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4-26
- 注册时间
- 2008-7-19
- 威望
- 14076
- 金钱
- 89547
- 贡献
- 4168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45307
- 日志
- 66
- 记录
- 60
- 帖子
- 11061
- 主题
- 844
- 精华
- 60
- 好友
- 2826
签到天数: 12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08-7-19
- 最后登录
- 2023-4-26
- 积分
- 145307
- 精华
- 60
- 主题
- 844
- 帖子
- 11061
|
7楼
发表于 2008-9-22 22:3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 内刊编辑是如何炼成的(08年最新修订版)
[font=宋体][b][font=Verdana]第五个话题:[/font]主题策划[/b]& c# A0 R5 y) P0 O7 P( v' K* [ n
[/font]
0 S" b* S/ F; }" `" I T Y8 I9 \# G/ O0 ?0 @9 i1 `9 M
! u7 `- v" g7 _3 p4 Z
[size=3]1[font=宋体]、以[/font]100%[font=宋体]的热情关注本行业; {3 W+ Y) \1 R9 B& C) M b* Y
[/font][/size]2 b& o5 e0 Y0 C$ ~5 d
6 h: C3 K; i8 ~! b* W2 Y
0 E/ [ z% }: A* G8 V/ s Y[size=3][font=宋体]特别是对于新入行的人来说,即使你对做好一个内刊编辑信心很足,但第一步你首先要做到本行业的半个专家。在介入这个工作之前一段时间或者开始这个工作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要偷懒,加班、熬夜也要把基础知识补上。目前互联网这么发达,想要的行业知识在网上都能找得到,补上基础知识是必须的。
7 P' n* f+ F& k2 D# J[/font][/size]
3 l* v% y& c9 J8 o @
& K8 ]. |0 _( w
8 p; K0 A# r# l! s[size=3][font=宋体]在工作正常以后,要保持对行业的持续关注甚至是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前沿的、深入的研究可以让你的内刊始终走在企业的前面,始终保持一种行业的新鲜感。1 t9 Z8 r1 @% f6 k& z6 r5 B
[/font][/size]
; F$ g) W* | e8 @! Z( a' w
4 [0 s, e$ V# N' a$ }& `- _- Z) J3 z) _# U& y
[size=3][font=宋体]当然这个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内刊,很多内刊人后来都走上管理岗位,与他们的积累是分不开的,行业知识、行业能力的积累就来源于这种持续的关注。
; l0 V, \3 C5 R7 G2 q/ j. H2 a[/font][/size]; L* Q& g. ?. i0 |7 B
8 v- P4 U7 z; s5 E5 j
7 k; J0 _ E B[size=3]' j, R& \3 J, @* @0 b) ?: h1 f
2[font=宋体]、以[/font]100%[font=宋体]的热情关注本企业$ V) k _, }- Y: D5 J
[/font][/size]
6 j7 o. l, V) y/ s5 W
. P& u1 e2 n; @ E" y- O- C! X: a
. t, R1 \( B% E* `" c[size=3][font=宋体]关注的方式主要是四处乱窜去调研,蹲在办公室不会有好思路。调研并不一定可以直接得到主题,但是通过调研可以激发很多灵感。关于调研的方法以及重要性,在后文的方法论中有专门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调研的过程中,要侧重一下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文化是[/font]“[font=宋体]老板文化[/font]”[font=宋体],此话难免以偏概全,但也不无道理。同时也要和老员工多交流,他们在公司的时间比较长,对企业的方方面面比较了解,对企业的感情深厚,是公司发展、公司文化建设的中坚分子,有时候他们了解的情况、考虑的问题比个别领导还要多。3 P* n7 f5 i1 V" H0 ?- q
[/font][/size], L3 ?4 Q! ]2 j7 p
0 b% @% s, C8 M" @
# D* |9 r$ q' U[size=3]3[font=宋体]、随时敲响老板的门。这句话的意思是多和老板(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主管内刊工作的领导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员工是怎么看得,什么是员工特别关心的,你最近发现的什么问题,什么动向,行业有什么新的变化,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有什么新的技术更新,客户群有什么样的反应……
2 R, T+ g' h( s5 \[/font][/size]7 _/ P2 z9 M7 U6 { K
) H/ a+ J a1 E
& {# _1 U# z% \/ m) _
[size=3][font=宋体]也许,作为一个别的部门,牵扯到部门利益或者其他顾虑,有时候他们不能也没有机会去和老板真实地讨论这些问题。但是内刊编辑可以,你用于可以置身事外地看待企业里面发生的一切事情。你都可以和他们讨论任何问题,无禁区(我的个人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告诉他们你的真实想法。, [3 c, _7 {* h6 M
[/font][/size]
3 B8 ~% k8 T) W) W3 a6 S7 W) ]% G8 v# y& w$ O" Y
5 a% O3 I5 A4 o9 u2 Y, j L' U
[size=3][font=宋体]你往往成为了解相关信息最全面的一个人。不能完全听从于领导的想法,要运用自己所学、所思作出自己的判断,互相纠偏、不断纠偏。最后再与总编、副总编进行交流,选题,确定。只有讨论的多了,大家才能尽快达成共识,把企业文化引入良性的轨道。[/font]
8 k! S" O/ P5 {8 x" @' g9 d[/size]7 }8 b( c# D$ j6 W
. K3 t$ N6 e1 l9 {# H
6 I( @( I6 S0 e* ?9 P[size=3]4[font=宋体]、通讯员例会制度需要形成。. o; u- X+ z* w
[/font][/size]
2 u0 K; B4 d7 G& _# a% a1 e# i4 M1 j" ?% P, {% E9 G' j
4 Z, s/ t! X' D[size=3][font=宋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召开通讯员选题会议,对期间的刊物进行评论,总结特点,同时讨论选题。2 ?1 g: b1 e9 h3 `
[/font][/size]
, f" ?( [* v4 ]" ]0 l
( c- G. d) b* C0 S- |% s. Q @. H6 l, L/ G$ a
[size=3][font=宋体][b]能站在公司全局的角度,关注企业动态的发展并诊断,知道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怎么做,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做什么。除此之外,有一些常规性的内容是需要内刊经常关注的。例如:[/b]- S6 @+ m3 e" U! K
[/font][/size]3 P3 p0 W, i% E' j
) J2 u' J% X9 b$ a0 u, }6 O3 V; i# K- I" W% h" X
[size=3][font=宋体]第一类是传达企业战略意图以及执行策略,目的是让企业上下能更快地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并更好地执行,本类内容往往是此类内刊的最大的、最直接的目的,可以安排对公司战略管理层的采访,如果动笔能力比较强的话也可以直接约稿,同时别忘了安排一些员工的呼应,可以安排在同一个栏目里面也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栏目里面。4 h( o g- E' U; U o
[/font][/size]
/ K6 S) o! l1 \2 \8 l1 j* l' T. n# S6 ~; V+ F/ r. Z$ T4 F/ B1 i2 S
, p, r1 E0 n+ B6 P+ |- u% x5 Y[size=3][font=宋体]第二类内容是行业前沿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在本类刊物中间不是重点,但是有这一块的内容往往让你的刊物显得更有深度。尽可能是原创的稿件,实在不行也可以想想别的办法。! @0 O* `6 ~9 t
[/font][/size]- b/ Q% Q5 ?! ^ X, L6 |6 M5 p
# u1 f1 Z8 T ~# c6 |
, {) ]4 U9 U4 l. L7 R[size=3][font=宋体]第三类内容是互动性质的内容,就企业的某一热点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真理越辩越明。
/ o U9 X5 A6 v4 C3 G E[/font][/size]. r0 u8 Y( }! p9 W v3 O# [/ X0 ^
" Q; K3 T8 u- V$ u) |3 R
# v- K0 T% l) j[size=3][font=宋体]还有其他的类别,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自行归纳总结,以便减少重复思考。9 |) d( s( @1 E' v& `4 q
[/font][/size]2 t$ y& @: f( n" F
& ?: p( |3 [: s" G1 T! D. h) } q, ]
[size=3][font=宋体]做内刊的还有一件郁闷的事情就是时刻地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指的是“主题”,或者曰“话题”。我原来所做的内刊为半月一期,每期大约[/font]30-40[font=宋体]个页码,实在是太频繁了,这样的杂志做一年,工作量和你个人的能力都比做一般的内刊要翻倍的。所以我尽管只做了[/font]3[font=宋体]、[/font]5[font=宋体]年内刊编辑工作,可是现在看起来好像干了[/font]10[font=宋体]多年了。
; I, V1 g' k3 R9 c( i5 V6 V# R8 \[/font][/size]- Y. L8 {! \- X( K% `# w: \ R" r
6 n. k7 j) `. N
S. S ?4 G2 m5 ^ c6 ]' S[size=3][font=宋体]我的爷啊,每期都要有新东西,你调研了,也沟通了,行业方面也关注了,也全面思考了,可就是没有灵感啊怎么办呐我的爷!这个时候揪头发、撞墙甚至裸奔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说明我们的积累还是不够,需要经常性的调研、思考,主动找编辑团队其他成员、通讯员进行沟通,从他们那里不断得到启示,不断发现公司的热点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q/ b' T3 V& R+ u
[/font][/size]5 n1 G: r% S T7 |. F
+ l8 G, M# L/ K4 R6 {% v0 r
2 `" u6 I5 O, `: U+ i[size=3][font=宋体]有一个偷懒的办法似乎可以让“主题”这个问题不再困扰我们的编辑,就是告诉任何人:“内刊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去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稿件、给企业提建议的稿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的稿件我们任何时候都欢迎!”但是谁会那么自觉呢?
; ~. E" T4 z& m' z# g[/font][/size]. D2 @* N. m- _
+ }3 d: Y& T& K8 q9 ~% G
" D( r. f: a2 U3 y; B[size=3][font=宋体]同时要注意你策划的主题的可参与性情况,例如你就某一专业性非常强的话题进行约稿,可能除技术部门之外的人,都被排除在外了;再比如,策划“如何做好中层管理”,基层员工可能就不适宜参与这一话题,甚至一般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此也不感冒。2 ]# ]' y. N! Q' G& E2 ]7 Q
[/font][/size]
' H9 Q9 I1 `0 ]* B6 |6 R0 d( P8 [4 W1 U1 @; r) [+ `3 f( Z
9 i* ]6 Q" f l7 l& g2 g. r {. e. @, @2 D. A7 p6 j
- V) D9 \. H- m5 K* c
8 W7 z- @0 h) o5 r- ?' J! M* r
[size=3]思考题:
( U c; y# R4 h( q1 w- ?8 B[/size], D/ B9 @7 m3 n8 t
! q# h# Y" A: c- w
2 r- i e0 _% z[size=3]就你现在所从事行业,策划一期公司高层、中层、基层员工均可以参与、均有兴趣参与的讨论,你将策划什么主题、如何开展工作?[/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