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1-9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689
- 贡献
- 149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3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12
- 主题
- 377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7-11-9
- 积分
- 838
- 精华
- 1
- 主题
- 377
- 帖子
- 1312
|
沙发
发表于 2006-6-5 11:1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培训如何才能经济有效:选用合适的培训形式
3、公司内部老师的内部培训 8 _# G) r# ^/ X# n
& r1 _1 \4 _% K* Z5 |
一种方法是在企业内的人事培训部门设专职的内部培训师。由专职内部培训师去外面听各种公开课,然后回到企业将所学知识“转授”给企业内部人员。这种做法看似省了钱,但会有以下问题:首先,如上面说述,外部公开课的质量目前不能保证,“信息源”本身有了问题;其次,企业内部的专职培训师往往没有市场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管理等全方位的深厚知识和实战经验,听公开课时真能充分理解各个方面的内容吗?回来“转授”时,能正确应答学员实际问题吗?其权威性不被怀疑和挑战吗?事实上,经过两次“打折”的过程,“信息传播途径”上的损耗率可能超过60%。一般说来,用企业内部的专职培训师去讲解产品方案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者他有实践经验的某一具体方面的课程,会更加实际一些。 9 S. h+ C& x# c4 j7 r0 ~
5 k6 B% r3 @. E" M4 r* Z' w 另一种方法是在企业内部找某一方面的专家或权威来做临时讲师。这种做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保证内部专家权威认真对待内部课程,花足够的时间精力、有足够的内心动力,去准备并实施这一“额外”的工作;第二,最好该专家权威在教材准备、教学工具、测试表格、案例选择、授课技巧方面都是内行。如果能做到这些,企业内部专家当然是更好的选择。在惠普、康柏等公司,非常注重培养和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专家作为兼职讲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7 B; O8 M! G+ B+ ]+ f
9 Q& p! S1 e+ _; I 4、MBA、大学课程等 & i0 U* [$ c& [: `5 B
9 Z$ D( I% z- z- j( c. ~8 A+ [
目前很多,五花八门。大学教授一般有时间去全面系统地研究前沿的理论和知识。“学院派”的教授有时非常排斥“实战派”的讲师,所以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由“学院派”的教授来讲。这一现象背后也有成本上的现实考虑。当然,有些MBA班也会花钱请一些企业知名人物来“客串”一下,充实门面。但实际效果与公开课类似。
+ l# i; W R8 U# C7 ~% e) d" p
' f0 M; J0 P; q& O4 V/ _+ t 如果你希望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文凭来证明自己,上MBA、大学课程是较好的选择。
- ]; l1 g7 `, J. m x
4 g$ F& N {) B: u W2 F) I 5、网上学习、多媒体课程
9 K) C( A- M+ u& K$ ^* I. q x
8 w7 ^/ Q, e- ~2 x" F- E 适合于有很好的自觉性、自制力、理解力的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Kolb教授将人的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AC,CE,RO,AE),其中AC型的人较适合在网上学习。关于Kolb四种学习风格的详细介绍,笔者将在下一部分《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宜的培训形式》中专题论述。目前网上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包供选择,价格也相对便宜。 % s+ C3 i5 j& S. s% n. L: q
, ^! v3 q; }% J, k& C 6、阅读书籍
( e! @* r3 z& `
l: i7 t/ Y6 | 虽然没有互动性,但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直接成本最低。要在茫茫书海中找到适合你的书籍,需要花一些工夫。可以通过老板、同事或朋友介绍,加入贝塔斯曼等读书俱乐部、网上读书论坛等方法缩小搜寻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可能看原著。另外,如果总读第二手、第三手的著作简介,表面上是吃了一顿经济实惠的快餐,其实是丢掉了精华。“吃别人嚼过的馍,越嚼越没味儿”。
6 k# _3 p2 I$ ~& V3 }# V$ h/ P% n) M+ \
7、工作中学习 ! F% ]% n% `3 d3 Q S& b6 D
3 ?4 z- l6 v# c5 P; r On Job Training(工作中学习)是外企非常提倡的学习方法。它是所有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对任何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会有切身体会。深入骨髓,转化为自觉的习惯。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马上向别人请教,或者找资料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郁闷和努力之后,终于解决了问题,成为自身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给下属一些具挑战性的工作,可以锻炼下属的特定能力。例如,我们常见的下基层锻炼就属于这个范畴。外企通过短期出国工作的形式,使中高层经理更深地理解跨文化交流的特点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委派跨部门的临时项目(如六西格玛质量改善),可以提升中层经理的跨部门沟通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8 q) D+ W( A" b- X0 r$ B
6 {( u' r5 F' f# } t7 x1 X 8、内部“导师”辅导 # {; p6 u" \; n
) O, Z) N4 I& @! h( P1 e9 |" z
内部“导师”的日常辅导是在所有培训形式中最重要的培训形式。经理们不管自己有多忙,决不能推卸辅导下属的责任。对新加入的员工,即使是领导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可能也需要你“手把手”反复多次地教。发现问题,要马上“现场”纠正。拖的时间越长,纠正效果越差。有时,一顿午饭时的谈心,要比正式培训效果还好。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员工忠诚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日常辅导中完成的。经理的日常辅导在员工的学习进步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
/ M+ [0 T( x- q/ C, \; {1 Z5 J: E/ s" d( I
在外企中,还常常使用另外一种形式,就是除顶头上司之外的“导师(Mentor)”制。因为不是顶头上司,很多敏感话题就可以谈。“导师”得到的是自己领导能力的锻炼提高、教育他人的心理满足感和实实在在的额外收入;“学生”得到的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练辅导和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在国内的企业里,考虑到派系斗争,可以在没有部门和个人利益冲突的范围内选择“导师”。
, t! a9 T o3 k' k P. g* [- Z7 g* X# w9 V8 v! K7 l+ _
上面所述的八种形式,各有所长。一个有进取心的员工会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去充实自己;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要会因地制宜灵活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降低成本,增加实效。要制定出培训、学习计划,抱着持之以恒的精神,篑步可以远致千里,细流可以汇成江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