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
楼主想问的问题应该是——hr怎么在这分歧之中做好沟通协调的工作?
或者是从楼主的立场来说,应该怎么才能说服老板接受“现阶段必须以营销为重”的思路?
除了希哲老爹说的,我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
1、直接一点,把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给老板看看,“大哥,东西再不卖出去,兄弟们都没钱吃饭了,是不是先把肚子填饱了,再来谈理想”
2、委婉一点,既然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找个第三方,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老板的老婆、老板的好友、老板最钦佩的长辈、某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某知名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想省钱的话可以找人冒充一下)、某著名商业权威杂志的某个著名案例(哈佛商业评论之类的)...
{:3_64:} 新人学习下! 感谢大家的回复
谢谢关注
看来你们的建议 我大概有些思路了
抱歉这么久才回来 因为原来的号码丢失了 回复 10# 老小 的帖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
你们的回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问题沟通的差不多了 再次谢谢大家
抱歉这么久回来 因为原来的账号丢掉了
回复 11# 爱上hr 的帖子
:P 谢谢 公司一开始做,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市场方面,其是源头,生存下来之后才能发展(做研发)
公司行业特征很重要,如果是技术立足的企业,可以考虑从技术人才中培养营销人才。 对症才能下药。
争论的起源是几个项目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是技术部认可,而采购部不认可。
目前得出的结论是营销方式不对,所以要找营销人员。
仅按上面的逻辑,推断出来的结果太表面了。还是从失败的项目出发,谈几点看法:
1、决定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的因素:质量、成本、服务,关系
技术部能决定的只有质量
采购部更关注的是成本
服务看地更多的是企业的规模、以往案例
关系指的是项目的决策链:技术部、采购部、主管副总、总经理在项目中的作用。
作为新成立的小公司,要做的其实是抢单,把别人的主意抢过来,这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必须找好你的优势,你凭什么能把生意抢过来?确定了优势,就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质量好
东西就是好,不信比一比。
策略:破坏性试验,小批量的免费试用等
二、价格低
我的东西质量没问题,和别人的比优势也不太,但我的便宜。
策略:低价抢市场。
这一点在实施上的要求很高,首先是自身的制造成本的控制,保证有利润空间。其次,低价是一把双刃剑,价格降容易,要升上去太难了。
三、关系好。从小公司的角度出发,最大的销售人员应是公司老板或副总,因为你的客源很大的部分来源于以往的客户,所以,应该最清楚客户的决策链。举个例子:有些企业的技术部是很牛的,对采购有很大权力,而采购部只是一个执行部门,至多进行讨价还价而已。这种情况是最适宜楼主目前的情况。如果相反,技术部只是辅助选型,采购部具有决定权(通常情况配套产品的选型有三家或以上),这时候,如果你不做采购部的关系,你只有输。对于新成立的公司,你做的是抢地盘,在关系这点上弱势的可能比较大。因此,在决策链这一点上老板肯定要投入更大的关注。
基于上面的分析,提升技术、降低成本肯定是要做的,如果在这二点上没有太大的优势,那么只能是靠关系来突破,找准决策链上的关键人物。做产品配套的小公司,客户也就是行业里的那几家,所以还是建议如果老板能兼就由老板自已兼,毕竟客户关系有时会跟人走的。同时,公司目前的情况请一般的营销人员作用不大,真要请,至少是行业内已有三年以上资历的、同时对产品较熟悉,在营销上能够独档一面的,这样的人选不一定好找。即使找到了,在激励上也要特别关注。(老板自已是跳出来单干的,他就不怕下面的的看样学样?)
谢谢17楼和18楼的指点
谢谢大家的关注 回复 1# lewingo 的帖子
提供一点参考,公司用人策略要依据公司的业务来确定,公司的业务是依据市场和商业模式确定的。从案例本身来看,公司经营者需要明确公司的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局外人看(也许不太了解具体情况),此公司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战略主要体现在,主要升值或利润产生是由于技术服务来产生。但价值链本身来看,营销能力偏弱。因此,个人建议,对此营销能力是产生直接利益的基础,但技术服务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对此两方面都不能少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