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职业看作有“铁”、“泥”饭碗之别。 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人称国有单位的员工捧的是“铁饭碗”,临时工捧的是“泥饭碗”。在市场经济社会强调的是能力,比的是贡献,只是素质之分,成绩之别。人们凭本事找工作,凭能力干工作。
% c2 ^3 }6 x4 a! Y; ?
% O8 `+ S# |, g 2、把职业看作有高低贵残之别。 旧社会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鄙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职业。当今,只要是社会需要的职业都是正当的,坐办公室、进车间是上班,在街头修鞋,搞环卫,也要有人做。每人根据自身条件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自食其力,就能赢得尊严。 % M( t. b a' }
: X! Z0 a' e+ l" S- w3 Q 3、择业期望值偏高想找到待遇优厚、条件优越的理想职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效益好、条件好的职业往往是人们竞相就业的对象,而它们所能容纳的人数毕竟太有限。与其迟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漂浮在社会上,甚至在家靠父母,不如暂且找一份能力所及的工作,这对社会、家庭及个人都是件好事。同时可以学习其它专长,待机会到来之时再另谋高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