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篇
东来顺涮羊肉——湖滨北路中银二楼葱油饼
在北京街头总能看到那一个个别具风味的小食摊。微凉的初冬时节,路过小食摊,可以要几个“定做”的葱油饼。看着摊主舀上一铲子和稀的面放在油锅里,那一只只在油锅中微颤的饼体由白色转变为金黄色,眼巴巴干等着它,然后迫不及待地用纸包着边吃边走,咬上一小口,脆生生的,特别有滋有味。
驴打滚
早在清代的小吃摊就现制现售“驴打滚”,随制随撒豆面,就像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豆面糕了。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卖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最有名气的要数北京天桥市场白姓食摊了。
河南小吃篇
豫香园——世贸卡乐美食城烩面
在河南、山西一带的家庭农妇都有“一年三百六十天,餐餐面饭不重样”的本领,捞面、卤面、打卤面、炸酱面、浆面条、杂面条、面腰、煮馍、面撅片、抻面、刀削面、小刀面、拨鱼面等每天翻着花样吃,也不会吃烦。又由于河南有些地区和回族聚居,烩面也成为当地很普遍的清真小吃。但是想得到“一吃忘不了”的烩面却非得在当地才吃得到。
蒙古小吃篇
蒙古大营——环岛路珍珠湾站羊棒骨
在草原,一头羊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就用整只羊祭礼和招待客人,只要有客人来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宰头羊隆重招待,如果客人实在不能久留,也要喝了酥油茶才能走。肉包筋,筋包肉的羊棒骨,是烤全羊其中一道菜,先经过煮制,再上火烤,最后外脆里嫩,吃起来又香又有嚼头,只觉得那美味既入了胃更进了心。
凉拌莜面
俗话说:“南米北面”,面食不仅是三晋民间百姓离不开的主食,广袤草原上生长着的莜(麦),也是蒙古百姓家的面食,家家会做:蒸的、煮的、炒的、拌的、凉的、热的,与面粉不同的是它比面粉粗,微微发甜而且发筋。做起来也不一样,用手搓制,先蒸熟后,再用天然葫麻榨成的葫麻油和黄瓜丝,萝卜丝,葱丝,香菜丝,红辣椒丝拌在一起,结果酸甜辣咸味都有,只凭想象是很难想象出它的味道的。
新疆小吃篇
香巴拉新疆餐厅——前浦南区不夜城A16皮辣红
“皮芽子”拌上“辣”椒、西“红”柿便是“皮辣红”。“皮芽子”就是洋葱,很久以来新疆人一直是把“皮芽子“切成两半生吃,后来发明的“皮芽子”拌辣椒、西红柿这样更清爽可口,也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于是家家户户最常吃的便是红里透白的凉拌皮辣红。
沙漠羊排和奶茶
不只地域辽阔的新疆有沙漠,“沙漠羊排”里也有沙漠,厚厚黄黄的大饼上放上椒盐羊排,意象里便是沙漠上的“能吃”的美味。沙漠里的食物对于穿越沙漠者来说更像生命的依托,一张厚厚的大饼是旅行者和沙漠的盐贩子穿行沙漠所能带的最精简的食物,再带上浓浓的奶茶,难耐烈日下,即补充水分又补充盐分和能量,装在被宰杀的动物的胃里,密封胃的口,足以在炙热的沙漠里保鲜。从来,沙漠里的驼队依据着这种先人留下的经验,年复一年穿行在沙漠,直到今天。
很不错!!
诱惑力强大哪天真要去试试才行
感觉厦门的口味和我们潮汕的差不多哦
听我们那里的老人说
我们的祖先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
搞不好咱们还是宗亲啊:O
馋坏了
如果再配上照片,肯定馋倒一大片。不用怀疑
以下是引用荆钗布裙在2003-11-6 13:47:11的发言诱惑力强大
哪天真要去试试才行
感觉厦门的口味和我们潮汕的差不多哦
听我们那里的老人说
我们的祖先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
搞不好咱们还是宗亲啊:O
**************
潮汕人大多是从福建这边迁移过去的
这些地方有的去过有的没去
小爱你那些钱是不是都花在吃上了?角角落落都被你摸得这么清楚是啊,
以下是引用游泳的小鱼在2003-11-6 15:51:32的发言小爱你那些钱是不是都花在吃上了?角角落落都被你摸得这么清楚
**************
民以食为天
哇塞!!!
才发觉在厦门三年时间算是白呆了!!!!!!!沮丧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