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大学没毕业的时候,一直幻想着能够进名企、外企,所以为此还专门买了一本《外企高薪岗位面试指南》,从中收获颇丰。主要“丰”在于对这些名企、外企的面试形式有了一定了解,知道如何应对。什么天马行空的微软笔试题,什么案例分析、压力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尤其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当我第一次亲身经历这样的面试的时候,是无比地兴奋。当时也是应聘一个NASDAQ上市的公司,面试时有10个人同时参与,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是一个心里测试,好像是一个人在海上迷失了方向,手里只有指南针、水、面包、等什么东西,但你只能留下其中的几个,其他的都要扔掉,对于留下的你要就其重要性排序;再然后是大家分为两组,就一个什么问题进行讨论,要选出领导,要辩论什么的,我由于前面几个环节表现比较出色,还被选为小组长和主要发言人;最后是情景模拟,是让我们模拟销售的场景,就是让你如何把某样东西销售出去。
由于我当时还没毕业,而且是第一次参与这么正规的面试,发挥非常出色,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跟我同时在一起参与面试的很多有工作经验的人都发挥的不是很好,我当时还以为是我自己能力太强,另外也看了《外企高薪岗位面试指南》,对这种面试心里有数,才发挥得这么好。但后来当我从原来公司出来重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那是07年10月份,我当时去应聘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销售,那家公司在南京当地来说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公司,但我进去之后,有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还有好几个大学生,面试官就告诉我们面试的人员,等会搞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她说完就到旁边的房间去准备了,我们当中立刻就有人说有事,转身就走了。我犹豫了一下,也走了。我这时才明白,当年面试的时候,其实不是那些有经验的人比你弱,只是人家不想陪你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玩,就像我现在不想陪那些大学生玩一样。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对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的理解也有了新的发展。事情发生在今年做校园招聘复试的时候,无论那个学校的学生来我们公司复试,他们都要问一句你们公司是单独面试还是群体面试,是不是要考无领导小组讨论。
刚开始第一个,第二人这么问我还没在意,可当十个八个学校的人都这么问我就心里犯嘀咕了。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怎么把现在企业的面试研究的这么透,甚至还有很多人是抱着来体验一把的心态来面试的。所以我们公司在今年的复试过程中,除了第一次用了集体面试,之后都用最原始的一对一的面试,当然一些专业技术岗位都还是要做相应的笔试。
我的两个经历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现状:专业素质不强,注重形式大于注重内容。现在有很多人对招聘工作的理解简单化,认为招聘就是面试,要想做好招聘,就是使用好测评方法。其实,招聘工作要想做好,是要做好很多基础工作的,比如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题库、建立渠道、简历公司自己的人才库、日常工作还要做台帐···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才能把合适的人,化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招到位,我们那些所谓的集体面试、文件筐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面试方式只是一个形式,不是目的,不是我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就专业了,不用就不专业了,真正的专业是花最少的钱、花最少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