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威望
- 0
- 金钱
- 169
- 贡献
- 43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1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61
- 主题
- 34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积分
- 212
- 精华
- 0
- 主题
- 347
- 帖子
- 461
|
板凳
发表于 2006-3-17 14:0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斩断企业“用人不当”的根源
“才能”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还应该包括人格品质和动机结构等更深层次的综合素质要素。更不能仅仅依据学历的高低和 “聪明”与否来判定“才能”高低。“才能”是相对的,对于企业而言,它是能够胜任某职位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也是在某职位发展方向上进一步提升所必须具备的潜能素质,即“胜任力(Competency)”。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针对企业特定职位建立起来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结构体系,是能够直接导致高绩效的能力素质的有机组合,借助“胜任力模型”进行人员的评价和选拔,就抓住了要害,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用人不当”。 2 g* j' x. E- E$ {
( K! E) l( z' q+ }/ N: S
+ c- X n7 J) H$ w, v7 R1 A/ s) G8 q
! K/ p! E! I- n* U7 W ● 业绩导向”的死循环
4 T8 l6 j# Z+ h2 u% G6 b5 I* B2 s
1 O8 }9 y, }% x. }; j% {2 Q' w* R7 D- c( P( H- E9 s' x# o
# V1 Y) H9 @7 _; }! S. I( _; z5 i
众多企业在人员晋升和选拔上采取片面的“业绩导向”,其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例如片面采取所谓“赛马不相马”的做法,结果往往会进入“业绩导向”的死循环。企业总是倾向于提拔那些“业绩优秀”者,当其很快达到自己的潜力极限,“业绩”不再优秀时才会停止。这样往往使许多人都在苦苦地做着自己力不能及或并不十分胜任的工作。这种形式的“用人不当”最具有隐蔽性和“存在理由”——曾经为企业做过那么多贡献,毕竟是有功之臣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最终,大批的不同层次的身居管理职位的“潜力极限者”将随时掀起一股股“保职运动”的暗流,这种“保职运动”成为企业众多经营管理问题和用人问题的根源,甚至成为企业难以突破的一种独特“文化”。就图二所示四种类型的员工而言,只有“高才能、高业绩”者才应该得到提升,“低才能、高业绩” 者只能得到奖励而不是晋升。 ( Z/ ]6 x' O6 K2 c* f$ t( l
) m' u' z. w2 u* [$ H
4 L( N( |# \* ^0 C6 C' ] ! {) T N% n, H; g7 d/ n9 @
■ “选人”与“用人”失衡 6 ^. ~( {" V0 V8 k+ O1 ?; Y
/ m5 S1 [ |& |' Y; Z' z& Q3 r4 w% a
$ g7 ]" M# D- {6 [, ~; U3 k ● 选人无方法而疏于“选”人
: H8 q: L6 e6 |( Y, r4 C* a 4 j! q' l3 b+ l7 \' f1 {
9 R( V( X* S8 U2 a, x5 T8 `
3 m- T8 a* P5 q: u0 s0 I 企业没有一个有效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流程,缺少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因此导致疏于“选”人的现象。引进人才主要靠关系、靠熟人推荐;急需人员时临时充数,草率引进;谁进、谁不进靠领导临时拍拍脑袋;轻信轻用,“庸人”和“恶人”一并收入。
1 ?8 O' @2 z+ p( I % I4 t3 y& @: q7 o
4 }# d4 y1 b3 v6 L1 F% e
0 [) [. A$ B" ^( a0 p) v7 n8 z0 A ● 选人上的“短视”误区 4 u. n5 b" `/ H& T \
$ ?2 M& P0 J7 M: ^" }! K2 P
. x2 t/ O! y$ s$ x - ]( ?! f o1 H
在人才引进方面缺少长远眼光,仅仅满足于眼前需要。因为缺少有效的“人才代谢”机制,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这种选人上的“短视”往往造成这样的尴尬结果:“恶人”们伤害了企业之后走了;“庸人”们不断累积下来,有的后来便成为了企业的“元老” 或“保职运动”员。 1 P; Y8 A: U6 m! g3 S
) G+ |, h. D, x. k9 `2 j0 \3 j. |3 t" R
8 ]4 ~+ {) {5 @& {" I- [ ● “外来和尚好念经”误区
o0 M( ^7 x6 \
0 f0 @& |$ O5 N. {8 u- o3 g) i
4 B) P: v' A! ]$ ~1 [( ^" D4 u4 R ! o7 Z6 C$ `7 I4 X7 `6 y A3 u
部分领导者过渡依赖外部引进“人才”,没有综合考虑企业现实条件,用人上急于求成,再加上最初的引进不得法,结果造成“用人不当”,既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也打击了领导者自己的信心,同时也会伤害所引进人才本身。
& ^- _, Q5 c6 ?- x$ s
2 _, }8 X1 A/ I8 Y% j/ e
6 Y4 E* u+ `: u! M' p' l
. c, m, o0 i0 r% g' V1 ?3 n' T ● “人才高消费”误区 9 p7 I& x- i6 j2 r% J0 h: N) k( k
' p7 w2 [) O$ f7 d+ L" i h
: g! V8 R; n6 {0 j7 ^
1 b* U9 L3 e& C 有的企业由于片面“人才”观的影响,热衷于选用所谓“高级人才”,进入“人才高消费”误区。所谓“人才高消费”,就是人才高学历、高资历、高成本,而不是指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高能力人才。其实,对于企业大部分职位应该选用那些具有合理上升空间的 “潜力人才”,“合理上升空间”的标准就是所谓“跳一跳,够得着”。使用“潜力人才”的优点在于心态好,人力成本低,易于认同组织,容易培养,发展潜力大,未来对公司的价值贡献会很大。 ) Z% I7 e K7 g& N( }
5 R9 S! _% R, f2 q
4 p* W9 x5 z6 V% i : L0 |/ w3 r6 w$ G' |* }
● “人才适应不良综合症”
g$ f% ]7 g B- F j9 A8 c 9 Q$ q6 z( m* h: d$ ?
0 i' o7 A4 t) l6 T6 ^
# A, e" B0 q- b1 {3 X" C! E! I0 ] 对所引进的职业经理人缺乏应有的信任和支持,选而不用,或者用而不得其所,甚至只是将其作为一块“招牌”。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此类“用人不当”问题尤为严重。企业往往进入“人才适应不良综合症”的“怪圈儿”:老板急于看到所引进人才的业绩,且期望值很高,但因使用不当,结果往往大失所望;而这种用人的失败又成为“保职运动员”们反对引进“外来人才”的最好理由。 / m- V7 ^) @! S7 t
) n; q8 F2 u5 D$ e) O( w
. G8 [ K; r3 i6 m- m( D * G/ y8 O4 O# y( V# \0 Y- O
■ “授权”与“监督”失衡 3 \# v! k9 Y v3 X4 j8 \
) ~6 M& _+ q( o6 |
/ Z( g3 D, L+ G% Q
7 N2 g( `5 E- p. J1 _
● “信息不对称”
$ u: [" I4 Y# k W; c0 ? , `3 B+ U! n4 Y- W. E
6 ]9 k. m9 N3 y4 I
4 v% U' R' \4 F X 信息不对称是“管理”本身具有的局限。即使是设计近乎完美的管理方案,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激励。这也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一直争论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人总会有偷懒的时候,当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可能出现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无论双方事前签订的合约如何完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合同就总是不完备的,只要存在不完备合约,道德风险也就在所难免,而出了问题就成了“用人不当”。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漏洞和空子很多,对于“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给“恶人”和“小人”以更多可乘之机。
! G; R1 }2 F& p# b 8 s& I' M- ^5 Y
( }$ E0 {; L _
* y" K+ p* h$ V# k0 V
● “企业政治”误区
# d; N% ] v! X( D) W
$ |6 w+ V) r5 G9 H4 z6 o* H! `9 y6 `8 j
; L1 m3 e1 q. Y" w2 r& b) J 许多领导者偏好“权力平衡”。过渡依赖“权利平衡”会导致内部许多不必要的挚肘和冲突,致使工作效率低下,降低组织凝聚力,也不利于形成具有高效执行力的企业文化。还有的领导者在用人上盲目“妥协”或者“捣浆糊”,特别是向不代表企业发展方向的保守力量妥协,也是造成“用人不当”,招致企业损失的一个原因。
' R$ I% Y {; h9 V1 W8 ? 1 Y2 T( l" K8 ]6 s, a9 ]# L$ M
; W+ O4 {' c. g1 T
- @) Z" s; q' V; S4 ~ 斩断企业“用人不当”的根源:“选”人为本
) m f4 |: u& s) _. {4 l3 t/ J* H
) F) v$ F+ N5 K! |6 ?. G4 B4 U$ ?6 w; F% s1 P5 U
. }5 O/ U% q# [; Z8 W8 J5 A& E “用人在于识人”,用好人的前提是选好人,斩断企业“用人不当”根源的关键在于能够科学和正确地“选”人。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进行选人呢?
* d0 R* `3 K* Y& f " s7 j+ l. W% e1 U
- M2 f/ h$ L! K6 n" ^3 U6 i) l
% y- M5 i1 m: Q( u3 R1 W ■ 评价什么——正确理解“能力素质”
4 E( v$ ? _' l: s + G* V6 n: E/ T; R2 T
( N# z* p# ~; z& S# j0 P0 g
2 R1 b$ @& H3 m- U3 n& S5 C 选人首先要评价人,评价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能力素质(Competency)”。
, y5 N( Y$ b- G! p4 v1 g' \
. i6 U- U0 w7 }' x
* V( F" t. f3 X: O
, {7 E: q" v+ `8 h, A& C “能力素质”也有人称“胜任特征”、“胜任力”或“能力”,专指和参照效标(即有效的绩效结果)有着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特征。就是指能够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 m4 S2 i3 K% p/ @/ |3 x
% P6 h6 m8 c2 q5 _8 l2 q( o9 ~/ y! f; V2 R/ l
0 |: \. i C# r" a, a W! z 借鉴美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McClelland)的提法,“能力素质”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9 W# c3 l" i3 L/ s2 @* A, q2 ~
- g2 u8 Q# Z3 J& P& }$ h1 A- j& O6 h* K3 a- o
. Q- O; t. g$ E/ I ● 知识(Knowledge):是指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 r# l+ V! A3 ]7 q4 |0 e ) `* d; w! f* x- S( S( z$ U" @
; R& H- H8 {+ [* D0 b. G4 v
* Y- S: B( K% ^5 x! F
● 技能(Skill):是指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 q+ t1 U4 z3 M( ?6 D
9 Z# B: d; q2 x7 ^5 z
0 l% _ @' b- |4 f/ i0 J: C. f 2 ?+ N5 a) h7 a$ l
●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即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 B% k0 _) m; G6 E0 x$ ?2 v # N: s7 `4 h7 H
3 t2 {+ U+ u7 K5 L2 f, k/ ]! h
/ G$ o2 ^ H8 t5 j
● 特质(Traits):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