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5
- 注册时间
- 2004-5-17
- 威望
- 9
- 金钱
- 93628
- 贡献
- 790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94427
- 日志
- 0
- 记录
- 5
- 帖子
- 3621
- 主题
- 985
- 精华
- 7
- 好友
- 2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4-5-17
- 最后登录
- 2016-8-25
- 积分
- 94427
- 精华
- 7
- 主题
- 985
- 帖子
- 3621
|
[B] 4年前,高校首次扩招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不会想到,当初幸运的他们在4年后的今天,毕业时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总数比去年陡增46%。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灵活自主就业,社会各行业也在加大吸纳大学毕业生的力度。然而,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走好人生紧要处的关键一步,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则是关系到今后是否能学有所用、学有建树,是否能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大事。 [/B]
% e! z+ r' H4 o% _' N; K, M 3 k d6 S* ^+ l) Z
尽管在走出校门之前,学子们已接受了学校及有关部门的就业教育,吸纳了来自社会上的就业信息。可是,当真正踏上择业、就业之旅时,许多大学毕业生仍有茫然不知所措之感,觉得自己轻松抬起的脚,落下去却很沉重,甚至难以找寻落脚点。今天,本版特意刊发由本报记者及部分通讯员采写的有关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职业、对人生、对追求、对理想的一些感悟,或许能给初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们提供借鉴和帮助。
`- \" K1 r( A6 J( t6 [6 E' [
8 V, Z& `+ r6 E1 ]# E' P 当校园里对未来的憧憬开始变成真正的人生实践时,尽管许多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已做了充分的精神准备和心理准备,然而,还是有许多人对择业、对新工作岗位产生患得患失、不知所措之感。初次择业、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应当注意什么?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最近,记者采访了几位在不同行业工作了一两年的大学毕业生,真实记录了这几位“过来人”的切身感受和体会。 % d8 M& C7 C7 w7 X. K( Y2 r
4 I G7 Q) }2 k [color=#0000FF] “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color]' z$ H5 p" A. e6 ?( E! n9 r- b
8 y& M4 o- p& B5 X
两年前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候学专业的宋亚芳,是个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排球,还喜欢听轻音乐的阳光女孩儿。谈起她毕业求职的经历时,她说,很庆幸选择了现在的职业。
7 F% P8 ~4 L( m N, Q6 c3 N, j/ K4 d
3 T5 f" V0 k+ X$ U7 I 从跟她的聊天中记者得知,她是在毕业前到国家气候中心实习、跟随我国著名气候学专家丁一汇做季风方面研究时,爱上这一行的。毕业后在丁一汇的推荐下,就来到国家气候中心当了一名助理工程师。她觉得,选择工作不能浮躁,不能好高骛远。她对记者说:“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自己没有遇到太多的坎坷,但却有‘经验之谈’。选择职业时,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很表面的东西,只有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深入进去,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与趣味。所以,应尽量根据所学专业来选择职业,这样更适合自己,更容易让自己进入角色。”她还颇有感触地说:虽然每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应过多地考虑待遇、薪水什么的,起码不要把它们放在第一位。重要的是自己对工作是否有兴趣,并能在工作中学到大量的知识。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好选择。 8 O8 T4 F; S& z" ?; F ?& `
: G; c3 ^9 W b0 y
记者感言:在工作由国家分配、一个岗位定终身的年代,人们只好用“干一行爱一行”来框定自己的职业行为。而在职业可选择的今天,“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已被“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的新思维所取代。像宋亚芳这种年轻时尚的女孩,正是明白了“只有选择所爱,才能无怨无悔去干”的道理,才可顺利地完成了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轻松享受所爱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是给正求职、择业的年轻人提供的借鉴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