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愿意从"皇帝"变成"总统&
A公司的会议室,一如既往地热火朝天。只是这一次,多了一个我。我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观摩着这场热闹的舞台剧。舞台剧上演的背景是A公司年度战略规划会议,领衔主演是董事长李四,联合主演是公司的20位高管。快要落幕的时候,满面春风的李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一次群策群力的会议……”
这的确是一次“群策群力”的会议,李四的话音刚落,20位高管便轮番上阵,粉墨登场,又是唱赞歌,又是表决心。在20张迷人笑脸的映衬下,角落里的我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了舞台剧的中央:“……为了让李总进一步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请大家做一个民意测验。”
话音未落,我已经感受到高管们眼睛里的狐疑。直视着会议室里的每一双眼睛,我力图把自己变成一个坦荡的透明人:“请大家放心。民意测验是匿名进行的。我不认识大家的笔迹,也绝不会去比对大家的笔迹。而统计出‘集合数据’后,大家的‘手稿’都会被销毁。请相信一个在国内外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专业人士。要知道,在美国透露了这些信息我是要丢饭碗的。”
测验的问题不多,只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请用两个形容词来描述你对这次会议的感受。
第二个问题,请用以下两个句式造句。一是,“假如我是李总,我会……。”;二是,“要是李总能……,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你觉得在这两天的会议中,你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发挥了百分之多少?你的同事们发挥了多少?李总发挥了多少?
回复: 老板,你愿意从"皇帝"变成"
两天以后,带着民意测验的结果,我再一次约见了意气风发的李总。显然,李总对民意测验的结果并不担心。看到我的时候,他以他特有的握拳方式向我行礼,打趣我的秘书是不是真的把高管们的“手稿”销毁了。“李总,你觉得大家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是什么?”
“还能有什么,成功、活跃、史无前例、大受鼓舞……”
我微笑着,递给他打印好的测验结果。我故意地选择了一个与他面对面的座位,希望将他错愕的表情尽收眼底。这是不是有点小人之心,我说不清,不过这种时刻确实是我工作的部分乐趣和价值所在。“给老板们做一面真实的镜子,是俊是丑让他自己看。”
打印的测试结果上,超过80%的人用“无聊”、“浪费时间”、“老调重谈”等负面词汇来形容这次长达两天的会议。而在第二个以“我”开头的句式中,“假如我是李总,我会大大缩短会议时间”甚至“我会取消会议”的句子占了相当篇幅。至于第三个问题,高管们普遍认为自己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发挥程度不足40%,同事们在50%左右,而李总则发挥了90%还多。
足足十分钟,李四没有开口。他时而张开嘴唇,脸涨得通红;时而面色灰白,表情颓丧。我知道他的内心在愤怒与失望间挣扎,就像他的面色在潮红与灰白间转换一样。
这个时刻,也只是在这个时刻,李四低下了他那颗始终高昂着的头。
回复: 老板,你愿意从"皇帝"变成"
在李四沉默的十分钟后,我开始发问:“你现在对这次会议有什么新的看法?”
“你平时开会的基本路数和这个会差不多吧?如果经常这样,说明了什么?”
“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你也许永远不会做这样的民意测验,得不到这样令你震撼的结果。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为什么你的高管们在公开场合都唱赞歌、说好话?”
“假如你决策失误,你的下属敢说真话反对你吗?”
“一叶知秋,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
我和李总就这些问题讨论了两个多小时。说实话,我不期望李总在这个阶段就能看透这些问题的实质,重要的是,他开始反思:“为什么人人都看得到的事实我看不到?为什么管理层都知道的真相我不知道……”
像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李四完成了从一介平民到精英中翘楚的蜕变。也许正是在这场蝶变的过程中,李四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一个最容易成为瞎子和聋子的企业一把手。没有了同级的反馈,没有了上级的评估,只有来自下属的阿谀奉承——具备了做“皇帝”的条件。现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何其难哉?
然而,企业要成长,企业家也要成长。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单单凭借老板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可能走得很远。为什么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高管团队成员都变成了太监、“童养媳”?毫无疑问,李总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是你不愿意戴高帽,谁又愿意做高帽?老板有意无意地让自己的企业成了“一个人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是命中注定不会基业常青的。
老板,为了百年老店的梦想,你愿意从“皇帝”变成“总统”吗?
回复:老板,你愿意从"皇帝"变成"
支持,赞扬一个!回复:老板,你愿意从"皇帝"变成"
很有道理,顶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