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儿 发表于 2011-5-6 07:45:28

回复 4楼 伊莎贝拉007 的帖子

个人的建议,不是太完善,供参考:
1、首先应该分析一下三类招聘的人员数量、人员层次(属性)、人员来源等,因为这些会对后期招聘的渠道、沟通方式、沟通内容、用人部门的对接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分析好以上,可以招聘组内部分工,招聘数量最多的人员可以指定某一个人专项负责,其它类别人员根据招聘量的大小可以合并为一人负责,也可以分开负责。原则就是负责专项某类的招聘人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维护、开发招聘渠道、筛选、安排面试、人员沟通、招聘进度分析、进行入职申报等工作。
2、针对不同类别的人员招聘应该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工人:1、可以让现有工人从家乡带人,予以奖励;2、多去城市周围的乡镇、集市发些招工广告;学生:与上级沟通一部分实习岗位,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就业,也可以满足一部分岗位需求; 社会人员:多在当地的小报(有正式发文号,在本地覆盖面广,信息集合类的)上登登广告。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需要因地置宜。
3、解决好人员入职后的一些手续和安排,减少招聘后人员的流失。

cy4567 发表于 2011-5-6 18:02:13

这里补充一下招聘的难易程度。
工人,还是比较好招的,基本上不存在问题;
往届生,这个难度不小,尤其是往届硕士生,要求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不好招;
社会人才,过了金三银四的季节,每个月能招到位3个人已经是很不错了;对于社会人才,我一般是开专场招聘会,例如4月份就去上海约了20左右的候选人,谈成了5个。

常诚 发表于 2011-5-6 18:46:38

回复 1楼 cy4567 的帖子

简单说说:
第一、采取营销的方式搞招聘,可以参考一下。呵呵。策划一些宣传方案,在同行业的公司中传播,这里主要是宣传的方案要突出靓点,吸引性强;其次是传播的方式选择上一定要采取可行的方法,比如说不能发传单。
第二、既然都发帖议论这个事情了,那么说明公司需要的人才不单单是一线工人这样的,应该是比较高层次的人才或者是专业化很强的人才。对这些人的追求上尽量做到掌握,也就是说这些人需要的是什么,根据他们的需要实施不同的招聘策略。比如有些是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经验,但是对自己目前的公司环境等方面不满意,那么这个招聘的策略上就可以提出“满足您的需求”。
第三、本地的同行公司一定要熟悉,从这些公司中寻找人才。不用说,这个叫挖角。呵呵。
第四、发动公司内部的人员发起一场招聘战争,公司中的人,肯定是和同行业的人是有接触的,那么就需要关注他们,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可以规定凡是能提供同行人才的名单,不管能不能招进来,都奖励;若是试用了,奖励的额度更大一些。
第五、对特别难找的人才,可以委托猎头或者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我曾经运用过一次政府资源,寻找偏门人才,不到一周就寻找到了合适的对象。反正你们是国企,应该和政府的力量紧密的。这点也可以用好。
就说这么多,看看其他朋友怎么做的。{:5_228:}
   

未之区域 发表于 2011-5-6 22:39:05

我是来学习的,招人难,公司持续人手不够都快一年了,压力大啊!

那米走车草 发表于 2011-5-6 23:36:11

进来学习的,现在也在做招聘这块,每天忙的有时候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从招聘渠道这块来说13楼得筒子说的不错,目前我们公司招聘也大概是这么些个途径。

现在招聘还真不好做,本地的倒还好,为异地的办事处或设置点招聘异地员工那是难上加难啊。{:5_204:}



宠着小猪 发表于 2011-5-7 07:17:29

如果招聘应届生还是跟院校合作,这样资源较为充足。往届生这个就是挖角或是内部推荐。国企应该来说比我们压力小!

ysc410728 发表于 2011-5-7 08:08:09

个人感觉招聘渠道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首先针对这招聘的200人进行岗位设置,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方面,就是一个人来了是否有具体的岗位,在此情况下,有针对性的招聘,需要高级人员多少名,什么专业,需要多少年工作经验,可以通过猎头进行招聘。而中级如前面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及技能,通过内部推荐为主,通过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进行招聘。而所需要的一般员工可以通过到校园去招聘以招聘学生为主,兼顾内部推荐及岗位调动为辅,进行招聘。这只是本人的一点拙见,不知对与否。请指正

宠着小猪 发表于 2011-5-7 08:22:49

建议跟当地的档案管理机构搞好关系,我们这里是人才交流中心主管大学生档案工作。这样你的明白??

zjwhr 发表于 2011-5-7 08:34:32

回复 1楼 cy4567 的帖子
案例阅读完毕,楼主问,如何开展本次招?应该需要组织方从整体考虑。个人觉得整体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分工问题
案例中谈到既然有3个招聘人员,那么应当根据人员需求计划进行分工,分工的原则是发挥各自的优势。
2、招聘渠道建立与有效的落实
(1)招聘渠道在此,我不予阐述,即便是所有的都采取了,也无外乎就那么些。
(2)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渠道。何为有效?从两方面理解,第一可行性比较强,第二有了实际的招聘效果。特别是关于可行的论证,要注意细节落实,不是泛泛而谈,讲白了就是充分沟通、及时跟进。
        比如案例中提到的学校招聘效果不好,要做好仔细的调查(沟通)工作,学员人数,性别比例,意向人数等等必须切实一一落实,同时学校的选择也要针对性等等。
3、压力转换
      人资部门作为公司人员招聘的职能部门,在招聘进展不畅的情况下,要学会将压力转换,让公司了解进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兄弟部门的理解、帮助与支持。(备注:压力转换不代表不负责。)

宏志 发表于 2011-5-7 08:42:31

是个扩招计划吧。
招聘小组3人,各自负责3个层次的人群咯
学生层 ,强调理论性 可作为人才培养对象 , C负责 , 网络招聘 或 校园招聘 , 结构化面试
社会层 ,强调经验性 可作为中高层栽培对象 能直接上岗,  A负责 , 猎头 或 招聘会, 非结构化面试
工人层 ,强调技能性 ,B负责 ,招聘会 或 广告招聘 , 情景模拟面试

大概这样吧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如此环境,应该如何做好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