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网络空间,有限的职业生命;无限的网络开发,有限的职业寿命;无限的网络游戏项目,有限的职业工作时效…… & |7 R9 }) W/ ?- _
■面对需求,面对现实,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学会适时地考量:孰大孰小,孰重孰轻,孰前孰后,孰是孰非,孰得孰失…… , [. ?3 b; a5 e3 @( Z6 ?" i" ^
互联网服务又有了新的载体
2 p+ U# _: H |; ~ 一年前,开心网作为中国本土化的SNS典型代表一度风靡整个网络。
: c) x" S M W* f 除了“你买到别墅了吗?”“回家种地去”等已经成为日常的问候语、告别语之外,“今天你‘偷’了吗?”交换偷菜或保护菜地的经验,成了白领们的热点话题。
! _9 w$ L8 @% b/ L I 至2009年8月3日,社区网站开心网(kaixin001.com)宣称,注册用户数量已经突破4000万,并以每天20余万新增注册用户的速度持续增长。还有统计显示,目前中国SNS玩家有8000万左右。
1 Z0 o! E* V. I y- [: s 褒贬不一的PK仍在论战 & d4 K' t& B* F: x' p. E. `! [
支持者认为:“偷”与“被偷”的游戏,就像童年中经常玩“煮饭仔”的感觉一样,虚拟着买菜、做饭,获得乐趣。“而现代白领工作压力都很大,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离开现实的压力。”此外,“偷”在现实中是不被允许的,但在网上能够“光明正大”的偷,也让白领们获得一种快感。 , j0 f0 I- n l- F* I
针对白领的“偷菜”狂热,有心理谘询师表示,这是白领们减压的一种方式。现代都市中,白领们的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在虚拟网络以一种不被现实社会认可的方式娱乐,在享受刺激的快感中缓解和释放压力,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好奇心和占有欲。因为“偷”在网络中是不犯法的,大家可以将现实中的压力、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通过“偷”进行安全地发泄,“从这个层面上说,偷菜游戏对白领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 D; q% {, V7 [' ^/ f+ c, r7 k) u# c 反对者认为:在“偷菜”等游戏中无法自拔,主要原因是错把游戏和现实混淆在一起,甚至是在故意逃避现实。所患的是“虚拟社交依赖症”。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偷菜”上,反而忽视了现实中的朋友,不仅降低人们对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正常、融洽的社交关系。“长期迷恋游戏中的交往,大家反而在现实生活中越发封闭自己,最终在现实生活中会感到越发压抑,从而加深现实中的孤独感”。 5 R- A. A$ }- a, O, A) N
青年以网络为载体的行为
; n, i+ l0 G- Y$ A8 p9 r6 y/ y; r 以网络为依托载体,已经成为青少年热点酝酿、兴起、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及其展示场所。从社会语言到网络语言,从社会行为到网络行为,其流行程度、传播程度,已经逐渐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中。 : h* G3 E7 ?$ e( E3 Z! t$ E k
随着Facebook的成功,校内网、开心网等国内SNS模式的网站正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争车位”、“读书”、“朋友买卖”、“买房子”、“咬人”等组件以朋友为单位进行网上的互动游戏,吸引了很多青年以实名制注册加入。 ' A! n# s5 N% X [
网络的巨大力量,可能谁也没有料到。2008年,“国旗支援行动”、关注汶川地震的网络行为,显示出青年通过网络参与社会、参与社会事务、参与政治的程度大大提升。同样,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有些事件在网络上被非理性放大,也产生了不良的效果。 2 }7 T1 i( @# N9 E# ]4 m
青年在网络面前的“角色扮演”显现出张扬个性,寻求自我价值;乐于分享,期盼得到认同;投身体验,追求快乐简捷的特征,这无疑能够帮助我们对当今流行的文化现象作出理性的判断。 " C2 @8 k: U1 k* }0 A7 |
对职业白领“偷菜”现象的考量 . _7 j2 h8 D0 |% [! S4 S" G! T
考量之一:职业岗位与职业竞争 ! r- m% E) ]5 W
应该承认,有着职业压力,力图减压而“种地”、“偷菜”,这是一种需求;在“社交网”上交流偷菜或保护菜地的经验,可以达成人际关系的助温剂,这或许也是一种需求:“开心网基本是个熟人圈,既开放又封闭,将虚拟和现实很好结合了起来,你付出很小的成本就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网上偷菜,既有娱乐性,又不会伤害到别人,也是潜在人格的一种释放。”引发考量的是:先有了职业,才有人被晋升为白领。倘若没有职业,何来白领?倘若失去了职业,何用上班时间“种地”、“偷菜”?
: {+ P/ E% c) y' l/ O9 p, @& o7 R k 优胜劣汰的法则,给强者带来了机遇,使弱者面临着危机。在这样的法则面前,还需要遵循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它既是对职业人员在从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精神所包括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 }* _! ?& T6 k4 E. m2 a7 Z* |1 U' b 职场上的白领,由于上班时间上开心网而被裁员已有案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上开心网“偷菜”而失去了岗位,职业压力瞬间变成了就业压力:“偷菜”为图减压,却可能成为失业者,成为再就业大军中的一员。 # |9 C$ x- V: b1 M Y3 \# A; P4 c
考量之二:人际交流与虚拟交往 % T; t8 H+ n" n2 }
有人会举例说,通过“熟人的熟人”进行网络社交拓展,可以促进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以此来阐明青年开展网络社交的必要性。 ; \( y% Q+ P) b/ S
这跟1600年前的古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没有本质的区别。人际交流的虚拟化,正是当今网络社会的凸显现象。环顾社会,时下那些心情很不爽的“宅女”、“剩女”,能说与对网络、网游的痴迷没有关系吗? " w' u2 C: B& D9 B
“80后”的职业白领,惟有投身社会现实,融入社会群体,走出狭隘的交际圈,在更广阔的职业范畴和人群范围中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勇敢精神,在美好的大千世界里才能寻觅人际和谐的真谛。 " Q: ]9 Q6 l1 D' O8 G6 [
考量之三:心理焦虑与有效矫治
0 e: a( O9 Y0 ]5 }) e 青年人在创造流行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时尚;但不等于被动追逐时尚的步履。
" ]$ \- Z2 d, @ 一些“精明”的80后职业白领,在没有很好地找到舒缓心理压力渠道的同时,转而在网络上发泄,自以为是在娱乐中消除焦虑。其实,网络面前的焦虑心态,无不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原因、觅答案。
% |9 l3 |* I& Z8 l. R 应该指出,心理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情景的反应,在明确认知的前提下进行排解,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祈求在网络面前匿名表演,在开心网中“种地”、“偷菜”,便能达到转移、排除焦虑的目的吗?倒不如来点实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本领;广交朋友,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制订对付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及预防、克服心理焦虑的基本策略;在竞争面前学会从容处事,学会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而不要在强大的压力下盲目做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