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下阳光 发表于 2009-7-27 17:31:00

HR,你是否关心应聘者的喜好和人脉

我曾为一些网络型的中小企业做过人事咨询顾问,在这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错失人才,也有很多企业被混进一些根本远远达不到招聘要求的员工。这其中,策划类和业务拓展类的比较多,还包括一些空降的中层管理。
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作为一个HR,在招聘时是否也该关注和核实一下应聘者的喜好和人脉呢?
后来我设计了一些方案,更多的去了解应聘者的兴趣爱好,常上的网站和常读的书籍,对行业内网站的熟悉度,在就职前的人际情况,QQ和MSN好友数量,所加的QQ群的数量和范围,甚至包括写出50个比较熟悉的朋友的名字等。这些方案应聘者一般都愿意接受询问,并且觉得很新奇。
事实证明,在这些测试方案中获得较高评价的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往往会表现出很不错的能力。也就是说,有着较高的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
很多的面试官都喜欢谈应聘者的发展潜力,但是多数面试官却是凭自己的感觉去判定应聘者是否具有潜力,而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定发展潜力的标准。发展潜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学历<BR>学历是表示他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系统接受教育程度。如果学历相对低(中专,大专)也不能立即判定其没有潜力。现在的大学教育,学生大都是比较散漫,我个人比较喜欢在大学能主动创业,主动多方兼职的应聘者。
2。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的表现为:担心自己做不好工作,担心自己随时被赶超,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担心自己被淘汰等。有了对工作的忧患意识,会促使他努力学习,努力提高。努力学习,努力提高本身就是一种冲劲,就是企业要的所谓的“潜力”这一个抽象的东西。同时,对人脉的重视程度也可归到忧患意识中来。
3。现有知识的可持续性
现有的知识对口性也会制约应聘者发展潜力(专业不对口等)则需要对现有知识进行补充,如培训、进修、参与各种沙龙学习等。专业是否对口,对潜力一定的影响。关键是后天弥补。
4。总结能力
总结能力作为判断依据有点抽象,在面试中的表现主要为:回答问题是否条例清晰,主线明确,是否抓住问题重点,回答问题是否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总结能力高低的判定在面试中很难把握,对面试官要求比较高。
5。计划能力
计划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应聘者是否具有PDCA这样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制定的计划是否“目标可量化可操作化;有没有清晰的责任人;有没有合理的完成时间节点”。在制定计划时是否兼顾QCD。(QCD是制造业的理论,值得借鉴)
Q品质(完成工作的质量)
C成本(完成工作的成本)
D纳期(完成工作的最后期限)
QCD在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策划中值得借鉴
结尾,向各位同仁介绍一个小工具,能简单的了解应聘者的喜欢和人脉。
用这个软件可以查看应聘者之前从事的业务,和人际关系等,并可以从中分析出应聘者面试问答中的水分。 本帖最后由 小小香儿 于 2011-4-19 16:04 编辑

管然 发表于 2009-7-27 22:06:00

回复:HR,你是否关心应聘者的喜好和人脉

“后来我设计了一些方案。。。”,有创意的想法!
另外,关于潜能,除了认知能力方面,也可以考虑情商的维度。
关于情商,在我博里有些大师的作品,或许有些参考价值。judy:)

http://guanran.blog.chinahrd.net/plugin/spread/?uid=653911

goufeng15 发表于 2009-9-26 22:48:00

回复:HR,你是否关心应聘者的喜好和人脉

这个说法,挺好。收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HR,你是否关心应聘者的喜好和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