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0-30
- 注册时间
- 2007-9-29
- 威望
- 0
- 金钱
- 22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2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4
- 主题
- 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9-29
- 最后登录
- 2007-10-30
- 积分
- 22
- 精华
- 0
- 主题
- 8
- 帖子
- 24
|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2 13:2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新《劳动合同法》的十大问题
解读五:严格界定出资培训并限制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c+ ]4 Q- C, u6 }
& I7 U9 x" Y2 M关联条款: / i4 V! D/ m& D" G6 S2 ~. n9 ]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 P7 S, Y4 @# U) a
5 z& d8 ]/ [.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 O7 g8 y; v8 U6 n+ b0 h: k# Y. X3 m3 K, ^( r6 V; f. P% g3 B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5 s9 x& F( P% |7 l/ P- k
! U- i. F3 z) p) D6 I# s8 J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5 e0 |9 I6 C- n4 p& z! W! [: S' s$ y$ N& K: Z! z% n
解读: 8 z9 }2 H! E3 w5 ?- l4 M" E
本条严格限制了用人单位与员工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的条件,同时对能约定违约金的“培训”做了具体的定义。
9 z3 q' X L+ d8 B) U
2 ^1 O$ q" Q7 z7 f% j8 i6 ?; d4 {- A: j1 W何谓“出资培训”,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次立法从一审、二审、三审到四审的过程当中,也一直是最大的几个争议焦点之一。如今的定稿,比较合理。但有关违约金的门槛,笔者认为,应降低或适当放宽条件。 - z% _# n4 o7 R7 o$ c p
2 }5 O: C3 g. N, ^2 y
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设定和支付,是劳动争议中最常见、最敏感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现行《劳动法》没有关于违约金的条款,各省市的地方劳动合同法规对违约金做了各种各样的规定,有提倡的,也有限制的。因此,该条对于统一全国各地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有着重大贡献。
, \- X( _+ p& t/ {" k
% R; A' B/ v9 X* T遗憾的是,该条对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规定违约金仅限于竞业限制和出资培训两种情形,这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法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在当前就业环境不宽松、劳动者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情况下,细化违约金有关条款的具体法律规定,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实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何在不能约定违约金的大多数情形下,通过对员工违约行为所给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举证,来合法有效的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将成为用人单位新的研究课题。 3 h% b7 w2 w0 S5 y$ U
; Y2 b1 B( S0 G8 R
F- E/ e4 `7 k$ Q ~
解读六: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将有更多法定条件 # I9 S: B( q0 W7 K: r1 }* k
( A. R5 Y8 {! A, ^/ x) y( b关联条款:
1 j; b( r2 r n. R) }& t“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V; l5 `! h% W9 K9 V# Q(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Y, b5 |5 x b3 A8 B, b4 v" B(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8 l T* b, q/ z2 b' U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h5 ?% F: y$ q/ [# ]# k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2 `" I* a X, s6 X! e6 m(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5 ?# Y, K& y, N, H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 `. |, `3 T/ W. Y5 ^6 N# c
) u) \4 a0 G+ {5 H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9 C m6 H) a; n5 t' @/ y"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 K) T9 H. U& X5 [: h5 g/ T( h- T9 k
解读:
% T- b7 ^* ?" U) k8 W, B9 a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的规定。 $ j* t( d8 q9 N3 j7 Z6 E k
7 ~: E) h8 L( F7 l与现行规定相比,该条主要增加了第(四)项和第(五)项情形。第(四)项,何谓“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有待将来配套规定的进一步解释。第(五)项,何谓“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需要用人单位来举证。上述两种情形,对用人单位均较为有利,但用人单位须把握好新规定的具体要求,灵活应用。比如,将来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与员工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时,与员工书面确认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招聘意图、合同变更意图等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无从举证证明单位的“真实意思”。
8 N2 ?2 T E7 K/ d4 K( U1 `& l; n# C: w+ F1 T" w7 r1 x! P: k2 N9 l
/ W, T& P' f, a9 L- }$ F2 x解读七:扩大经济性裁员的范围
% `9 A* e. @5 m9 ^' r6 {2 t3 R) l$ F8 ~" r% @) L* c
关联条款: ) V- t4 ?% K" x) h) Q3 f& [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0 @4 p+ `8 {# y8 S(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7 E, m2 g( Y; k# x1 `( c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 W) Z! [9 |& p6 f0 ]! F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1 I) w' ]) R1 l(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6 ^+ N8 E" m' A1 }' s
j! B7 i _1 _* z) n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5 |$ z* ]1 N) Q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j$ F+ V% x/ ^% C2 A- C" p4 g(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H2 E& x% n5 j' f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 {3 f% a. {, `3 P3 h
8 C) s+ `2 p( Q) O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 K& \3 W* Q0 L/ a& K
/ M' S4 S6 l8 z( V解读: t S4 N6 \% s) C: n* v
- g. P$ @2 o2 {& |6 j6 `
本条是有关经济性裁员的规定。 . V3 v6 D- S4 V+ r7 R; {' k4 n
$ [7 R' I+ M7 ~. C根据现行《劳动法》的规定,经济性裁员仅限于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两种情形。用人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本条增加规定了几种新的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情形,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同时,本条也对经济性裁员应当优先留用谁的问题做了强制性规定。 - I M( z( ^: r- n" ^5 r8 j
4 T5 l- x4 n& T" g/ W
笔者认为,企业实施经济性裁员的目的是减员增效,因此必然是留用能力强、绩效好的员工,淘汰能力相对较弱、绩效相对较差的员工。而能力高低、绩效好坏,并不以员工的合同期限为依据。强制规定经济性裁员须优先留用本单位订立较长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可能会减员不增效,达不到让企业起死回生的作用。因此,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优先留用谁,应该根据劳动者工作能力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至于那些合同期限长或者属于无固定合同期限的被裁减的人员,应该通过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其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