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3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 企业培训课件,到底应该多长时间?

[复制链接]

11

主题

4

听众

7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12-9
最后登录
2013-7-1
积分
76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0:28: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周参加国美的课件研讨会,国美明确表示,希望每门课件长度10-15分钟。6 J; h# c8 q, r% m
+ ^5 t5 p1 _  w3 x( W" v
近期发现一个普遍的转变,培训课件越来越短。5 N9 A6 H8 |1 K; R: I0 ]0 Z
# S3 S$ K6 F; Q: V( A$ P! U* I! T
早在三年前策划“领先课件”时,作为快速学习的知识性课件,我们就定下了课件的长度,20-30分钟,整门课件不超过一个学时(含互动与测试)。
& E! t7 X0 T; A & H. R4 |8 k! C
这是由课件学习者自身特点和学习环境而定的。
. @; C+ H! A& k" b, E& [& Y* a( Q企业员工,都是在职的成年人:! r+ G* E' k* N4 y: F  L' e/ b
—— 一方面成年人的学习能力无法与在校学生相比,在校学生以学习为主业,一次长达1、2小时不间断的学习很正常,但成年人中的大多数人由于长期远离课堂,已经无法坚持那么久。
) b. o2 K; }- ^4 h—— 另一方面,即使员工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其学习环境也多半不允许。员工学习e-Learning课件,多半是在工作间隙完成的。一个电话、一个来人,都足以打断学习的进程。因此,除非单独或硬性安排学习时间,如果让员工自主学习,应该都会选择自主时间相对较充裕的时间段,如饭后或下班前30分钟、下午3点半左右比较固定的15-20分钟的休息时间。
5 {! y: Y1 R& p' x 9 D5 G+ z9 q' _% V: I4 Q
员工学习的目标是学以致用,通过1-2次的学习,就完成一门课件,获得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以进行思考与运用。这种学习进程是比较符合员工学习特点的。如果学习了1小时(估计员工要花至少2-3次的学习时间),却发现原来刚刚把背景知识介绍完,还没有进入知识的实际内容,估计此时能够坚持下来的员工,少之又少。
1 q) Z0 C# m' I% A/ q# ?4 q * h7 {7 X. N0 m& L3 i* u1 W
同时,在内容安排方面,应该最大化地让员工能够即学即用。这就要求课件内容不能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必须经过科学的加工、转化与深化,与员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让员工学了就能直接运用,就能直接转化到自己的工作中。
6 ]' X+ W, o3 Y4 S% e 7 U+ G; E9 [+ ?, t4 E! g
前些天,有一家主要面向政府组织的平台厂商向我们反馈:“我的客户去年采购‘领先课件’时嫌课太短,但因为课题不错还是买了,结果今年主动找我要你们的课,说课时虽然短但还是挺有意思的。” 政府类e-Learning学习一般都有课时要求,要每个人每年达到一定学时。但这也同样不代表课时长度越长就越受欢迎。更不代表直接把学校课堂里的课件录制下来或换种形式转换过来,就能直接用于企业培训或组织培训。$ G( x  R) P5 Y( B9 E$ `' _: q

( z4 C% N' f, N实际上,对于企业内部的自制课件,课时长度应当是更短的,一门课件5分钟就够了。5分钟足讲清楚一个问题,而且一次讲一个主题就好,这样的主题会非常鲜明,非常具体。企业培训管理者可以组织业务骨干把核心业务知识加工整理成这种5分钟的小课件(这对于业务骨干来说,也是算是比较轻松的),再把这些课件以知识库的形式集中起来,让员工便于查找和检索。当员工有需求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到相关主题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后,马上加以运用。这是一个“知识获取——知识存储与提取——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的知识管理过程,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核心知识的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员工的“即时学习”,这种形式的学习,应当是最有效的。, s  K0 L. ~; v) r, q' G+ I  F1 a

: o! e2 s$ ^; i4 @5 D作者:何佳瑾(转载请注明作者)2 G( s' h$ i7 ~! }; T  Y2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