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吉 发表于 2002-10-26 09:28:00

考绩中常见的心理弊病


(1)        晕轮效应。晕轮是欧洲中世纪宗教画中天使与圣徒头像上所画的一圈光环,一看见晕轮的人,便可断定此人是位完人,这效应便指看见某被评者某一特定方面表现优异,就断定他别的方面一定也好,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不做具体分析。此效应的反面是魔角效应,因宗教画中的魔鬼都头上长有两只牛角。这就是见被评者某一方面表现不良,便全盘否定。这些都属个人偏见,造成考绩误差。
(2)        群体定见。人们为了认识方便,常将社会上的人归纳为若干具有一定共同典型特征的不同群体。如认为妇女都是感情较脆弱的、心眼较狭窄的、心肠较软的、对家务比对事业更重视的等等;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总是自视过高、不切实际、只想出国、怕下基层、多说少做的;少数民族多是豪爽直率、嗜酒好斗、文化偏低的,等等。以此种群体偏见去判断被归入哪一群体的人,并断定他必具有所归纳出的那些特征,又是一种不作具体分析,主观片面的弊病。
(3)        第一印象误差。首次相遇时所获印象最深,先入为主,把人看“死”,也是主观片面表现。
(4)        类己效应。对跟自己的某一方面(种族、籍贯、性别、学历、专业、母校、志趣、业余爱好等)相类似的人有偏爱而给予较有利的评估。
(5)        近因效应。不久前发生的、时间较近的事件印象较深,认为这便是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或行为,当做被评者一般特征,较久远的事则忘记了或忽略了。显然也是一种片面性。
(6)        对比效应。把对一个人的印象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人(如其继任者、亲属、推荐者)身上;或将被评者与另一位非典型任务做人际比较来作评判;不是去与既定的考绩标准比较。
(7)        过宽或过严倾向。不是对个别人而是对全体被考评者掌握尺度不准。这往往是由于怕得罪人,恶化与下级关系;或屈从于某种普遍错误认识(如认为被评为“中等”便是很差等)的压力而普遍偏松。或由于怕被领导追究“讨好下级,丧失原则”而普遍偏紧。这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8)        趋中效应。硬套“两头小,中间大”的一般性规律,不从事实出发;或由于没仔细考察下级的表现而不愿给出“最优”与“最劣”的极端评语,干脆来个平均主义,一视同仁,都评个“中等”。
    还可找出另外一些心理弊病,都是源于主观片面,不实事求是。问题是这种弊病常是不自觉、无意识中犯的,所以初次考绩后,最好复核一遍,并请自己的上级审阅,以求慎重。

风雨筝 发表于 2002-10-30 21:17:00

不错,这些弊病确实存在,关键是我们在绩效考评采用的方法结果趋向于

离别钩 发表于 2002-10-31 13:25:00

这是社会心理学当中的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因素

新手新脚 发表于 2002-10-31 15:22:00

先入为主,后入为新

对新人来说,他前两个月的工作表现会基本决定他在别人眼里的印象;对老员工来讲,他后几个月的表现更重要。

欣然 发表于 2002-10-31 16:00:00

如果考核中的量化指标作的比较到位的话,上述大部分弊病都是可以很大

水吉 发表于 2002-10-31 17:27:00

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以下是引用www.chinaehr.com在2002-9-12 9:48:35的发言
中国的文字很丰富!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
很多时候都提醒自己应该注意的事项,可是临到做的时候,就难免会犯以上的一些错误。
我不敢说自己多么的公正、客观,但是我还是犯了一些。

望月 发表于 2002-11-1 13:24:00

注意了就好

oldfive 发表于 2013-5-30 17:51:09

绩效考核中的偏见:
1)晕轮效应
2)魔角效应(牛角效应)
3)群体定见
4)第一印象误差
5)类己效应(像我)
6)近因效应
7)对比效应
8)过宽或过严倾向
9)  趋中

爱人如己 发表于 2013-6-4 12:09:14

人都是感性的动物,人之常情,只要不是偏差太大,即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绩中常见的心理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