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y03
发表于 2012-3-5 13:12:50
不知道楼主面试13人是否意味着已经约到公司当场面谈和评价了13人,如果是的话,根据总结的淘汰原因,建议如下:
1、是否可以从简历筛选阶段去分析和平鸽此人的诉求和职业路径,“名牌大学毕业,工作5年,现在薪酬还是3000(北京地区),感觉缺乏上进心”,此人名牌大学毕业、工作5年、北京地区等信息,还是应聘一般的市场专员工作,要么就是刚离职急于寻找一个安身之所,要么就是期望得到更高的职位和薪资,要么此人能力水平、人际关系实在不敢恭维等等因素,所以在简历筛选阶段最好能根据公司现有需求进行匹配,至少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应聘者是否对公司开出的条件和待遇满意?
其次,应当在电话沟通阶段能够简单面试或分析,比如:离职原因、职业规划、待遇期望,根据公司现有情况进行匹配和比对,初步了解其谈话口气、行事风格、思维逻辑、口齿清晰等,对于口气多多逼人、过多抱怨老东家的候选人分级处理---备选待安排面试;
最后,毕竟面试的成本是相互的,而且大多数候选人为了赶时间,早起晚归,转车等待彷徨忧虑等等,作为招聘官先不说碰到口气不好人搞得自己心情不好,如何打发这些人也是头痛和浪费口舌的事情,比如平均面试1个人大概半个小时,不包括倒水、会议室占用、招聘官办公时间等;
最最后,多1--3分钟的电话沟通,提高预约面试的精确度和匹配度,节约大家的面试成本,才是关键所在!
熊老大
发表于 2012-3-5 15:08:35
想问一下,您的那些简历都是通过什么渠道得来的,我们招销售,用的网络招聘,可是几乎没什么简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feihua1985
发表于 2012-3-5 16:14:26
熊老大 发表于 2012-3-5 15: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问一下,您的那些简历都是通过什么渠道得来的,我们招销售,用的网络招聘,可是几乎没什么简历,不知道问 ...
大部分是通过中华英才网,另外就是内部员工推荐还有就是固定每年参加一些社会招聘会
mengxingshifen
发表于 2012-3-5 17:11:16
严重同意!拿分走人
熊老大
发表于 2012-3-5 22:10:15
feihua1985 发表于 2012-3-5 16: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部分是通过中华英才网,另外就是内部员工推荐还有就是固定每年参加一些社会招聘会 ...
谢谢,我在中华英才网试用过一个月,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我是天津的,是不是跟城市有关系吧
cjhou215
发表于 2012-3-6 09:06:26
30秒决定一个人?这个首因效应也太厉害了吧?
孙小兵
发表于 2012-3-6 13:45:41
本帖最后由 孙小兵 于 2012-3-6 13:47 编辑
招聘就和看对象差不多
一进门,前几句话,印象马上就会产生,而且会有直觉这人是不是我们家的人
有的人很优秀,但是风格上跟企业文化差别很大
我觉得招人不是要招最优秀的,而是要招最适合自己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