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又是一点牢骚

2011-3-18 19:01| 发布者: 果核| 查看: 347| 评论: 15

摘要: 最近几天不停的在耳边有人苦恼的说,我的AOM会议投稿被拒了。另外一些却洋洋得意的讲,我有几篇文章被接受了。我越听越有点不耐烦。 我们身在一个“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社会。现在连学术研究都变成一样了。有 ...

最近几天不停的在耳边有人苦恼的说,我的AOM会议投稿被拒了。另外一些却洋洋得意的讲,我有几篇文章被接受了。我越听越有点不耐烦。


我们身在一个“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社会。现在连学术研究都变成一样了。有了被人认可的成就就满怀高兴,别人不认同你时就沮丧失意。难道现在除了MercedesBenz Louis Yvetton 外,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吗?学术界中如果投不进AOM的年会,就代表你是被打进十八层地狱了吗?我知道有会议筹委会的副主席的文章也被拒的。我自己去年的文章就被拒了。


历史教训我们,莫以成败论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在学术界十几年,看多了浮浮沉沉的学术明星,就不以为然了。所以,如果你的投稿被接受了,我恭喜你。但是,如果你的投稿被拒了。我要告诉你会议的评审很有可能(1)根本连博士学位都没有(因为是博士生);(2)看到你的研究不符合会议的内容;(3)知道的只是当下美国研究的潮流的人;(4)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认真做研究的人。


所以,只要你有好的训练,你是知道什么是好的研究的。你应该看一看被拒时评审讲的是什么话,如果没有点出什么大的毛病的话,可能问题根本就不在你的身上。何必以别人或是世界的过错,而苦害了自己呢?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1-3-18 14:53 编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jkliang 2011-3-19 00:19
回复 1楼 Kenneth 的帖子

我也來發發牢騷好了
身在台灣的我也有很深的感受,當只以SSCI/SCI為唯一的學術評鑑標準,如果你有很多SSCI/SCI paper就代表你是個學術成就非凡的人,博士班學生的訓練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訓練一個paper machine,畢業的標準是你寫了幾篇SSCI/SCI paper,而不是你是否具備做研究的能力與良好訓練。有時我也會覺得惱怒,我的老闆常常會跟我說能力訓練的重要,但接著說現在的學術制度是要看paper數,要看你會不會寫paper,選取新進教師時量化指標是最優先的考量,要屈就於現實!研究討論中充滿的是如何包裝paper的技巧,少了學術的互動與討論,我只是個博士班學生,只能默默的接受嗎?我心理就想著,有一天我不能這麼教學生的!
昨天在清華大學我聽了位社會學家的演講,他對於台灣的學術感到悲觀,這是個整體結構性的問題,老師這樣教學生,學生畢業後得繼續follow這個遊戲規則,才能從助理教授慢慢升等到教授,等到了教授回顧自己的學術生涯才發現自己一直在這個無用的規則中打轉,忘了學術的本質,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又把這個規則交給了下一代,如此循環下去......唉
   
引用 hongyan911 2011-3-20 14:19
台湾有位作家说:活在当下,不想从前、不想将来,此时此刻即为永恒,生命的意义就在其中。只要写paper的过程中你感受到快乐,又管结果如何。名利之物在生命面前完全溃退,就像“311”东日本地震,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好!学会“乐在其中”吧。“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轻松点……
引用 hongyan911 2011-3-20 14:22
补记:偶尔牢骚,不伤人伤己,无大碍,忌牢骚满腹。
引用 ygbtx 2011-3-21 10:38
Kenneth,你好,我是一个管理学的爱好者,想从事管理学研究,您认为管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是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希望能指点
引用 Kenneth 2011-3-23 09:36
ygbtx,你的问题太广了,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管理学有战略的宏观管理,也有人的微观管理。前者用的主要是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的知识。后者用的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内容。一切知识都可以学的。最重要的可能是你有没有热忱(passion)和能力(ability)。前者是一份努力不懈的追寻的动力,后者包括抽象概念化的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创新性等。
引用 ygbtx 2011-3-23 10:30
谢谢Kenneth,对我有启发
引用 KatieZ 2011-5-1 09:09
一个让我喜欢上研究的理由就是"Interesting"原则,评判一个文章好不好就是看这个IDEA本身是不是interesting,然后通过严谨的实证方法去验证自己的IDEA。用自己的好奇心去发掘interesting的题目——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可是在学校里,我能观察到很多老师还是很喜欢做研究的,想做一些对中国管理有贡献的研究,可是迫于生存压力,要通过paper数来达到学校的“指标”。可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除了老师毕业的院校和paper数、质量,似乎又很难找到别的什么标准来衡量老师的performance。中国大陆的管理研究处于这样的萌芽、混乱的状态,真让人想做点什么。感谢Kenneth给了大家一个这样的平台来学习管理研究的方法!
引用 myth1949 2011-5-27 09:46
原来是这样啊,备受鼓舞,今年的一个国际会议被拒绝了,明年再投
引用 chienhsin 2011-6-13 20:38
呼應Kenny的分享,貼上司徒達賢老師的文章<擔心從此博士不讀書>。

[attach]282396[/attach]

另外,貼上另一文章<真英雄不以諾貝爾為目標>,講的都是同一件事。

我非常感激Kenny時常鼓勵我們後輩。
引用 rwxld 2011-6-13 21:55
呼應Kenny的分享,貼上司徒達賢老師的文章。



另外,貼上另一文章,講的都是同一件事。

我非常感激Kenny ...
chienhsin 发表于 2011-6-13 20:38



好像没贴上啊,看不到附件。
引用 onmyway 2011-6-19 21:14
看不见10楼提到的文章,在网上找到了。想来很多人和我一样,就转帖一下吧

擔心從此博士不讀書

高教主管單位鼓勵大學教師到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研究的成果,當然值得肯定,也必然有助於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然而若過度強調此一單一指標,極可能犧牲了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其他期望。而其後續所延伸的影響,或許已遠超過大家所憂心的「重研究,輕教學」。因為此一政策以及評鑑大學的績效指標,似乎已經更深一層地影響了博士班的教育。

 就大部份專業領域而言,博士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養未來的大學教師,而大學教師的素質則影響了國家未來整體人才的水準,乃至於國家的競爭力。大家都同意,大學教師有思想、有內涵、有教學的熱忱,並對學理有完整而深刻的了解,才能承擔起知識創造與傳授的重責大任。

 由於大學教師的思想、內涵,以及對學理的完整了解等,對教育的水準以及未來人才的培養如此重要,因此,博士班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活動是讀書與思考,包括了對學門內各種學理的學習,以及經典文獻與相關學科知識的涉獵與接觸。而同學之間,以及學生與不同專長的教師之間,廣泛的辯證與討論更不可或缺。至於博士論文,則是經歷過這些過程以後,再開始的另一種學習與鍛鍊。

 然而現在各大學為了配合績效指標,都在努力增加學術發表的篇數。博士班的教師希望和學生一起多發表一些文章;聘雇新人的大學也希望這些新科博士能帶來更多現成的學術發表成果。其結果是:為了配合遊戲規則,博士班學生最主要的活動變成了研究調查、統計分析,以及努力提升文章寫作與投稿的技巧。

為了發表文章,當然也要讀書讀文章,但所著重的已是相對狹窄的議題,而且博班教育若早期即針對專門課題研究寫作,就不得不犧牲博覽群書、培養思想的時間。由於缺乏較深厚學養的基礎,這些研究即使有發表的機會,通常也只是學術研究上的枝節,無論在深度與創新上都極難有所表現。

 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聰明而現實的學生深知,既然指導教授與未來的任職單位,都希望他們能早日做出「實績」,當然會集中力量於發表,而犧牲了長期功力的培養。

 這種做法,固然有利於求職,但長期而言,由於在學期間讀書少,將來的研究很容易就遇到瓶頸,而當大部份博士都這樣時,大學將來的教學水準也難以提高。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系教授

引用 rwxld 2011-6-20 12:45
谢谢楼上的同学!
引用 chienhsin 2011-6-27 16:14
回复 13楼 rwxld 的帖子


    原來我貼到以下這帖的12樓了,抱歉,請察看以下的12樓,有「真英雄不已諾貝爾獎為目標」
http://bbs.chinahrd.net/fo ... 0076&extra=page%3D1 本帖最后由 chienhsin 于 2011-6-27 16:16 编辑

引用 rwxld 2011-7-3 11:02
谢谢chienhsin!
引用 spring607 2011-8-6 19:22
回复 1楼 Kenneth 的帖子

希望你的劝慰对学者和学子们有所启发,只是当今的中国就象高铁一样,一切都是虚浮,虚浮得难以止步,且有些吓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真言才能化成学者与学子的行动。说实话,我非常赞成你的观点,并非常激动地发誓要做个纯粹的学者,但现实的我也正向你所不喜欢的哪种人。

继续修炼吧。人在修炼的时候还是需要一点外力的,经常来这里看看你,也许会有一些鞭策和紧张,更会有汗颜和进步吧。

祝你快乐。
   

查看全部评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