在行动中就会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反之,长期在低层次需求的环境中生活是不会有什么满足感的,欲望也会随之降低,而无奈感则会与日俱增。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目标决定了他能够达到的高度。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你的事业、人生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

    有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展翅高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所以,即使原本是鹰,如果它以鸡的眼光和能力来要求自己,时间长了就会真的失去想飞的冲动和能力。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4: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二)

    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如果你只把目标停留在完成每天的工作、按时上下班、领到每个月的薪水、养家糊口上,那么你将很难得到在职业生涯的更大空间展示与成就自己的机会。一位商界精英指出:如果你是一个学员,只为分数而学习,那么你也许能够得到好分数;但是,如果你为知识而学,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和更多的知识。如果你为做生意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做生意来干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很多钱,而且会干一番大事。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有可能只能得到一笔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公司的前途而工作,那么你不仅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而且你还能得到自我满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对公司所做的贡献越大,就意味着你个人所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
    只有拥有远大目标的人才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功。只追求低目标的人,所得亦不过如此。如果自己设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面对这个目标就能集中精力,聚精会神,而这,乃是成功的关键。

    所以我们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时,不妨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一些,眼光和气魄放得长远一些。比如你现在是个小职员,不要把目标仅仅定在当上部门主管上,为何不敢于要求自己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经理的位子呢?如果你已经是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为什么不敢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开创自己的大公司,自己当老板呢?只要你的理想和气魄足够大,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现在看来仿佛觉得无论如何也难以达成的远大目标,只要你敢想,并且去努力,就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得以实现。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这位年轻人来通用应聘只是因为父亲告诉他,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同时,父亲建议他可以去看看。于是,这位年轻人就来了。

    在面试的时候,这位年轻人的自信给面试他的助理会计检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通用公司只有一个会计的名额,面试官告诉这个年轻人,竞争这个职位的人非常多,而且,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能很难立即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但是,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困难,相反,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自我规划的人,他说自己来应聘的目的就是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

    正是由于年轻人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他被录用了!录用这位年轻人的面试官这样对秘书说:“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罗杰•史密斯,1981年1月,出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

    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凡有大成就者必先有吞天吐月的野心和远大目标。放长一段目光,你会扩大一片人生舞台。短浅的目标与狭小的视野,只会限制你的生活向更大空间的延伸。

    鹰击长空,是因为志在蓝天;志存高远,人生才会灿烂辉煌!

搞疯靓姐 发表于 2006-9-20 13:55:00

RE:[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命运不在别人嘴里,而在自己手中 (一)

    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有句名言:“靠自己成功”,这句话影响了每一代美国人,那些原来从英国统治下独立的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也在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影响下,迅速把这个国家建设成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强国。企业家吉姆•克拉克也给过年轻人忠告:不要凡事都要依靠别人,在这个世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你自己。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各种危机中,而要摆脱这些危机,不要老想着依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拯救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埋起来。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子察觉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没有人能救得了那头驴子,只有当它放弃悲观与消极,明白只能依靠自己来进行自我拯救的时候,命运才有可能在山穷水尽之际,给它绝处逢生的惊喜。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对于此番自我拯救理论的理解,也不应该逊于动物的求生本能吧?

    诚然,人生在世,总要或多或少地依靠来自自身以外的各种帮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社会的鼓励……可以说,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已开始接受他人给予的种种帮助。然而,许多年轻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靠”,已经远远超出和大大脱离了一个人需要外部力量帮助这种正常之“靠”,而演变成“唯父母和朋友是靠”的依赖心理,把自己立身于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和朋友的身上。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 连载: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