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25
- 注册时间
- 2002-12-10
- 威望
- 0
- 金钱
- 2947
- 贡献
- 2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96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65
- 主题
- 9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12-10
- 最后登录
- 2008-1-25
- 积分
- 2968
- 精华
- 0
- 主题
- 97
- 帖子
- 265
|
去年以来,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了衰退的阴霾,步入回升的轨道。多项经济数据都表明,在经过了两年的衰退之后,美国经济终于开始复苏。去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率甚至达到了8.2%;第四季度虽有所放缓,但也达到了4%,都是不错的成绩。以美国的经济规模,这样的增长率相当可观。 但另一方面,作为衡量经济复苏的重要指标,失业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到去年底,美国失业率依然高达6.2%,以4%为经济过热的临界点衡量,这显然是个过高的失业率。面对GDP增长率的迅速回升,美联储一直将利率维持在1%的极低水平,最主要的理由也是失业率太高,无法确认经济复苏。 一方面GDP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失业率却居高不下,于是,经济学家们发明了一个新词来描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失业型复苏。 要找出经济高增长与失业率高企并存原因,需要从美国的经济结构入手,才能找到答案。也就是说,有必要搞清楚,是什么使得美国的企业在产值和利润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依然不愿意增加人手,并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 一般而言,一种商品或要素如果滞销,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价格缺乏弹性,无法因应需求的下降及时作出调整,使得供应量在短期内大大超过需求量,从而形成滞销;二是该种产品已经被更新更好,同时成本也更低的优质产品取代,对于商家来说,卖还不如不卖,宁可该产品积压,也要卖新产品。在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的产业,这种现象并不鲜见,目的是抢占市场占有率并提高平均利润率。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中,劳动力在生产要素中所占的份额尤其重要。据估算,在美国的GDP中,工资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80%。失业率的高企,可以理解为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滞销。对其解释,也就可以沿用上面的思路来进行。 首先,美国的工资是缺乏弹性的,而且随着福利开支的迅速增加,这种弹性还在进一步的降低。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在截至2003年12月的一年里,员工工资涨幅仅为2.9%,但福利成本则飚升了6.3%。企业福利成本的增速超过工资增速两倍以上。福利开支的过快增长,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使得企业在雇用新的员工时非常谨慎。在西方国家,由于法律规定的细致入微,福利开支往往是企业硬性的开支,企业很难因为利润的下降而削减这方面的负担。这反过来就减少了企业增加人手的意愿。这是为了保护工人而定下的法律,结果却损害了工人利益的典型案例。这说明,工资缺乏弹性,是导致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劳动力完全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而有了政府高福利的保护,又使其不愿接受低薪工作,从而导致“完全自愿”的失业。这种失业,目前在美国也相当不少。据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调查,目前有许多失业者,已完全放弃了找到一份工作的希望,而宁愿呆在家里吃政府救济。美国登记寻找工作的失业者人数一度出现下降,就是“自愿”失业的结果。这类失业,目前在美国有逐渐增多之势。其深层次原因是,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尤其是两国劳动力知识水平的快速提高,两国已拥有大量既掌握高科技、新知识,同时对薪金的期望值又非常低的劳动者,他们的出现,抢走了大量原本属于美国人的高薪职位,直接造成了美国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失业。当然,这并不是中国和印度的错,因为两国劳动者在抢走美国人饭碗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美国公司的经营成本,直接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作出了贡献。去年以来,美国的金融机构和IT企业纷纷将低级职位,包括初级分析师和初级程序员工作外判给了印度,同时大力削减美国本土的相关职位,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重新恢复了竞争力。 这意味着,为了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美国需要作出痛苦的结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劳动力结构。 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可以解开“失业型复苏”的秘密。概括地说,导致“失业型复苏”的原因就两个,一是工资缺乏弹性,企业难以对人力成本作出灵活的调整;二是经济竞争的格局发生了改变,需要美国进行结构调整,而任何结构调整都需要时间,不可能在一两年间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这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因为中国目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方面GDP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外乎两条:一是保持的工资调整的弹性,避免对企业的工资厘定施加过多不必要的限制。因为这样的限制,往往在保护现有员工的同时,伤害了尚未就业的人,使失业状况恶化。同时,也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福利安排,因为福利制度往往会增加工资刚性,使企业难以控制人力成本。二是加快劳动力结构调整,使劳动者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用政府投资的方式人为的增加就业岗位,或者用行政手段去保护一些明显缺乏竞争力的就业岗位。因为不能调节劳动力结构的措施都不能缓解失业,而只能加剧就业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