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TTT“雕虫小技”系列之十七:课程开发的前奏----绩效偏差...

[复制链接]

85

主题

11

听众

1695

积分

专栏作家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5-7-14
最后登录
2014-10-18
积分
1695
精华
0
主题
85
帖子
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09:23: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版权属blaze791101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blaze791101-(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1778)
TTT“雕虫小技”系列之十七:课程开发的前奏----“绩效偏差分析”

5 }; w! E% W; i10年的TTT课程授课过程中,特别是讲授“课程开发与设计”时,我经常问学员:“课程开发的第一步骤是什么?”
4 ]9 n$ r8 W' o6 n' ~5 u多数学员回答:“需求调查。”
  a# q8 P, O& x0 K- u( h我会接着问:“需求调查之前应该做什么?”# {8 [) p7 [2 D
此时,就会引起学员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常见答案有“确定调查方式、准备调查问卷、申请调查经费”等。
4 f# H1 ?( D$ m* C! Z经过多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在进行“需求调查”之前,一定要先进行“绩效偏差分析”。9 r1 T9 Z  X7 p* o0 z4 K0 c
7 G5 E8 v8 D6 L9 _
第一,我们要清楚“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Q, I/ V; h. G- }6 I2 T& m
无论是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战略培训需求”,或是因“未能实现经营目标或为了实现未来经营目标”而产生的“业务培训需求”,还是因“员工岗位变动、人才储备”等产生的“个人培训需求”,从组织的角度出发,以上所有培训的根本目的都是“提高组织绩效”。通过“提高组织绩效”,帮助实现企业的根本使命“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1 ?# C8 @, Z7 p  [1 k4 h9 k  g& [

6 v+ d- L( q+ V! R" E  e. i第二,我们要明白“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有哪些?”
9 r* a3 O" Y+ J" P8 F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开发专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威廉·J.罗思韦尔先生在《掌握教学设计流程》一书中认为,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种----“外部环境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和“员工能力因素”,共计18个小项。我个人认为,在这个18个因素中,能够明确通过“培训”解决的只有三个,即“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态度(attitude)”,简称ASK。其他不能通过“培训解决方案”解决的因素,我们只能通过“管理解决方案”来解决,比如“重新规划战略、组织架构调整、薪酬制度调整”等等。+ u7 o( ?* z  ]" e# V
: v; a' L- d/ U. v: j
第三,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绩效偏差?”
; Q" R3 d% `" k( K) p5 O. L偏差=现状-期望/标准
/ B: ]& a8 J! S2 l偏差可以简单分为“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例如:* u* s3 e( P* P
$ ]2 F  B0 a8 `. d
案例1:你期望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0元,但现在每个月只有8000元左右,即产生了“负向偏差”;若现在每个月收入15000元,即产生了“正向偏差”。
7 Q( k$ _) L. ~5 v- C& G1 i! `8 u案例2:你们企业制定的销售目标是500万/月,现在每月完成400万,即为“负向偏差”;若现在每月完成550万,即为“正向偏差”。
! Y+ c1 ^8 ~& {0 C- f案例3:工人维修一个零部件需要2个工时,现在有工人得用3个工时,即为“负向偏差”;若有工人只需要1个工时,即为“正向偏差”。* g" @$ J7 {8 ^9 E7 C# q

! R  r6 t# @% j$ i+ n2 ~课堂上,我常问学员:“企业管理者关注‘正向偏差’多,还是关注‘负向偏差’多?”大部分学员会说:“关注‘负向偏差’多。”所以员工常抱怨“做好了,不一定有人管;做错了,一定遭人骂”。4 {$ {2 ~, g0 r# G+ I9 s
其实,我们各级管理者一定要花精力关注所管辖范围内的“正向偏差”,这不仅利于对员工的即时激励,更重要的是可以研究、总结这些“正向偏差员工”高绩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从中萃取有效的知识、工具、方法等,培训其他“负向偏差”的员工。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绩效。: h1 _% X9 e+ G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5 y% D5 e5 ]9 v( @5 j# ?8 R  o, c8 [
1、如果我们只关注“标准”,我们最多只能达标;若我们关注“正向偏差”,我们很可能集体“超标”。
, V2 f# ^$ }/ q" u+ m/ M( N2、组织可以寻找外部标杆,但千万不要忽视内部标杆----“那些正向偏差者”。
' A& T' q  Q3 P! n# W, O1 A  c# T8 S9 d/ Q6 h- P( S# |
第四,我们要掌握“如何分析组织绩效偏差?”
* Y$ @- K) d; F3 T* H" w/ j& J组织绩效偏差分析有很多专业人士提出很多工具和方法,我个人比较习惯使用斯旺森先生的“绩效诊断矩阵”和罗斯韦尔先生的“具体情境分析模型”。
5 Z7 \3 N7 W6 m+ t+ T- L( u绩效诊断矩阵:建议用于“战略培训需求”和“业务培训需求”。2 y2 W( B9 n3 H2 u0 i9 h- b
具体情景分析模型:建议用于“个人培训需求”。
: X; R( W  u8 D( A; R; V(具体模型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36e9e0101f77a.html3 [% K; a$ q# O1 d
在绩效诊断过程中,常要分析绩效偏差的具体原因,通常可以采取“试错法、专家/经验法和比较法”等三种方法寻找根因。因篇幅所限,暂且不表。! d; h6 k6 b, T1 Z% x

% v& J& M+ h- B$ a& E第五,我们要科学地选择“培训解决方案?”5 e+ O6 C% y8 c, A- `0 P* m& f5 a
通过第四步的绩效偏差分析,若绩效偏差的根因是“知识、技能和态度”,“培训”可以作为解决方案。若绩效偏差的根因是其他原因,比如制度、环境等因素造成,则选择“管理解决方案”。不然,培训就是浪费。1 o7 o7 l/ Y. s6 Z
% O- V/ E/ ?7 k" B! M/ ]6 p, k
案例:小王和小李是同一家公司、同一级别的基层管理者,公司年终奖是保密的。2014年初,小王发现自己2013年的年终奖比2012年多了5000元,就很开心的请小李吃饭。喝了酒之后,小王“酒后吐真言”,告知了小李自己比去年多拿了5000元年终奖。小李一听,也“酒后吐真言”,告知小王自己今年比去年多拿6000元,并且总金额也比小王多1000元。小王听后不悦!* o! }! g1 n: E; u
春节后上班,部门刘经理发现,只要部门一开会,小王就会与小李发生冲突,于是就认为小王和小李沟通能力有待训练。刘经理向人力资源部申请让他们去听“沟通类”课程。3 ]& h6 J$ s" s) C  S: k! X
你认为,听过“沟通课”以后,小王会与小李进行高效的沟通吗?$ ~4 |1 a9 }! q1 {, I

- \2 S- ^2 y/ b$ A8 R1 A6 b我个人认为,上述案例中,小王和小李并不是因为沟通技巧的原因发生冲突,更可能的原因是小王对公司激励制度产生了不满,不敢与领导明说,产生迁怒行为,于是出现会义上与小李沟通不畅的问题。此时,采取“培训沟通技巧”的方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甚至是糟糕的选择----浪费公司有限资源,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员工多次发现培训未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以后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差。
( \$ l% l8 h5 n. w$ D4 i# a& q( r其实,在我们的企业培训中,这种“不弄清根因,盲目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问题错位”的现象屡有发生。, {/ J6 K/ u% z/ C& W
综上,培训真正的第一步应该是“绩效偏差分析”!
* p" v/ {; o2 A  x0 m, k+ g+ I& o" m- P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