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562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kennet及各位朋友请教关于多维构念假设的提法和检验问题

[复制链接]

1

主题

5

听众

30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0-10-29
最后登录
2012-6-21
积分
3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0:31: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向kennet及各位朋友请教一个问题:
- t) }* R; }! v$ X" y( [1 aAMJ上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假设:战略柔性在CEO人格与公司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2 l8 r3 N; F9 ~7 F( h; }3 n而在实证分析部分,这篇文章构建了一个战略柔性在CEO人格的各个维度与公司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的模型,SEM的结果表明,战略柔性完全中介了CEO人格的这些维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 s' i2 t' `! Y% d+ n& a* `; k4 F* K由此,作者认为实证结果支持了“战略柔性在CEO人格与公司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个假设。# Z- S6 A- }0 H5 |4 O& \( O" q# _
1 Z/ s, x; W) j, ]$ }9 X: z
按理说,这只是检验了战略柔性对CEO人格各个维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并没有直接地检验战略柔性对CEO人格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我记得在kennet的多维构念类型理论有涉及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严格来讲上面这篇文章的做法是不是对的?而看到不少文章也都是这样提假设,是不是学术界普遍都认可这样的做法呢?/ y1 E- ?- g9 v' H5 {

4

主题

6

听众

62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6
最后登录
2014-7-27
积分
62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0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9 13:02:57 |只看该作者
构念的定义以及操作化,假设的提出,假设的检验应该是要在同一层面(alignment),如果如你所说,该文在构念层面做假设,但是是在维度层面进行分析,那就是misalignment,
& _8 H3 T3 M# S  b- `$ r   个人认为这篇文章不难解决啊,如果理论是作为整体的大五人格会导致战略柔性,可以对大五人格操作化为一个二阶因子(sencond-order factor),并且跟维度之间是一个latent model,五个维度做为一阶因子,问题就可解决。; I5 P( J! l0 M4 ^$ m5 J2 I
   小弟自己遇到过profile的多维构念,我想证明调节变量会调节在它的维度上,这样如果在构年层面提假设就比较困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0-10-31 21:45:0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 寻墨是甘 的帖子* t! B+ ]9 Y! ^% |# Z

9 m) l. B* M5 F7 t- b+ W8 V寻墨是甘  ,; s: q; j/ d9 D# n. a) [) d5 y
小弟叫 Kenny 或是 Kenneth, 不是Kennet.
1 w& `3 n# U- o8 r0 ?- ~4 r对不起,我为你制造了一个麻烦。是的,我是这样讲的,我也相信这样是对的(假设与分析应该在同一个层面的),但是没有人理我。你的观察是对的。现在文献一般还是接受他们这样的分析。
" [5 i5 I+ M$ y& ^% s) ?$ U% a0 |: m- K7 w- L  ]1 l1 k) @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0-10-31 22:00 编辑 ) M, u& Q4 n' ~8 g& y; Y, R
3 I" r. R3 O( ^) v! G5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10-31 21:53:0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 mostwanted 的帖子
$ R$ |+ `+ p9 `2 w* E/ C4 H% o$ O7 k# \- [

( q- L' }( j4 c- Q# i6 B  U, @   mostwanted,其实profile 多维构念也不复杂,你只要假设哪一个profile与结果变量有什么关系就可以了。就用徐淑英老师的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做例子(因为简单一点),对于两个维度 expected contribution 和 provided inducement, 你可以假设两个都高的时候(Hi-Hi),企业的表现是最好的。两个维度都低的时候(Lo-Lo)时,企业的表现是最差的。, Y6 q5 R5 R0 |3 X" C
$ i$ i$ r% X. e% t/ ^
也可以把Hi Hi 组的重心(centroid) 作为它的参考点。企业离开这个重心越远,企业的表现就越差。
% X5 O; j/ L& @9 B$ l1 m( Z4 `
, R$ J0 T. N, U9 s4 Z也可以把Hi Hi 组的最大值(比如在7-分量表时, 就是7,7) 作为它的参考点。企业离开这个最大值越远,企业的表现就越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

听众

3492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0-8-19
最后登录
2018-5-16
积分
3492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325
5
发表于 2010-11-1 08:50:2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楼 Kenneth 的帖子
, P; G# b, n' x7 i  P- @8 q5 |, F+ Z! v9 e9 X( B7 Y6 [+ {

+ X+ G( N1 w% e9 w. d    您好!kenney,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疑问, 我们在研读OB的论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但大家都不是太明白:
) H7 G# b! E) m; L" ^    1、构念、维度、一阶因子、二阶因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维度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构念?只不过这些维度共同反映了另一个构念,所以又被称为是二阶因子?" L) d. Z0 W5 S
    2、潜在因子模型与组合因子模型应该如何区分呢?首先在概念上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比如组织承诺,到底应该被视为潜在银子还是被视为组合因子呢?其次,在具体操作上,这两类划分会有哪些不同。' E) |) Z. `0 A8 `, c
    3、Profile model的具体含义呢?我们读文献的理解就是一种组合、结构,是不是一个多维构念不同纬度的不同赋值的组合?那这种组合是构念提出者经研究得出,还是后来的概念应用者可以自己根据一定的研究推论可以自主定义的呢?
/ T3 }3 R# H0 K6 N3 s0 |    我觉得这些概念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以前做的研究也是稀里糊涂。现在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中介、调节关系的假设时,我们引用的现有理论往往是对这整个构念提出的假设。比如说,印象管理动机中介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根据期望理论、社会交换、社会认知等理论,是对组织政治知觉、印象管理动机、角色外行为整个构念所提出的假设。但在验证时,往往又只验证了各维度。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1、是否需要区分每个构念是潜在的还是组合的,以此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2、如何一个理论既能支持在构念层面的假设,又能支持在维度层面的假设,那么在提出假设时针对各个维度提出,然后验证,这样是否可以?3、如果我们关心这整个构念而不是各维度的作用,是否是有必要,而且该如何操作呢。比如说,我关心印象管理动机对组织政治知觉对角色外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印象管理动机的各维度对组织政治知觉的各维度及角色外行为的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这种考虑在OB里边是否有必要,如果可以的话,该如何操作的。
0 R/ {0 A$ Q6 k) z' Y' ?
* w# X& J# ?& N
  S+ C$ R; R3 p. d( S1 E   不好意思Kenny,每次都是一些没太有技术含量的而且很琐碎的问题向您请教。给您添麻烦了!因为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所以看了一些资料也是零零散散,有些基本概念不清楚,所以有时候看多了就一团浆糊了。8 v: a# Q9 l7 g" M& u1 X

; y2 h- P1 O- E  Y' L* k( P# s( F.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62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6
最后登录
2014-7-27
积分
62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0
6
发表于 2010-11-1 16:26:4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楼 Kenneth 的帖子
: v; a( w0 L: J& p- c+ V3 S8 o
3 m7 z3 J0 ^$ t5 s0 h6 o* b. B) ?5 ?2 d3 b1 N1 d$ P
    这个我知道,但是如果我想要验证某个构念对inducement有调节作用,并且对expectation有调节作用,该怎么在构念层面提假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7
发表于 2010-11-2 10:19:10 |只看该作者
mostwanted, 我的理解当一个多维構念是用了 profile model 以后,它的每一个 profile 都是一个新的構念。比如你用文化的维度建构了一个「中国人特性」的 profile, 就是低个人主义、高服从权威、... 等。那么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中国人特性」的得分,「中国人特性」就变成一个構念了。如果「中国人特性」是一个構念,那调节作用就不是可以直接研究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8
发表于 2010-11-2 10:47:4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 找天堂 的帖子# N* A6 A/ \& C0 a

5 A$ H: n* {8 `1 `+ j8 P* K* e0 s找天堂,你一下子问这么多相对来讲 non-specific 的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大部分的问题我在视频里已经讲了,我建议你先去土豆网看一看,那理解会深入一点。在这里,我只有每一个问题讲几句吧。( a5 ?/ ]) @' M. D0 {5 D4 @

! O: A( O; `2 H6 F9 v- |: i1 g1. 构念、维度、一阶因子、二阶因子之间的关系。
1 j9 K, O- n1 N$ @; [( v5 F维度是多维構念的组成部分。维度本身也是構念。就等如「家庭」里有
「夫妻」(还有儿女、兄弟等),「夫妻」是「家庭」的一部分,但是两者都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果维度与多维構念的关系是潜在因子关系,那维度就是
/ x/ r4 J: Q% I  W+ J! Z! L观察项目的一阶因子多维構念就是二阶因子。- }& ]' H, V- e
   
, }1 a8 r7 G5 x* i/ F: N 2、潜在因子模型与组合因子模型应该如何区分呢?! F+ z7 _+ ^9 W& Q& G. S7 x
潜在因子模型,多维構念是因,维度是果。在组合因子模型中,多维構念是果,维度是因。组织承诺到底是潜在因子模型或是组合因子模型,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提出组织承诺是多维構念的人要负责讨论它是什么。你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到底组织承诺的前因是什么一样。在具体操作上,这两类划分完全不同,估计的方法也完全不同。我建议你读一读我在徐淑英教授编的管理研究方法的书上讲测量模型的一章书。
* s5 e: M' e/ p6 q) h3 u, U- I7 {& B( \
; a5 J* @. O, G5 b1 R
4 H2 ~: v; I' q! v  Z( L3
Profilemodel的具体含义呢?' y+ Z8 D9 G; w
我在上面回答mostwanted的时候应该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了。
% U9 ?0 S7 D: p& q# C* d) I8 |; ]& S' v/ s+ V4 `
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1、是否需要区分每个构念是潜在的还 是组合的,以此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A& s) a2 x1 I- m2 H: X! b4 ]# V我的建议是肯定的。当你提出一个構念是多维的时候,你就有责任分析清楚構念与维度之间的关系。4 Q) P+ {! v+ o* c' k
: R6 U; R2 s1 J# L. e! I- }9 C
2、如何一个理论既能支持在构念层面的假设,又能支持在维度层面的假设,那么在提出假设时针对各个维度提出,然后验证,这样是否可以?
# T1 c) h& |- O5 l为什么不可以呢?其实我发觉很多情形是一个理论当用在某个構念的时候,这个理论的分析往往是指可以用在某些维度的。比方供求理论指可以解释continuous commitment,但不可以解释 normative commitment 和 affective commitment。我们用某个理论的时候往往只是抓着一两个维度来讨论的。
& Z' U  ?) V5 w' R1 D* }% N6 c& [' e1 n4 N: f, {4 f1 j1 A4 l
3、如果我们关心这整个构念而不是各维度的作用,是否是有必要,而且该如何操作呢。比如说,我关心印象管理动机对组织政治知觉对角色外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印象管理动机的各维度对组织政治知觉的各维度及角色外行为的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这种考虑在OB里边是否有必要,如果可以的话,该如何操作的。
6 a, d& }* ~  i8 q4 p) y6 g, ]0 r+ t当然有必要。很多时候我们是对構念有兴趣,不是对维度有兴趣的。「
情商」就是一个好例子。操作也很简单。你可以(a)讲明構念与维度的关系,从维度估计構念。或是(b)直接用量表来测量多维構念。job satisfactio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有很多维度,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对整体的工作满足有兴趣,所以直接测量工作满足感。
& V; c6 |# ?% w. D. W/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

听众

3492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0-8-19
最后登录
2018-5-16
积分
3492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325
9
发表于 2010-11-2 12:37:1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 Kenneth 的帖子
; o' s' `7 y0 ]0 \0 m1 ~1 g0 z! L2 X
) l- a9 Y" ~5 O7 A3 @
    谢谢Kenny!这么耐心地为我解答了这么多非专业性问题。我回去消化消化,如果再有不懂的,再向您请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听众

30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0-10-29
最后登录
2012-6-21
积分
3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3
10
发表于 2010-11-6 19:45:5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 Kenneth 的帖子# v4 }* I+ l3 L' ]3 d$ N* o8 ~+ L

3 V6 I8 B7 x& h* p* G# j. v
, m, _% C9 ~4 \4 Y    Kenneth,原来我一不小心敲漏了一个字母h,失敬失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