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9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培养管理者:HR不可推卸的责任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4

听众

1104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1-17
最后登录
2016-1-30
积分
1104
精华
0
主题
114
帖子
1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4:1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管理已经变得日益复杂。由于技术快速变迁,至少在美国,日常竞争已经变得愈来愈重要,也愈来愈紧迫,因此今天的管理者必须有能力处理许多新“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与员工或工会的关系-凡此种种,都需要更优秀的管理者。 4 x; `: ~ c! b9 g & {/ w' K. u1 A5 m  今天的企业也需要更多的管理者。工业社会的本质就是理论知识、组织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管理能力)逐渐取代了手工技艺。事实上,美国是首先面临这种困扰的社会,基本已经问题不再是我们的社会能够容许多少受过教育的人不必再为养家糊口而操劳,而是:我们的社会发展能够容忍得起多少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 H' C+ o' l" m1 H* y" r0 g6 w4 U# {: G4 w, K7 v: V% K   培养管理者也是企业必须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如果企业不自发尽义务,社会将迫使他们采取行动。因为企业的延续性,尤其是大企业的延续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社会不能容忍企业主管由于找不到足以胜任的接班人,而使这种创造财富的资源蒙受损害。我们的公民愈来愈期待企业能够实现社会的基本信念和承诺,尤其是对“机会均等”的承诺。从这个角度而言,培养管理者不过是技术名词而已,代表了我们实现基本社会信念和政治传统的手段。 : P6 U2 R5 y @. _! x/ C+ \& a1 V # i" I/ m6 X" Q B  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公民逐渐寄望在工作中满足创造的欲望,并发挥本性,希望工作能超越经济需求,满足个人的自尊和自豪。因此,培养管理者只是企业管理层善尽社会义务的另一种方式,如此一来,工作和工业发展的意义不只是谋生工具而已。企业通过提供挑战和机会,让每位管理者将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企业借此履行了对社会的义务,把工作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0 z. Y4 k% {1 B4 c" A7 ^6 l, E. s! Z* X% K1 {' [   过去几年中,培养管理者之所以突然成为美国企业关注的焦点,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需求所致。15年前,我刚对这个议题发生兴趣时,我发现只有一家公司注意到这个问题——那就是西尔斯公司。今天进行中的培养管理者计划可以说数以百计,几乎每家大公司都有类似的计划,甚至愈来愈多小公司也在发展自己的培养管理者计划。 : T0 Q2 p/ M- D) t- v y3 ?( [9 F9 n+ D$ G; }9 Y+ }3 Y8 v! H   这些方式不是培养管理者 K' E; `2 E5 {- x6 b! G x 8 ?; \4 O( ]; i; \   培养管理者不能只是“升迁计划”,只针对“可以获得升迁的员工”来规划,希望为高层管理职位找到接替的“后备人选”。因为“后备人选”这个名词本身隐含的意义是:管理者的工作和公司的组织结构仍然维持不变,因此公司只是找人来接替现有主管的职务。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就和过去一样,未来的工作要求和组织结构也将不断改变。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能够因应明日工作要求的管理者,而不是只能完成昨日任务的人。 + g4 w+ ]6 z% S! b: l$ }. p' g / f4 e( _5 B+ h, d   通用电气公司总裁科迪纳就曾经清楚指出:“如果我们不得不完全依赖传统方式来提高生产力,我会认为这个目标(不到十年内,要将通用电气公司的生产力提高50%)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的实验室和工厂将继续找到法子,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努力和成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但是我们不能期望物理学承担所有的重责大任。 & ~* q9 P/ K& h ! Q4 t) a+ l. D3 M4 N   “美国产业界逐渐了解,今天我们拥有大好机会,可以设法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尤其是培养企业主管。无论目前或未来,由于技术在不断进步,管理也日趋复杂,因此培养管理者不但有其必要性,其中也蕴藏了大好机会。熟悉这个领域的人相信,通过更完善的管理,通用电气公司有机会在未来十年提升50%的生产力。” 5 V7 x& p" ^, k* o9 ^& S9 n8 Z! b4 R5 `   为最高主管寻找后备人员的做法忽略了一个事实——早在一个人被提升到高层管理职位之前,这个最重要的决策就早已制定完成了。今天的低层主管将在明天担任高层主管。等到我们必须找人来接掌大厂厂长或销售部门主管时,我们能够选择的人选已经局限于三、四个人。当我们指派员工担任总领班、部门主管、地区销售经理或稽核人员时,我们已经做了攸关未来的关键决定。在做这些决定时,典型的后备人选其实没有什么帮助。 & ~, e: t5 |4 J9 ~: J; {" b, c, r ]$ A# X6 a   总而言之,所谓挖掘很有潜力、值得提拔的人才的观念,完全是谬论。我还没有见过任何方法可以预测一个人的长期发展。即使我们能预测一个人的成长,我们仍然没有权利扮演上帝的角色。无论这些方法是多么“科学”,最多仍然只能有六七成的准确度,没有人有权根据几率来安排别人的生涯发展。 7 ]. T7 {, d# ~ 1 B8 W4 Z/ Q5 j! K. G9 t  更重要的是,这种“可提拔的人选”的观念所重视的人才只占全部的十分之一,充其量也只占五分之一,却把其余的十分之九弃之不顾。但是,最需要培养管理者计划的却不是这些后备人选或公司想提拔的人才,而是还没有优秀到能步步高升,但却也没有糟到需要被解雇的员工。这类员工在企业中占了多数,而且他们也承担了大量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他们大多数在十年后仍然会坚守目前的岗位。除非他们能自我提升,以因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否则无论公司提拔的人才是多么优秀、经过多么慎重的筛选和培养,整个管理团队仍然有所不足。无论培养雀屏中选的少数人才能带来多大的好处,遭到忽略的多数人扭曲和愤慨的心态都将抵消掉这些效果。无论企业多么谨慎地筛选他们想提拔的人才,就因为他们做了选择,在众多管理者眼中,整个选才制度仍然独裁专断,偏袒徇私。 ; a( P3 Y. ?1 p* l( A0 V6 V9 r1 L& h, V! }* K4 D9 c0 P! m9 X" [5 g, X5 Q" M   这些原则用来培养管理者 . e0 C. U# O x+ v2 P + R$ L& ?" f/ f9 _6 v6 D  因此,培养未来主管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培养所有的管理者。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只为了提高发电机5%的效率,但是可能不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将管理者绩效提高5%,而且所激发出来的能量还会大得多。 4 n' E% R# N$ \% Q* F$ b7 F1 l2 M9 w/ \0 r9 Y3 j# A% y Z2 o   第二个原则是,培养管理者必须是动态的活动,绝不能只把目标放在取代现在-取代今天的主管、他们的工作或他们的资格,而必须总是把焦点放在明天的需求上。我们要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来达到明天的目标?因此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职务?为了能因应明天的需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他们需要获得哪些新的技能,拥有哪些知识和能力? ) |" t7 \7 j' w e+ ?) _$ J, k 3 S% D- k/ U- X! T   因此,今天通行的许多培养管理者的工具都已经不再适用,不但后备人选的方式有所不足,大多数公司最喜欢采用的工具——“工作轮调”,也已经不敷应用了。 一般而言,工作轮调不外乎两种形式。公司把某个部门的专才调到另外一个部门一段时间——通常一个接着一个轮调到不同的部门。或是公司有感于员工对于其他部门了解不够深入,无法执行管理工作,因此安排他从工作中接受特殊训练。有一家大型制造商不久以前宣布:“名列升迁名单的员工将被轮调到他们不熟悉的部门,在每个指派的职位上工作六个月至两年的时间。”

114

主题

4

听众

1104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1-17
最后登录
2016-1-30
积分
1104
精华
0
主题
114
帖子
188
沙发
发表于 2006-1-23 14:1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培养管理者:HR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企业需要的不是对会计一知半解的工程师,而是能够管理企业的工程师。一个人不会因为多增加几项专业,就变成通才,只有视企业为整体,才能提升一个人的视野。员工在短短六个月内,究竟能对营销或工程等庞大的领域了解多少?或许懂得一些名词罢了。从一门好的营销课程或一份好的书单中,他能学到的可能还更多。整个培训工作的观念都违背了既有的规则和经验。我们绝对不应该给员工一份非实际工作的工作、不要求绩效的工作。 - X" Q b6 j" g. E) Q ) o* x( a" C( Q. L   总而言之,培养管理者计划必须包括企业所有的管理者,把目标放在激励每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发展上;强调绩效,而不是承诺,强调明天的要求,而不是今天的需要;必须是动态而重质的,而不是根据机械化的轮调而进行的静态的人事更迭。培养明日的主管事实上就意味着把今天的主管培养成更重要、更优秀的管理者。 G8 `2 ^( y4 t a8 F & L2 }! N4 e, X. w9 |: p   这些方向指引培养管理者 4 n- e- G; T" q2 ` ! i" f i/ X0 R7 \2 w   由于培育明日主管的工作太庞大、也太重要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特殊活动,其绩效取决于管理管理者的所有要素:工作的安排,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组织的精神,以及组织结构。举例来说,在欺弱怕强的组织中,在选择管理人才时不重视品格的组织中,即使有再多特殊的培养活动,都不足以培养出未来的管理者。同样的,在中央集权的组织里,再多特殊的培养活动都不足以培养出未来的管理者,只会制造出未来的专家。反之,真正的分权化管理不需要额外增加任何培养活动,就能培养、训练并检验出未来的管理者。 5 ]: }* F, ?$ n: U" R - l) H4 z& u( V1 ~" ^$ p0 y  培养未来主管的工作非常重要,不能只把它当成副产品。当然,在大型组织中,特殊的培养活动只是辅助工具,但却是非常必要的辅助工具。至少这些活动能够凸显公司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因此也激励管理者协助属下开发自己的潜能。 5 _2 D- F, u, Y ( g8 c' `! c8 M+ M& s7 S/ U4 W6 A  其实真正重要的是自我发展,世上最荒谬的事情莫过于由企业一肩扛下发展员工的责任。真正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的是个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能成为好主管。没有任何企业有能力或有义务取代员工个人自我发展的努力。这么做不但是大家长式的不当干预,也展现了愚蠢的虚荣心理。 # }( B. c, F) R* q7 H3 z( [$ H/ K   但是,每位企业主管都有机会鼓励或抑制、引导或误导个人的自我发展。企业应该特别指派管理者负责协助所有与他共事的同仁好好凝聚和运用自我发展的努力。每家公司也应该有系统地提供管理者自我发展的挑战。 ! d* @: [ {9 x1 V* H% ^$ {3 R2 k& X, \, _" `' x* e8 @   首先,每位管理者应该彻底思考部属各自具备什么能力。当然,思考这个问题时应该以前面提过的系统化绩效评估为基础。分析完部属的能力后,接着应该问两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把这个人放在能对公司产生最大贡献的位子上?他还需要哪方面的学习,以及克服哪些弱点,才能充分发挥长处和能力? A/ |) a- a2 ^' O; q( z8 E7 i " W& ^, w9 _/ W1 A8 I" v3 [3 H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公司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来激发他的潜力,可能把他调去其他工作岗位,可能让他接受某个科目或管理原则的正式教育,可能指派他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研究新政策提案或资本投资计划。尤其在大企业中,总是不乏这类机会(假如公司不准“幕僚”担当管理职务的话)。 1 f- a1 x% H \& b+ ]3 u ' B0 J S' `0 a& L+ u8 S( a   公司不应该因人设事。不过在小公司中,当员工的工作范围改变时,往往也同时满足了个人发展的需求。而大企业经常有职位空缺,当出现了合适的工作机会时,应该根据针对个别主管发展需求的分析来填补空缺。当然,这是生死攸关的重要决定,因此在人事命令生效前,应该由上级主管审慎评估,而且也应该给当事人充分参与的机会。 $ c, m8 i5 y' h# k4 ?4 M, L7 w3 r 4 |) I8 w: k2 n; e! @  接下来再通过“管理者人力规划”,依照未来管理职位的要求和需求,检讨公司在培养管理者方面的努力是否足够。 3 x3 e) ]' U5 T' k% o . }5 F w: F; X  管理者人力规划先从分析公司未来的需求和目标着手——换句话说,未来公司的事业将呈现何种面貌,因为这将决定公司未来的组织结构、有哪些工作,以及工作要求为何。短期的管理者人力规划——只看未来两年——其实就是升迁计划。但是真正重要的计划是长程规划——考虑的是五年、十年之后的管理者人力。因为在这个计划中,无论是公司目标、组织结构、主管的年龄结构,都必须加以考虑,而公司也据此拟订培养管理者的方向。 7 E% b) W! e. Y" M2 v+ ], L 9 N- k8 w- a7 \/ H0 a   在长期计划中,管理层千万不要忘了,他们的本意绝对不是在任期届满时结束营业。换句话说,单单找到适当人选,因应未来五年的需求还不够。未来五年的作为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要到十年或十五年后才会显现,但是现在和未来几年的作为很可能决定了公司能否继续生存。 O% P; _5 l) |) _, Z& Z- P* I   今天,我们不须再争辩培养管理者是否只是大公司在景气好时才负担得起的奢侈品。大多数的大公司,以及许多小公司都很清楚,培养管理者就好像研究实验室一样,不再是奢侈品。今天甚至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担心公司会培养太多优秀人才。大多数高层主管都发现,优秀人才愈来愈供不应求,即使是非常成功的主管培养计划,培养人才的速度都远远赶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聪明的企业家都知道,被称为“培养总裁的摇篮”永远不会对公司有什么坏处。相反的,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直接和它能不能为自己和其他公司培育成功人才的声誉有关。) I0 H1 O# ]7 f I: R/ m; q* d1 d( w* d5 y   培养管理者已经变成非做不可的工作,因为现代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机构。在任何重要机构中(不管是教会或军队)寻找、培育和考验未来领导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最优秀的人才必须投入全部心力在这项工作上。 - ]" q, a% @, r1 `$ I/ y+ ^; E0 W/ h9 K3 T, z% ^% o7 ^2 A5 u) x2 l   期望今天的管理者培养明天的管理者,对于提振他们的精神士气、拓展他们的远景和提高他们的绩效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教学相长,一个人在教导别人时,往往自己学到的也最多;一个人在试图协助别人开发自我潜能时,也能充分发展自我。的确,在努力培育别人的过程中,管理者才能自我发展,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任何行业的顶尖人物都把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视为他们能留存于世的最引以为豪的纪念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311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7-26
最后登录
2006-12-31
积分
131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35
板凳
发表于 2006-1-24 10:12:00 |只看该作者

RE:[转载] 培养管理者:HR不可推卸的责任

[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