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薪酬政策真的需要“公平”为本吗?
说起A公司,在VCD行业也是小有名气。当初Y看准了VCD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就以自己仅有的四万元钱与X合作创办了A公司,由Y负责日常经营。公司把开发和生产VCD机解码板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基本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技术人员根据客户要求在解码板的芯片中写入程序,然后由业务人员交给外协厂批量生产,再由业务人员将生产出的产品送到客户处——即VCD整机生产厂家。待遇差距并不大
公司刚成立时只有4名员工,都是Y的亲戚和以前的同事。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公司员工也增加到了10名,新来的人也都是Y的同乡、好友,整个公司象一个大家庭一样。Y常说:“咱们兄弟一起赚钱!”确实,A公司的工资待遇比较平均,员工相互间的差距并不大,工资结构和形式也有点儿象国营单位。
两名技术人员的基本月薪是3500元,津贴500元,午餐补助240元,一共是4240元,另外每月的手机费可以报销,年终时还可分享纯利的10%-20%。会计的工资为基本月薪3500元,通讯费补贴300元,午餐补助240元,100元的交通补助,共4140元,年终有双薪和年终奖。
三个业务人员,小Q的工资为3500元,小L的工资为3000元,小Z的工资为2000元。公司分别给小Q和小L配了车,业务人员的电话费、交通费、油料费全部实报实销。
收入变化不大
但是不久,小Q突然提出要求业务提成。对此,Y开始觉得实在难以接受;小Z是我的表弟,但他的工资最低;小L虽说是我的同乡,可也没有你小Q的工资高啊!
但小Q也有他的理由:同行业中的很多公司对业务人员都是实行提成工资制,且报酬丰厚。而且小L和小Z都没有开发新客户的能力,只不过是送送货而已。但他小Q有开拓市场的能力,并且已经在广州联系了一些客户,目前这种工资水平不能够体现他的价值。
当时的行情是同行业其它公司的业务人员都没有底薪,各种费用都不报销,只给每块解码板0.5元的提成,而且客户全由业务人员开拓。A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业务人员只是送送货而已,基本没有开拓新客户的职责,公司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老板Y联系的。
但是迫于小Q和X的压力,Y同意提成,方案是:小Q和小L底薪2000元,小Z底薪1500元;提成为小Q每块板0.2元,小L每块板0.15元,因为小Z是新手,所以提成为每块板0.05元,其它都不变。A公司还给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小Q负责A公司目前最大的客户S公司和他在广州联系的业务,小L和小Z二人负责深圳宝安区的客户,以小L为主。
当时A公司一个月的业务量为2-3万块板,小Q每个月的提成平均为2670元,加上底薪,每月的收入有4600多元,大大高于提成之前;而小L和小Z加起来每个月的提成平均为1465元,每月的收入与以前相比变化不大,三人倒也相安无事。
分配不公平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X和Y分手,小Q也离开了公司与X自立门户,只剩下小L和小Z两个业务人员,A公司再次给两人划分了职责范围:由于S公司是公司的主要客户,因此由资历较老的小L接手小Q工作,小Z则仍负责宝安的客户。两人的提成都调为每块板0.2元。
调整后的第一个月,小L的提成为4000元,小Z的提成为5000元,小Z的工资第一次超过了小L;第二个月,小L的提成为3000元,小Z的提成为7000元,两人的工资差距达到了4000元。随后的一段时间,S公司的业务量逐渐萎缩,而宝安的业务则越来越红火,小L和小Z的工资差距更大了:有一个月,小L的提成是2600元,而小Z的提成达到了11600元,这更引起了小L的不满,认为老板Y偏心,业务分配不公。
这时技术人员也开始不满,他们认为跟客户洽谈都是老板Y和技术人员,售后服务工作主要是由技术人员完成的,业务人员只不过是送送货,并没有创造什么价值,却拿那么高的工资,这明显不公平。
1.请分析A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劳结构.
2.A公司的薪酬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用户“粉色羽绒服”于2005-11-9 10:04:41编辑过此帖。
RE:[案例] 薪酬政策真的需要“公平”为本吗?
业务员的工资是不合理的,相对公司其他职位人员,其付出与所得存在着明显的不公,而且A公司的业务员只负责送货,并不负责业务拓展,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送货员而已,自然不能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业务员相比,其工资水平虽然也可按现有的薪资结构,但应该降低提成比例。其薪资管理没有一定的成形的制度,基本上还是老板随意定标准,而且常常会主动向员工提出的要求妥协,从而做出薪资变动,没有主动防范意识,总是被动的改变。
老板Y应该在充分调查行业薪资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A公司的工资水平及结构,可以让公司的业务员真正肩负起市场拓展的工作。
RE:[案例] 薪酬政策真的需要“公平”为本吗?
没能进行工作分析,无法论定岗位价值,所以基础管理要做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