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547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复制链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0:29: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企业应该意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   如果你想成为非常成功的公司,必须有全新的思维。这个世界变化太大,我们需要张开双臂,全身心地投入这一时代,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我们要加快速度前进。   只有努力创新,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会失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27
发表于 2007-10-30 13:3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顺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当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会意地放声笑起来,气氛立刻就轻松了。当然,这是基于人家对该顺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觉准确,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这段顺口溜,男人们照例笑得起劲。   后来发现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没笑。男人们忙说闹着玩别当真。没想到女人认真地说:最妙的就是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赖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别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悦兴奋魂飞魄散,过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开了你就残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称赞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妇人淡淡地说 :有什么深刻而独到,不妨回去念给你们各自的老婆听听,看她们说些什么。   男人当中有胆子大的果然回去试探老婆,果然老婆们的理解均与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们都是左手,男人们当然要以左手计。   而他们都是右手,他们当然作右手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26
发表于 2007-10-29 13:2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25
发表于 2007-10-27 16:0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呵呵 说与做之间是有差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7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7-17
最后登录
2012-2-7
积分
172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47
24
发表于 2007-10-25 21:07:00 |只看该作者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要理解真的容易,但要做下去就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23
发表于 2007-10-25 18:5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演讲没有天才   [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无事不成。]   戴尔?卡耐基(Dale Canegie)是一位传奇的教育家,他所著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 Carnegie》《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一书,曾译成五十八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九千万册;他可能是历史上演讲次数最多的人,在他所举办的[口才训练班]中,他至少评论过十五万次的演讲。   卡耐基生平以演讲闻名,听讲者每每为他生动的表达与幽默的词句所折服,其实他的演讲技巧并非天生,而是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逐渐摸索、体会出来的。   他十八岁时,就读密苏里州华伦斯堡的州立师范大学。他发现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是校队里的明星球员,就是演讲会中的常胜将军。   他知道自己运动方面很差,于是决心在演讲会上出人头地他准备了好几个月,首先在谷仓中的稻草堆上,大声地练习;后来在挤牛奶与骑马上下学之时,都持续不停地练习。在充分的准备下,卡耐基参加了多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不料都杀羽而归。他灰心极了,痛苦得想要去自杀。   他虽然痛苦不堪,但也慢慢体会出一些演讲的心得。   ——他发现,自己一次比一次讲得好。   ——他也发现,自己一个人,只要他充满自信,而且心中有一股炙热的意念的话,即使口才笨拙,一样能说得生动感人。   于是,他从痛苦的深渊中站立起来,更加勤奋地练习,一方面修正表达的技巧,另一方面充实演讲的内容(累积炙热的意念)。不久之后,他开始获胜,而且囊括了学校所有的演讲比赛。   从卡耐基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启示[演讲没有天才];要演讲成功,只有一个秘诀——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   波兰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说:[如果我一天没练钢琴,自己察觉到了;假如两天没练,音乐评论家便注意到了;倘若 三天没练,听众便听出来了。所以我每在都得勤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22
发表于 2007-10-25 18:5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不怕慢,只怕站   [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什么事都不嫌太迟。]   速食的王国麦当劳到一九八五年年底为止,总共买出了六百亿个汉堡,如果一个接一个排在一起,从地球排到月球,来回可绕七圈。   一九八五年,麦当劳在美国地区的营业额高达一一О亿美元,这大约是台塑关系企业当年总营业额的三点五倍。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庞大企业的创办人雷?克洛(Ray Kroc),他在一九五四年创业时,已经五十二岁了。他非但年过半百,而且一身是病:他割掉胆囊,罹患糖尿病与关节炎,甲状腺还有肿大的现象。   当时雷?克洛正到处推销一种奶昔拌合器,此种机器可同时做出六份奶昔。有一天,一个酒吧老板告诉他,在加州圣贝纳予奴(San Bernardino)有一家麦当劳兄弟汉堡店,一口气订了八个奶昔拌合器,也就是说一次必须供应四十八杯奶昔。雷?克洛心想:[哇!一次供应四十八杯奶昔,生意真好,真是闻所未闻,我一定要去看看。]   不久,他就去参观麦当劳汉堡店,他不只看到了这家店的作业流程,而且看出了这门生意连锁经营的潜力。当时麦氏兄弟在加州已有十家连销店,但无意再扩大。雷?克洛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让他去推销连销店。   六年后,麦氏兄弟有意退休,雷?克洛以二百五十万美元买下了整个麦当劳企业,而后逐步扩大,乃建立了今天的麦当劳王国。   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对一个慨叹时不我予的人,雷?克洛是个最好的榜样,只要下决心去做,什么事都不嫌太迟;年龄,对一个有勇气的人来说,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真正的衰老不是白发皱纹,而是停止了学习与进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21
发表于 2007-10-25 18:4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恒心慢跑,积健为雄   [平凡的累积,就是不平凡。]   大家都知道[有恒为成功之本],但有恒心的人毕竟太少了,难怪成功者一直都是少数人。   大家出都知道,健康之道,无非天天运动而已;但试问,能够持之以恒,每天运动的又有几人呢?   有,下面就有两个实例。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从四十九岁开始运动,二十二年来从未间断。他以前打高尔夫球,从民国六十七年八月起开始晨跑。他每天清晨四点钟起床,不论再冷的天,或是刮风下雨,他的晨跑从没间断过。却使身在国外,甚至生病,也不例外。   他慢跑的地点,就在敦化南路台北市立体育场,后来改在家中顶楼空地。原来每天跑一万公尺,医生说他大瘦,必须减少运动量,所以现在每天跑五千公尺。   王永庆说:[跑步很苦也很枯燥,但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就会感觉像是日常的工作之一,而不觉得辛苦了。]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前任社长山下俊彦,他在十年社长任内,把松下电器产品制造商,带到生产电子科技产品的新领域,成绩斐然,居功厥伟。   山下俊彦相貌平凡,近视很深,但他神采奕奕,步履轻盈,充满了自信。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何仍然红光满面、身轻如燕呢?他的秘诀,就是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慢跑。   他也每天清晨四点起床,以一小时十五分跑完一万公尺,每次都尽可能流出约两脸盆的汗水,全身湿透。洗完澡,喝一小瓶啤酒,再睡个把钟头后,他才去上班。   山下俊彦说:[我的应酬频繁,酒喝得多,如果运动量不够的话,酒精积存下来,是会中毒的;所以每天必须慢跑,以汗水来洗澡。]   平凡的累积就是不平凡;像慢跑这么平凡的一件事,倘若能持续十年的话,就会变成不平凡的事了。   俗云:[集腋成裘,滴水可穿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20
发表于 2007-10-25 18:4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从基层干起   [房子要盖得好,看地基;球要打得好看基本动作;要成功,必须从最本处著手。]   日前参加一个非正式的座谈会,会中有一位经营者感叹地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不好用,乍看之下是个人才,可是当你有意栽培他,要他从基层干起时,他却因吃不了基层工作之苦而离职了。]   与会的其他企业老板,也异口同声地表有相同的困扰。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被某公司录用后,常以为凭自己的学历。干个小主管应当绰绰有余了,所以大都不愿从基层干起。殊不知,学历只不过代表学到了若干知识,这些知识管不管用,还有待考验,所以,若不从革层工作经验中,培养工作实力的话,终究眼高手低,难成大器。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台塑的[轮班训练]。   台塑的大专新进人员,都得接受为期六个月的轮班训练。受训人员必须从操作、打包、搬运、保养等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为训练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培养坚强的实力基础。   曾经有人问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他回答说:[刻苦耐劳,从基层干起。]   房子盖得好,看地基;球队要打得好,看基本动作;要成功,必须从基层干起。基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凡事都必须从最根本处著手,他日才会有成],只不过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它。   王永庆说:[年轻人在企业界,只要努力,一年可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

听众

1843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10-12-23
积分
1843
精华
0
主题
35
帖子
350
19
发表于 2007-10-25 18:4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甘薯的浮沉   [人的一生,总是浮浮沉沉的;不会永远春风得意,也不会永远穷困了倒。]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求寿得寿(他今年九四岁)。像他这样名、利、寿三者得兼的,在人类史上,恐怕找不出几个人。   综观松下的一生,其实充满了不幸与坎坷。他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丧父;十七岁差一点淹死;二十岁不但丧母,而且得肺病几乎亡故;三十四岁时,唯一的儿子出生,仅六个月就病故;而且他一生受病魔纠缠,四十岁之前,有一半的时间因病卧床。   然而,他有积极的人生观,认为坏运能变成好运,危机就是转机,任何逆境都能转变成为顺境。这是他获得名、利、寿的主要原因。   当他遭受挫折与打击时,他就会想起乡下人洗甘薯的那一幕。   乡下人洗甘薯的景象是这样的:   木制的特大号水桶里,装满了要洗的甘薯,乡下人站在木桶边,用一根扁平的木棍不停地搅拌著。在木松里,大小不一的甘薯,随著木棍的搅动,忽沉、忽现。浮在上面的甘薯,不会永远在上面;沉在下面的,也不会永远在下面。总是浮浮沉沉,互有转替。   松下说:[这种浮浮沉沉,互有轮转的景象,正是人生的写照。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那个甘薯一样,总是一浮一沉,就是对每个人最好的磨练。]   挫折的本身,隐含正面的意义。松下就是本著这种积极的人生观,百折不挠,愈挫愈奋,最后终于造就了他非凡的功业。   明儒高攀龙说:[人生处顺境,好过却险;处逆境,难过却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