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0-30
- 注册时间
- 2007-9-29
- 威望
- 0
- 金钱
- 22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2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4
- 主题
- 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9-29
- 最后登录
- 2007-10-30
- 积分
- 22
- 精华
- 0
- 主题
- 8
- 帖子
- 24
|
地板
发表于 2007-10-22 13:2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新《劳动合同法》的十大问题
解读八: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经济补偿总体成本增加 - a9 }, ?7 p/ g" x+ @) p
! T) K! v: |5 O5 e( o6 G6 ^
关联条款:
/ |7 S& ~$ P# k“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H) m4 b) n# F4 S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 I4 U5 i1 x8 s2 I7 }1 Z, S(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 f+ q8 v% {$ Q* {) B1 b(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 ~- C) N; M" |; s0 b b0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 g v9 { @- F( F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N% K$ ?0 j. _3 M. H8 R+ Y(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1 U" ]; p- K! X) S(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 t% k# }, f# c+ W& A4 k' S F) w) o p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 r' f. ?# F. C( ^
$ d8 U7 }- L* o) W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y& e/ Y( h) O5 S& B* M* c
) m( g$ N! [; L; s: M( b$ z! M0 w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F( B4 ^$ h t+ y. q5 s! o2 v7 W3 N! M. N! Y1 B
解读:
8 O" V; c, l7 q G本条主要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工龄经济补偿金问题,总体上看,基本增加了用人单位在与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成本。 # Y9 ^" m: _1 R% k. j l
- A" @8 o8 w; d
按照现行《劳动法》的规定,只有解除劳动合同时才支付补偿金。而劳动合同到期自然终止则不用支付补偿金(个别地区规定须支付生活补助费或补偿金)。目前劳动合同短期化的原因,主要就是用人单位为了尽可能降低解雇成本,将合同期限缩短使之到期自然终止,避免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此,第四十六条第(五)项做了相应规定。同时,个人认为,从合理性角度讲,合同期满或其他情况下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按工龄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作为对员工对用人单位服务年限的一种嘉奖和鼓励,也可以理解。 3 y% Q1 r, G; L. C' y
9 s6 @# Y5 Z& e- _) }另外,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上,第四十七条区分了高端劳动者和一般劳动者。对高收入者进行了两个高额限定,一个是月平均工资标准的限定,另一个是经济补偿金总额的限定。把高端劳动者和一般劳动者区分开,进行两种经济补偿,体现出劳动合同法对于一般劳动者的倾斜保护,避免在经济补偿金标准上出现过分悬殊,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成本作了适当平衡。9 g# U2 _- M0 y. ~' N1 P1 [
) G( Y) W; y0 U9 s( G h" B- y
# v1 t& R* j7 ?' u5 v6 K解读九:对劳务派遣的规范与限制
. R- W8 ^; R; e/ V3 J' ]9 u3 j: s/ T5 I& ?! P; o& j' ]
关联条款: 8 p3 W' t$ c1 m. g& X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 @. |& E7 [: ^% w! c! Z0 q0 j: u0 T- X& N3 ]% B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 x# c3 w/ q+ L2 b
7 ^' K% I' F5 E( b0 T- ~( k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 e! p- ]) }8 j; S1 a3 w
* D6 `$ p3 E% ~% T) b; [! D
第六十四条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O% i: Q5 P' }5 y1 l# f$ [8 J
第六十五条 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 b% b6 s7 c4 g' m' d $ \7 U, h; N9 u" q: U4 S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 S" T5 d" F3 k; M5 Y5 j0 _( D% V
# `0 w2 k% w4 b0 [$ z2 U0 |
第六十六条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0 Z9 N3 I# p, ^: N. h% \. \8 @" ]2 d2 J! R
8 Z5 G, t! w( F3 e+ y7 k
第六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9 x4 V% S% z4 o; H3 ^' \+ U; V
% B* {2 y. F% B) g- m解读:
8 \: k2 G5 s; B d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备受争议。目前规范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极少,基本上是立法的空白点,因此,新法在第五章中整整用了第二节共十一个条款来规范劳务派遣。
$ K7 c6 V" ^; t- E" ?7 n# H/ G. k- K5 s0 U
有关劳务派遣的条款,也一直是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最大的争议焦点之一。此次劳务派遣新的规定中对用人单位影响较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务派遣单位应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3、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等。 2 E0 y# _1 G3 O3 K0 g4 x' ~
4 X$ ]$ A) Z# L4 c& g8 u8 ^从这些新规定的趋势看,用人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预期利益与以前相比,将大为降低,劳务派遣用工的市场规模也将缩小。 : s- Y, r0 j0 v$ \
; e8 j( i& c1 b& c3 n5 L6 I: U
1 Q. }' q) J# v& ]" [
解读十: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5 K; b) ^* W) G
2 e0 l6 d& z3 k# R+ }; W关联条款: . t$ l5 T& o f$ I4 }
“第五十一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3 r% x0 \ M9 ?( v/ A! {: {, |3 p- Q5 X/ p2 z7 o, W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 ]! B9 Z& i% y- G& V: |0 I
) A1 I1 T- X% E第五十三条 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
, l x' ^; z4 q7 F" T" {* j6 w- n1 k6 S. G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 @5 R1 g0 Y8 p0 V1 I- e
# @ e, x2 H- O! ~7 D9 u解读: , p0 n/ k. {! z8 V+ C
: p, S3 I" `6 F新法第五章第一节是关于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 ; x* o& N* J" m& f' r
/ b: @, V- ?2 Q8 I# Z, w
目前我国在集体合同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法律规定过于分散,缺乏可操作性;二、主要依据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集体合同规定,规章的立法层次低,缺乏法律的权威性;三、对企业不进行集体协商、不签订集体合同的责任没有规定。 1 v4 |4 O- k% Z2 f5 ^; P
' U) u! {4 D0 t# y$ G9 {" K
我国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矛盾,本质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力量和地位相差悬殊,依靠双方自主调整只能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法律调整机制。在这一多层次的法律调整机制中,由于法律只能规定最低标准,普通劳动合同更多体现用人单位单方意志,集体合同制度无疑成为协调劳动关系至关重要的法律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