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六绝招”终结集体跳槽及回复--摘录
http://blog.sina.com.cn/u/49020b36010003mc“六绝招”终结集体跳槽
虽然窗外是五月炙人的骄阳,但孙总拿笔的右手仍然止不住地微微颤抖。作为一家IT公司的老板,他感到自己遭受到从商10几年以来最寒冷的打击。
硕大的办公桌上,一字儿排放着20多份辞职报告:一样的递交时间,一样的书写格式,一样的辞职理由……而这些人昨天还在努力工作,没有一点“叛离”的痕迹。这像一记掏心窝的重拳,将会给正在稳步成长的公司致命的打击……
这种让老板们心惊胆寒的员工集体跳槽现象,近年来似乎上演得愈发频繁。如何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如何消除因此产生的危害?老板们苦苦思虑着应对良策。记者征寻多位人力资源专家,总结出“反跳槽六绝招”:
“绝招”之一:确定“高危人群”。集体跳槽一般发生在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这些人群当中,老板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和这些人签定“竞业避止合同”,设立跳槽障碍;
“绝招”之二:戴上“金手铐”。注意虚实结合,除了提供实实在在的待遇以外,更要阐述清楚企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美景是如何美好但又触手可及,把骨干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员工预期值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跳槽时的心理成本在增高;
“绝招”之三:引诱并抚慰员工的“虚荣心”。人的欲壑永远无法用银子来填满,所以尽量创造和引诱员工的多样需求,把员工从“物质的人”改造成“精神的人”,用糖衣炮弹之类的无成本攻击来打开员工的“心垒”;
“绝招”之四:打磨个性化的“螺丝钉”。把所有生产步骤尽量流程化,使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成为可按部就班的“螺丝帽”。强调员工的“螺丝钉”精神,让其在尽快时间内能取代别人或被别人取代。在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尽量鼓励员工的个性发挥,让死气沉沉的“螺丝钉”尽情欢歌,从而乐此不疲;
“绝招”之五:“一山养二虎”。每个部门领导的办公室门外都安放一条长板凳,及早培养一些有潜力的接班人坐在上面等待,以防出现意外时可以依次进行替换。同时要求,找不到接班人的部门经理得不到升迁和奖励;
“绝招”之六:以德止怨、消除后患。如果跳槽者铁心离去,企业领导应该敲锣打鼓欢送其出门。要大度地处理善后事宜,该给人家的补偿要给够,过去照顾不周的要表示歉意,不做同事可以继续做朋友。因为跳槽的员工通常是揣着一腔怨气离去的,如果处理不当导致怨气不散,他们迟早会在你人生的某个拐弯处向你冲来,并狠狠地砸下致命的一板砖!
匿名回复
看上去很好,实际上的废话,看我一一根据实际情况批判:
“绝招”之一:确定“高危人群”。
实际情况:中国人是最不讲法律的,跳槽时从来没听说过谁顾及过合同的事情。
“绝招”之二:戴上“金手铐”。
实际情况:这本来是最有效的,可实际情况是那个老板愿意主动从自己身上割肉呢?
“绝招”之三:引诱并抚慰员工的“虚荣心”。
实际情况:这是最没用的一招,现在人谁看中这些虚的东西,我们公司这些年,离开的都是优秀员工。因为优秀了,所以走起来更自信了。
“绝招”之四:打磨个性化的“螺丝钉”。
实际情况:我没听懂作者想说什么,到底是要个性还是不要个性,关键岗位是要个性的,普通岗位是不需要个性的。
“绝招”之五:“一山养二虎”。
实际情况:一看就知道国营企业的思路,现在公司的人都是一个顶两个在用,那有那么多钱养闲人啊。
“绝招”之六:以德止怨、消除后患。
实际情况:这一条感觉有点人性,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因为你很客气,所以给留下的员工以暗示“离开原来这么光荣”。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事情,就要不惜代价把这帮人给灭了,要不以后有你好看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