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析工人的有效工作率
现在有个棘手的活,分析一线工人的有效工作率,怎么配置员工,无从下手啊,我们是物流公司,主要给主机厂送配件,请问该如何分析,你们谁有合适的案例或者公式提供一下最好了~~ 我知道这个不好回答,你们谁有类似工厂的案例,各位大神们,我做参考在根据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 有效工时利用率=[(制度工时-停工工时-非工作工时-休息生理需要工时)/制度工时]×100%制度工时是国家规定的工时;
停工工时,指职工在规定的工作小时内,由于某种原因(如动力不足、检修设备等),未能工作的工时,与职工停工后被调作其他非本职工作或非生产性工作的工时数;
非工作时间,即指工作者用于做那些非工作任务以外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休息与生理需要的时间,指午休、工间休、喝水、吃饭、上厕所等时间。 本帖最后由 飞飞报道 于 2011-12-8 09:37 编辑
那这个工作率的算法是这样吗?
预定工作总量/预定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工作量? 然后用实际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工作量=实际工作率? 根据这个实际工作率来预算下一个月的员工定员? 本帖最后由 飞飞报道 于 2011-12-8 09:44 编辑
回复3楼,那个有效工时率多少是合适的呢?有没有相关的经验~~例如国家规定8小时,有效工时率4个还是5个?就是说这个工人一天8个小时内,工作几个小时是最好的,既不累也不会让他过于清闲,那么我就可以根据这个来算出基础工人,例如一天生产200台车需要8个小时,如果每个人的有效工时率是4个小时那么我就安排两个人干一个工位,如果是5个小时那么我就安排1.5个人? 建议从总的产量和人员匹配上进行分析,产量提高了,人员当然要跟上,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分析得知,有时分的太细了给员工一种公司小家子气,毕竟工人不是机器,工作状态每天也不一样,没办法细分到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可以每天公布每个人的产量,对产量突出的工人给与奖励,关键在于激励而不是强制规定。 结合以前数据,去现场测试(可选择快、中、慢三组进行测试后取平均值),二者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
设立超产奖制度,每天公布产量,对于产量高的给予奖励。(最低产量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关键)
我们公司是计时的,我们就根据设备产能及人均产能进行人员配置。在考核人均产量时我们除车间提供数据外,还去现场进行统计(选择快、中、慢几组进行统计)并分析才确定,当然这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平时还需去现场关注并了解生产报表,确定人均产能合理性。这公代表个人愚见。
先要收集数据,再与同行业比较,最后再确定 唉,我觉得是我们配置的问题,我们按工位来上人的,主机厂每天就生产1辆车我们也那么多人在岗,每天生产200辆也是这样,而且主机厂是按台给我们结钱的,是不是我们应该改变一下运作方式|?如果要是改那我这脑袋大了这事牵扯到运营和部门的事了,恼火~~减员增效,如何减员增效,招人容易辞人难啊,我觉得我又被当枪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