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打印本页]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08-6-27 10:40
标题:
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现在应用最多的是五种方法。
$ z& f+ f) \2 K# v
第一种方法,现场观察和访问
- K+ E9 p7 _) W: Z& z& }
我们在做这个工作时,经常会带着摄像机跑到企业内部,把它每一个重要岗位一天中典型的工作拍下来,回去进行分析。最早泰罗就是把它拍下来,然后提出改进意见,看是不是可以提高效率。在现场,你还可以观察什么呢?就是职位和职位之间的流转情况。
" }& o7 X; @) u2 _, z+ }2 `2 R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电信的企业,他们在办手续、咨询、交款等业务时,作为消费者最烦的就是进去以后要排队,排完一个队还要再去排另一个队。这个事情怎么优化,从而提高客户满足度?那么我去观察后,就提出:由营业人员发表去给客户填这个环节可不可以不要?假如就把表放在一个公开的台子上,四周设计一圈座椅,然后客户来了自己去拿去填,怎么样?然后和业务部门进行讨论,这样会造成什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完了之后,假如没问题,我们就把这个环节去掉。接下来去分析下面的环节,就是在办手续时,有没有可能直接有一个交款的程序,两个手续能不能合起来?这里面就是要协调几个部门,比如差错率、工作量会增加多少?排两个队变成排一个队,可不可能排队的时间也增加一倍?有没有可能把交款的工作交给银行?实际上做工作分析会给我们很多的想法,去优化工作模式。
3 `7 ^% j: V# p) e! H2 Z3 e
这部分实际上要去跟一线的人谈,然后去看他们工作的每一个典型动作或典型程序花多少时间?一人一天能够处理多少?需要不需要换班?然后把这些信息收集过来。
" U: ?0 w" u$ H8 Y
第二种方法,访谈与小组座谈
6 I& V) W/ S% t8 F$ i( j1 v% J5 H0 ~4 I
访谈比较多的通常是任职的这个人,然后他的同事,包括他的上下级。还有一个访谈方式就是小组座谈,把同样职位或者相关职位的人,放在一起,访谈的主题,是流程或职位衔接的问题。
, B. t" u; o& I" |& M$ z
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访谈法,因为它给出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人力资源主管也都是做这个工作的。通过访谈法,你不仅可以了解到工作分析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员工的心态士气、人际关系、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
) J% J' t1 G* ]; [; g
这个访谈应是结构化的。所谓结构化就是你要取得的信息,基本上全部都已经设计好了。那么这个设计可能有时候会有疏漏,那么第一次访谈做过一两个人以后,马上就要评估,然后修改,改完以后就全部都统一。而且这个访谈里面全部都要记录,要同时运用纸笔和录音,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录像,然后进行分析。
0 X! M: d8 e5 N7 ~5 i' v0 F5 M; J" t
那么,访谈的对象是谁?首先是任职者,他是最了解这个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的,然后要访谈他的上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仅仅访谈任职者呢?其实道理如同我们愿意让新来的员工谈对这个组织的看法。因为他是新来的人,他会用全新的目光去看;然后临走的时候,他是以一个相对脱离的心态评价。这和我们正在里面做的人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问任职者信息的时候,他虽然很了解,但是他已经在这个环境呆久了,对很多问题会习以为常,因此你还要跟上级,尤其是后一道工序的人和前一道工序的人去谈。
+ w, J% V& [# f9 W. A, n' d0 L
那么,访谈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包括:你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在流程中你每一步是怎么做的?你的工作是从哪儿开始的?在哪儿结束的?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拟定出来的?然后你的产出是什么?别人用什么东西来考核你?标准是什么?
9 E2 c W {5 n9 d D7 W
考核的标准经常会被忽略,只是叫你去做这个或那个事,而做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我们做市场研究时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你去调查一下,现在市场上的状况到底怎么样?好,我去做。一种做法是:我问了5个人,这5个人都是什么什么人,然后他们统一的意见就是,我现在的工资太低了。另外一种做法是,他会去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位上抽样,然后去找一些人谈,最后得出来我在该地区调查了20家同行企业,他们基本的职位序列如何,我已经拿到了多少数据,然后平均数字是多少。虽然都完成了这项工作,但是完成的差异非常大。所以在工作分析上,我们要把指标和标准事先都规定清楚。
8 R6 Q1 q5 C( n7 K3 C/ |$ i) M
最后,就是关于任职者的要求。对这部分信息,你要小心。为什么?假如任职者是大专学历,那他一定会说这个职位的最低限度是大专,而绝对不会告诉你是本科。但是作为更高一级的人和四周的人则会客观一些。所以这个信息你一定要从其它渠道得来,仅仅靠他一面之辞,你会冒比较大的风险。
! i- {. ]/ ~* @- ]
前面那部分给出的都是工作描述,后面则是工作规范的问题。我们做完这些之后,就可以形成一种比较粗的职位说明书。
W# f* ?' t \. [) n
第三种方法,工作日志
. |# u& d6 _8 e/ r. }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它就是一张很简单的表,然后让他去填。内容就是把一天活动搭配的时间都记录下来。这里不能用大量的时间去写评论性的东西,而必须是写时时记录的东西。假如做工作记录比较具体的话,它会精确到10分钟。凡是占用你10分钟以上的事情必须要记下来,然后我们跟踪这些事情,依据重要程度来进行分析。那么对治理职能比较高的人,他可能用3分钟在电话中处理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你又没有办法让他花大量的时间坐下来去填那个玩意儿,怎么办呢?你就让他把一天处理的所有的事情写下来,但不必时时记录,而是回顾性的记录,这是一种变通。还有的办法就是干脆放一个摄像机,拍下来一天的事情,回去慢慢分析。
# m8 U* m& C: N n0 S
分析时的一个重点是业务来源:它们是来源于计划?是来源于上级?还是例外?这几个指标可以给出大量的信息来。我们可以推算其中有多少是来自于计划的,也许有时计划占的比例很低,而例外占的比例很高。假如例外占得比例太多,就说明这个职位应该重新规范。正常的情况是50%以上的东西都应该是在计划内的,常规部分要界定得很清楚。
4 F G' O9 ~+ c4 {
这方面国有企业非凡有意思,每个人都说他很忙,但是你把工作日志交给他,让他天天按小时写出来,他就发现自己很害羞,他就不愿意填。因为他天天早晨都是看报纸、倒茶,然后整理资料,而且每个小时都同上。然后你会看到他的工作根本不饱和。
+ g H& G* j% V5 ]2 L
第四种方法,问卷调查
# w( ^, B3 w: j5 c: @" S
因为问卷是比较规范化的信息来源,它的信息量本身比较大,又是落在纸面上,这意味着填写这份东西时大脑加工比仅仅访谈多整理过一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说你跟领导提建议,讲了一大堆,感觉很好,但当你把它写成一个计划时,忽然会发现很多地方很难写,因为加工程度不够。做问卷调查,也是希望让他自己整理一遍再提交出来,有个提高。
! x8 L% Y/ P& l/ @
问卷调查至少会涵盖这些内容:首先是这个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设立这个职位的目的,也就是它最终的价值和产出是什么,然后是这个职位要对什么负责,具体的任务是什么,他要干哪些事情来完成这个职责,在具体任务里它会接收哪些信息,发出哪些信息,它对其它职位的指导和监督,它的权限和汇报关系等等。这些部分的信息会影响到你对这个职位的评估。那么最后一部分是对任职者的要求。这里面选择的人首先是这个职位的任职者,其次是他的上层。而他的下级和平级,因为这个信息含量有时候不充分不直接,通常不做。
7 w3 B* u; l' X" t/ i6 D6 Y
第五种方法,要害事件分析
( g% {0 }8 a3 o
这在做有治理职位分析时,效率会比较高。要害事件分析法,实际上就是说你天天处理什么样的事情。比较多的方式就是根据访谈,然后我们可以来逐步判定:这几件事情在你的工作里面是不是最典型的,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处理好需要什么样的背景,还有它在流程上和职责方面有没有优化的必要。
t6 g d/ m! B
我们用这个方法做过一个航空企业。他们的经理都承担什么职责呢?就是飞机修了以后能不能起飞。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保证绝对安全才能飞,或者决定取消这个航班。但你不能老把航班取消掉。在商业运作的时候,只是安全第一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求准时。他说我现在最大的治理挑战是,我除了自己保障整个部门日常运行以外,假如出现故障,他要拍板,那么压力就会很大。工作分析的结果,它就要求你必须具有承担压力的素质。而有些人在压力面前是没有判定力的,即所谓练习型的人,他在没有压力的时候会打得非常好,而一打正式比赛,马上就蔫了。要害事件分析所传达的最核心信息就是:这个职位里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
HR-zw
时间:
2012-4-10 15:51
PAQ、TTA、OAQ在小企业中适用吗?
. X" L! j# S1 v0 U: y0 u$ m
作者:
w9054951
时间:
2012-7-19 22:09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