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5-16
- 注册时间
- 2010-8-19
- 威望
- 1
- 金钱
- 2743
- 贡献
- 748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49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25
- 主题
- 12
- 精华
- 0
- 好友
- 4
  
- 注册时间
- 2010-8-19
- 最后登录
- 2018-5-16
- 积分
- 3492
- 精华
- 0
- 主题
- 12
- 帖子
- 325
|
回复 4楼 Kenneth 的帖子* w5 C: \; M! L0 v% R" w
" M+ d0 P* i/ U2 d6 _$ n6 }$ D: r5 h4 c0 i" B+ @3 o
您好!kenney,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疑问, 我们在研读OB的论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但大家都不是太明白:
3 b9 K; w" y* E, Z 1、构念、维度、一阶因子、二阶因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维度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构念?只不过这些维度共同反映了另一个构念,所以又被称为是二阶因子?: _! U" g! \7 X c
2、潜在因子模型与组合因子模型应该如何区分呢?首先在概念上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比如组织承诺,到底应该被视为潜在银子还是被视为组合因子呢?其次,在具体操作上,这两类划分会有哪些不同。5 w; \6 J6 B) \! O9 m% A
3、Profile model的具体含义呢?我们读文献的理解就是一种组合、结构,是不是一个多维构念不同纬度的不同赋值的组合?那这种组合是构念提出者经研究得出,还是后来的概念应用者可以自己根据一定的研究推论可以自主定义的呢?
8 e% j0 r/ f) t9 \- O, M' b2 k 我觉得这些概念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以前做的研究也是稀里糊涂。现在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中介、调节关系的假设时,我们引用的现有理论往往是对这整个构念提出的假设。比如说,印象管理动机中介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根据期望理论、社会交换、社会认知等理论,是对组织政治知觉、印象管理动机、角色外行为整个构念所提出的假设。但在验证时,往往又只验证了各维度。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1、是否需要区分每个构念是潜在的还是组合的,以此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2、如何一个理论既能支持在构念层面的假设,又能支持在维度层面的假设,那么在提出假设时针对各个维度提出,然后验证,这样是否可以?3、如果我们关心这整个构念而不是各维度的作用,是否是有必要,而且该如何操作呢。比如说,我关心印象管理动机对组织政治知觉对角色外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印象管理动机的各维度对组织政治知觉的各维度及角色外行为的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这种考虑在OB里边是否有必要,如果可以的话,该如何操作的。
$ G" ]: f: T# B3 s; E+ U* `1 [! O0 c0 e. {5 r
1 G7 K# I3 P; W& f; P5 Z2 x3 m
不好意思Kenny,每次都是一些没太有技术含量的而且很琐碎的问题向您请教。给您添麻烦了!因为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所以看了一些资料也是零零散散,有些基本概念不清楚,所以有时候看多了就一团浆糊了。7 [ w! b) ~* N( n7 j3 [
' y( \, x: ~" O: @: R- l1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