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共约4万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地震灾区的重建、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等方面。但四万亿投资能解决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吗? 根据蓝澍霖《中国职位需求可增长性研究报告》的分析,四万亿投资方案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如下:
3 F6 w' G% N i! u5 f7 M) }1、 6 N( o+ N- C3 u
部分产业的就业拉动效益偏低 / _ [7 r; W* W0 X
不同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提供就业岗位的连续性差别很大,只有选择对就业拉动强度大的产业进行投资,才能通过投资扩大就业。蓝澍霖顾问的初步看法是服务业(包括:外包服务业如软件外包、餐饮家政服务业)对就业拉动明显。而四万亿投资结构中,对于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航运、港口方面的投资所带来的就业拉动效益明显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从整体上降低了四万亿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3 J; P; T6 n& j6 `$ e4 |" V+ p2、 3 [5 J* s$ \- c$ H( ]. M
四万亿投资带来的主要是项目型就业,具有不可持续性 & {/ W+ x( U Z7 s
四万亿投资能带来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大部分具有项目周期性,项目结束后将不得不重新就业,因而四万亿投资对就业问题的解决只具有短期效益,改善作用有限。 ( G; S; \* s% y2 b# E: T
3、 + h0 d+ U: x' s" ~
中小企业职位潜力最大,但在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受益小
4 b/ k9 V' M" o; @蓝澍霖顾问分析后认为,中小企业的职位潜力最大。但在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受益的主要是大企业,这种投资取向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职位可增长性,不利于发挥中小企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 }8 I+ |. `- w& z- S因此, ; _; S$ l) G$ F" ^5 h7 k0 w
“四万亿”不是拉动就业的“特效药”。要改善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需要把关注点落到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承载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的中小企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m1 |$ w$ m' ^0 ~1 u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要研究如何培育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软环境:包括如何保持员工在中小企业的稳定性、如何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如何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如何促进社会对中小企业促进就业价值的认可等。 4 C' U0 J' N3 n( r/ h
在具体政策上,政府需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议政府:
- E! [& z; g& Y8 e0 |& e* \1 a$ l: f1、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补贴,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中小企业成本;
" q$ X6 Z2 O# S9 Q0 x) O7 ~& H0 R2、适时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额度;
/ ?; Y' O Q1 o' K2 V9 Q1 H3、制定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政策,加大中小企业在本轮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中的收益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