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工程师 发表于 2003-9-4 21:57:0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高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替代工业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同时也是知识运行的载体。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这就使培养新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成为重大战略任务。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学校培养为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主要教给学生如何做好职工的工资、定额、劳保福利、人事档案、人员调配等业务性的管理和服务方法。
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㈠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才培养模式又区别普通高校。研究表明,其基本特征主要是:第一、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第二、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第三、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必须、够用为度,加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四、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在定位上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定位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战略性,如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规划;二是经营性、服务性,如企业员工的招聘与培训;三是效益性,因其具有高层次、决策性,所以可为企业创造很大效益(尽管有些效益是潜在的)。这就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㈢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1、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加大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存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
我认为,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正确的定位以后,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课堂教育方式就会有新要求。
⑴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手段。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理论讲授,从这个意义上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并且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
⑵程序化教学
程序化教学主要用来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例如,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讲授的理论和方法按一定顺序分解成若干部分,教师在讲解完第一部分内容以后,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可以是一个案例),然后让学生针对第—部分的内容回答问题,若回答正确则进行下一部分内容讲解。否则,教师将帮助学生重新学习,重新阅读资料,重新回答问题,直至正确。这种方法可以将难点化解,把知识的掌握分成若干步骤,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对知识有正确和透彻的理解。
通常这种方法使用于课堂讲授之中。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录像、计算机程序实现,节约了教学成本而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
⑶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实干家,我们的毕业生应成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和能干的管理人员。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开动脑筋思考。案例教学注重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这种思考能力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课堂的听众变为积极参与讨论、演讲、策划的主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培养学生全局的观念,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决策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来自管理实践中经过提炼和处理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面对复杂的环境(案例中给出的条件),以实践的姿态找出问题的可行性,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并进行决策,然后再将学生的决策与案例的实际解决方法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例如,美国哈佛商学院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采用案例分析法,每个学生每年约要分析400个左右的案例,收效显著。
又如,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给出一个模拟招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整个过程的实际操作;进行培训与开发决策游戏──“船长的决断”,是在航海过程中出现了险情,需要处理,培训开发人在特殊情况下的潜能和决断能力,等。
上述训练均是一些综合训练,旨在提高学生洞察全局的能力,培养战略意识,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上述几种方法中,还可以对每一种方法再进一步引用其它方法。例如,在情景模拟中,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在角色扮演法中,可再引入角色轮换法,即让每位学生在不同的“演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具备不同的管理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通过专业实习,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实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
专业知识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发展。通过亲自动脑、动口、动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避免了单纯的课堂教学带来的知识学习与动手能力的脱节。
学生们在专业实习中可以发现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俗话说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自觉地调整自己学习的方向,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会进一步提高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对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专业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观念更加牢固。例如,有些同学入学前不了解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为只是管发工资、奖金的,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的实践,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现代化程度很高的管理技术,专业感明显增强。
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和一种制度。
⑴经验传授法
此法主要用于参观认识实习。请实习单位的管理专家重点介绍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方法,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介绍企业概况和参观生产过程的状况,更加注重公司内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
⑵指导法
在毕业实习或生产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去某一个职能部门,具体承担某一项工作,并请该项工作任职者作指导教师予以指导,使学生在其指导下,积累经验,培养管理技能。
⑶实行专业导师制
根据学校情况,建立一些实习基地,并聘请其专业管理人员作学生的专业导师。学生学完部分专业课后就送往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训,并要求专业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企业”,干事业。
加大力度进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使其培养的人才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实际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表于 2003-9-5 12:23:00

似曾相识

有点眼熟、耳熟。好象在那里见到过。

如影相随 发表于 2003-9-5 13:15:00

老套

不新鲜

如影相随 发表于 2003-9-5 13:15:00

能不能来点新潮的

这种论点在上学时已经是教科书内容了

深海之心 发表于 2003-9-5 16:10:00

旧啊。

icerwang 发表于 2003-9-5 17:11:00

学究味道比较浓

这篇文章学究气息太浓,有点象政论

人力资源之虫 发表于 2003-9-5 21:24:00

师资很重要

可以这样说,所有人力资源的培育都要有足够师资。没有好的师资其他都免谈。

kolong 发表于 2003-9-5 22:30:00

企业实践更重要

学校学习的东西有时候会是一文不值。

Trocks 发表于 2003-9-6 09:49:00

没什么作用

不要骂我啊!

shirleyhm 发表于 2003-9-7 17:57:00

贴近实际

我原先上课时老师采用的案例教学太少,而且选用的案例比较老,不能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效果比较差,毕业后就老感觉原先学校的东西都没怎么能用,四年大学读下来感觉就是整个人力资源观念比别人强点,熟悉整个框框罢了。我认为学校的老师应该经常到企业里去看看,去收集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爱听,才能真正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