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5:00

职场小记[转]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059152>2006年夏天,一个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来找我,我带他去吃了东北饺子馆,饭间他给我罗列了很多毕业生典型工作方面的问题,及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职场人生的问题。我看着他严肃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最后答应他给他以邮件形式写点我的经历。这就是本文的起源。后面我自己发现,以那种记录性质的格式来重新回忆某一段时光,对今天的我甚至明天的我都非常有帮助,因此也就坚持了下来。每换一份工作,我都尽量蜻蜓点水的梳理下在那家公司的主要过程,特别是我认为核心的部分。其中的一些部分被一些朋友看到,觉得很实在、深入,就鼓励我继续,但坚持下来很难,我尽量吧。<BR>  <BR>  截止到如今,我呆过的公司一共有五家公司,第一家是国内最大的建筑企业,第二家是世界最大的代工企业,第三家是一家优秀的信息技术公司,第四家是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商,第五家就是目前的公司,根据我的习惯,我只会总结之前这四家公司的点点滴滴。<BR>  加上以前的陆续的一点总结,我就重新梳理一下这些年来走过的路,自己总结的同时也希望众人不吝赐教。</DIV>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5: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第一份工作
  
  一九九一年我初一,我在小学辍学一年后再次辍学。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必要说下,当时有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国家兴起过一股‘打破铁饭碗’的热潮,我爸爸属于国家的建筑单位,中国中铁集团下属的一个小建筑公司,当时还叫某局某处。这些公司一般会根据国家政策迹象提前做些‘保护性’动作,当时的情况是单位提出如果老工人提前退休,可以让家里的男孩子来顶班,我们那里叫‘接班’,只要男孩不要女孩。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河南一个贫穷的村子走了出来,开始了第一份非正式工作,时间历时一年,当时我十二岁。
  
  那时候还没有农民工这个概念,民工称呼居多。因为我从未从正规的手续上入册为中铁员工,一直都是斜编人员,所以本质上和当时跟着工程队干活的民工没两样。解释下民工和当时工人的区别:比如有个小工程,需要挖一定的土方,用工人干的话要100个工时完成,成本要500RMB,那么队上为了节约成本,便于贪污,就雇佣社会闲杂人员来挖土方,工时需要90个,成本大概也就300RMB。而上面报肯定是500RMB,这200就落入某个或某几个人的口袋了。所以,相对来说,民工的地位远低于工人,在民工眼里,工人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工作啊!民工到工人的过程还有点遥远,按正常程序,民工到工人,需要做很久,托关系先搞成合同工,干几年合同工,花点钱再搞成正式工,这个正式工就是工人。
  
  同样,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工人这个职业字眼,在广大农村及部分城镇,是一个非常显眼的职业名词,它代表着一种身份和相对令人羡慕的一份工作。我当时如果继续呆着等待命令上班,勿容置疑,绝对就披上工人的外衣了。但我没有,所以现在算来,我绝对是中国比较早期的一批农民工了,老资格,老前辈,呵呵。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6: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辍 学
  
   我那个时候上学,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一共要十五年。我例外,多了几年,我小学一年级辍学一年,初中一年纪又辍学一年。小学的和工作无关,就不提了。从初一这次开始吧。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感激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我们都叫他老陈。当时我们那几个村子的,三十多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老陈的家本身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到我们 那里教书要走十多里的路,他周末回家,周一来,都是骑着一辆‘加重’自行车,加重 车就是很大的那种自行车,在我们那里,叫加重的。
  
   老陈教学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考试。 他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几乎2天一考,考试效率,是我上学十多年经历中最高的。如果要考试,我就负责把考试题目一题一题的抄到 黑板上,因为比较穷,我们是支付不了考试印刷卷子的费用的,只能这样节省。有时候 一套考试题要用到很多本书上的题集,抄起来特别费力,为了版面的需要我有时 要站到凳子上抄写。我抄完我的考试才正式开始,而同学们的已经开始半小时了,而快下课时(2节课一起,中间不休息,可去厕所)老陈又要我帮忙收卷子,这就要求我做 题速度必须比同学快,基本就是2倍的做题速度。收完卷子,一般性质的考试都是我和 几个小组长一起批改,放学前(上午四节课,数学一般都是后两节)公布成绩,排名。最后五名要惩罚,惩罚的东西全部奖给前五名,整个搞完才会放学回家,有时候午饭都没得吃。考完如果大家成绩还可以,就不点评了,私下同学可以问学习好的就算解决了。顺带说一句,当时 我们的奖品罚品,都是空白的数学本子几张纸而已,手撕的,边角都很多缺口。 这种考试短小快,很多同学都非常害怕的。现在想想,对小学五年级的小孩来说,这种 强度确实魔鬼了点,但有考初中的压力,学校家长都很支持,也就是这种魔鬼考试,锻炼了我超快的考试速度,直到大学,我数学考试都非常快。最夸张的一次,在四川读大学,考试高数,老师是一列一列的发卷 子,等他慢腾腾的发完卷子,我就交卷了,顺带还给室友抄了填空选择题的所有答案。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6: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那时候,我们上初中要一个乡镇的所有小学来考试录取的,按分数高低,只有 分数好的才会有资格进入初中学习。一般非镇里的小学,一个学校也就2-5个考上初 中。 我当年考的总分一般,入学到初中的分班排名来看,也就是中上等,学习最好的 一般都是乡镇里的几个小学。但我很快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当时进入初中,我们第一次考试是考数学,除了考初一开头学的一部分知识外,还考了小学较难的部分,因为习惯问 题,我当然第一个交卷。第二日我一进班,前排的好几个同学就注视着我窃窃私语(按分数坐位置,前面的都是学习好的),一上数学课我才知道他们指指点点的原因:我得了数学小考的第一名。当时考试是两个班 联考的,难度相对高点,老师互相改卷,我是唯一的八十分以上的,八十四还是八十六分,记不清了。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严重的表扬了我,随后就被当时的班主任任命为一班干部了,成了班上所谓的好学生。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学校和县里组织了很多的数学竞赛,主要是考察教学的,我一直是我们班的主力选手,尽管我们班因为班主任年轻而缺乏经验导致整体学习成绩比不上其它班级, 但数学一直没输过。甚至,有时领先,这在当时的教学考评下,对我们数学老师非常重要,也导致她在随后的关键时间里,对我伸手援助,才有了后来的我,这个还有后话。一年级我们班非常 团结,尽管成绩评比我们都基本是倒数,但大家都各有所长,我当时就是数学好,英语 啊,历史地里语文都非常一般。 时间一晃,一年级就很快结束了,考完期末考试就乐呵呵的回家了。三天后来学校领成绩单领暑假作业。我走到班门口时,我们的班主任,年轻 的魏老师给我说了句,**,你可不能一直这么偏科下去啊…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6: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那年,我数学考了全校唯 一的一百分满分,而其它成绩都一般。拿着通知书骑单车就回家了,走在路上,还怕我 妈责骂我呢,因为我总分并不优秀。一进家门,我惊呆了,我爸回来了! 我爸当时在 四川,在修高速公路,他基本一年才回来一次,并且都赶在春节,为什么今年暑假回来 呢 ……
   事实很快搞清楚了,他回来是打算带我去四川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 家在兴起一场‘打破铁饭碗’的运动,我爸所属中铁五局,也是冲击单位之一。当时很 多单位打算赶在国家政策的前面给本单位一些提前‘接班’的指标,我爸就是为这个回 来的。 在亲戚,邻居,一片‘学习再好有什么用’‘铁路工人可是个铁饭碗,多好啊’等的建议声中,父母毫不犹豫的就决定:我和我爸马上启程去四川。这个完全可以 理解,上世纪,铁路工人,铁饭碗等字眼,对偏远贫穷的农村来说,就是金子般的东西。 我当时也很高兴,不是高兴去接班做‘工人’了,而是可以不学习了,没了学习的压力。
  
   就这样,我非常突然的主动辍学了,因为假期及时间关系,都没来得及和老师、学校说一声。这也为后来我重新返校带来了很多麻烦。 那一年,我十多岁,党的十四大还没召开,兴致勃勃的跟着爸爸踏上了西进的列车,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8: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在那遥远的路上
  
   记得当时我和爸爸是从漯河转车的,路径南阳,襄樊,重庆。 一路上人拥挤的 厉害。我爸有铁路工作证,坐火车有免票,就是没座位。 一路上我也大开眼界,走过这条铁路线的都知道,大山,山洞比比皆是,一会车在 大桥上慢慢爬行,一会突然沿着河边疾驰前进,一会又轰隆隆的过山洞 … …
  在平原生活了十多年的我,疲惫中有点兴奋,看着车窗外的野景,心中澎湃不已。尽管之前小 学辍学那次已经到过广州,穿过大山山洞,但和襄渝线比起来,京广线轻松多了,何况,那时年纪更小。

至今印象最深的是,路过一个大山的山顶,一个火车站正好又在山顶上,记得名 字好像叫青山崖还是什么崖,火车爬行,旁边几个背着背篼的妇女兜售小水果鸡蛋那些,火车比他 们步行的还慢!我头探窗边,看见了什么叫万丈悬崖! 云雾缭绕,依稀看见下面米点 大的房子轮廓,当时,我一下子就感觉到要死了的感觉,随便一翻,不就完蛋了嘛。我有恐高症,当时上学,站到三楼以上的阳台身子稍微外探,都会哆哆嗦嗦。类似的惊 险铁路,重庆贵阳到昆明段一样历险,走过的,都知道什么情况。 那个时候的火车, 速度很慢,从河南中部到广州要三天三夜,现在想下,不可思议。
  
   走了很久很久,脚都肿了,终于到达重庆火车站,我们又要转车去成都方向。在 重庆下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脸,这个当时火车上是没水的,水管早坏了。花高价买了 一小点水,和爸爸洗了脸,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又上火车了,坐的是个慢车,因为快车在 矛店子是不停的。 早上从重庆出发,又走了半天时间,在一个下午,到达了资中县境 内的矛店子火车站。踏上那片土地的瞬间,我当时以为我以后的生活就要在那里展开了。我环视四周,水稻田,小山,民居土房子,完全和河南的农村不一样。在一个国道旁,中铁五局的一个建筑队驻扎在那里,那一天开始,我成了其中的一员。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8: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茅店子一年时光
  
   茅店子是我们驻地旁边的一个火车站名字,所在镇还有个名字,明心寺镇。驻地的另外一边是一条国道,工人们上下班走的地方,国道再往外一段距离就是当时在建的成渝高速公路。当时驻地周围都是水稻田,旁边还有几户农民房屋,都是泥巴墙,黄色的土。
  
   若干年后大学假期,专门重走了那条线,火车路过茅店子的时候我特地站到窗边张望那片地,希望能依稀看到一点那时的影子,可惜,看到的只有绿油油的稻田地。那一刻,我新潮涌动,知道过去的时光难以复现,经历在时空面前是无法留下痕迹的。
  
   我所在的队伍任务是建一座大桥的,离茅店子火车站大概20分钟路程。九一年夏天我去的时候才打一个桥墩,一共几个桥墩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做建筑的知道桥墩只要一开打,在关键的时间是不能停止的,要连续奋战,所以他们都很辛苦的。我当时 不能正式上班,因为手续和年纪问题,要等处级以上的命令。
  
  当时的他们,多数还是老工人,都是跟着中铁来回跑全国各地的老工人,到过的省份,修的铁路、站台、桥、高速公路等遍及贵州,云南,湖 南,河南,湖北,广东,四川。 我难以想象当时那么一个小队伍,能征战那么多地 方,做那么多工程。 一个队的人员按照分工分为以班为单位的施工小队,每个小队有正副班长,一个大队有技术员支持,大队长的权利非常大,指挥工人像电视上打仗时候军官指挥士兵冲锋一样,而工人都是无条件服从的。工程紧的话,他们没有休息日,可以连续奋战两三个月。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8: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工人们干各种各样的建筑工作,我比较喜欢他们坐下来吹牛,因为一切对我都是新奇的。慢慢知道一些工地上的事情,比如工人们最怕的一样工作不是加班,是装卸水泥。这个外人很难知道,装卸水泥有多麻烦:队里规定,装卸一次水泥,有半天的补休时间,从这个待遇可以知道这个工作有多‘难’。 五个工人装卸40顿水泥车,上下来回奔忙,帽子,口罩,靴子,密封眼镜(有的不戴),即便你塞的严严实实,装卸完后洗澡洗完,你鼻子里一 样是黑的,水泥要好一段时间才能消去。这是第一难的工作,我亲自到过现场,但没具体干过,战场非常激烈,尘土飞扬的。
  
  第二难的是浇灌混泥土的时候下大雨,这个我没去过现实现场,都是听工人讲的,比如正要浇灌一个关键部位的桥墩,要10个小时完成,中间突然下大雨,甚至暴雨,这个时候是不能停止的,按照班长的话说,就是下刀子,也都要往上冲!有时候他们奋战到后半夜3-4点,几车拉回来;有时候走回来,洗澡,吃饭,睡觉。某个时候我如果听到他们下班的欢笑声,就知道,他们胜了一仗。 工人们都非常朴实,工资不多,花销节省,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站着一家人,上学-吃饭-生活,都等他们工资呢,每次发工资后都在随后的周末去县里寄钱。和现在南方工厂打工仔打工妹几乎一样的生活轨迹。
  偶尔也有娱乐时间,如果不加班,下班后,洗澡完一般是打开水的时间,打完开水就排队买饭,饭是有饭 票菜票的,不收现金。伙食相对农村好多了,我当时在的时候吃的比在家吃的好。吃完饭就有人带着凳子椅子去小操场看电视了,七点的CCTV新闻联播是他们的最爱,脑子基本被洗的白白的,很听话。有时,周末工会主席也会安排放一些电影,录像,特别是有年轻人鼓动的时候,租很多片子来看,都是用麻袋装的,呵。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9: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驻地附近有个学校,中学,只有初中。因为年龄的缘故,我闲暇时候经常去那里看人家上课,路过他们的教师,听听那些朗读的声音。有时看那边的报纸,我和他们一样的年龄,开头我只是好玩才去,几个月后,我基本是非常羡慕他们的,最终那种羡慕形成了一种动力鼓动我下决心回家返校。后来,我和爸爸负责全部驻地的供水保障,驻地一百多人,我们在附近一小河边挖了个深井,搞几层过滤层,沉淀层,平时再定时放消毒粉进去,就可以抽出来用了。当时水井上面几百米外建了个大的蓄水池,时刻保持满的状态就是我们的任务。抽水机是旧的,老是坏,那时简单的跑气问题自己都可以搞掂。
  在水井旁边那条小河里,我抓过鱼、螃蟹,在河边的土坡上放过风筝,但我很清楚我并不快乐,多数时间都是无聊所致。每看到旁边铁路桥上匆匆走过的学子背影,心中总隐隐地觉得我一辈子不能就如此下去:重复着抽水,重复着闲逛。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时,整个驻地,像我这么大的,大概有5-6个,其中有个特别小的,把他分配到木工班了,跟着打下下手。有时在一起聊天,他们觉得一个月能拿点钱,买新衣服新鞋子,逛街,很满意。
  
   看着他们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数着工资钞票的时候,我更加的不想过那种生活。在犹豫无奈之际,我给初中班主任去了一封信,除了给他们解释我为什 么当初离开外,主要描述我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的。平实而真实,后来据说,班主任在念的时候,好多女生痛哭流涕…… 当然,很多男生也流泪了。但,寄出那封信后,一直没收到他们的回音,我以为他们没收到,直到后来才知道。

[梧桐语] 发表于 2009-1-14 09:39:00

回复:职场小记[转]

在煎熬到快到下一次暑假的时候,我妈和我一再坚持让我爸把我送回河南继续剩下的初中学习,当时唯一的想法是要读完初中,拿个初中毕业证。爸爸送我回来放下我就走了。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回到家体重是116斤,至今,仍是我体重的最高点,心宽体胖,大概可以用到那时的我身上。
   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家里多数人的生活。 后来,我时常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轻易向现实低头,没有得过且过,更没有自甘堕落。那种放松的,开放式的环境,是很容易使人钝化,使人消沉下去的。当初我身边那几个小孩,就是如此。 每次看到领工资,也就是二百到四百不等的数额,大家喜气 洋洋的样子,我反而更加的兴奋不起来。那时的队长工资大概也就是七八百,灰色当然 另计。 这个工资,在当时内地,算是好的。当时,我想,什么样的人能拿到一千多的工资呢?!
  
   那个春节前后,队长的儿子来驻地找他爸爸,他是从贵阳一个技校毕业的,寒假到处走着玩。那几天,工人们私下都传送着队长儿子学习多么厉害,将来肯定会多么出息的小故事,听他们的意思,这个小队长以后比他爸更厉害。这个因为学习有出息的小传言对我也是个侧面的灌顶,冲击。
  
   总之,那一年,对我是个加速成熟的时间,让我站到更高的高度,去审视身边的他们, 环境。这也是我后来可以说咸鱼翻身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一直对任何等级的劳动者怀有同情心态的原因之一,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更知道,他们有多辛苦。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小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