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91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佛的幸福课(转)

[复制链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0:53: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 `6 U# @* _1 R" K- ^ j7 b0 N* C[align=left] ) e: l5 ~% }0 z& c. D% z, u2 D[font=宋体][size=10.5pt]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size][/font][/align]0 q' @4 w! l( T5 P [align=left]0 f' }! H; I/ }4 Y% y/ h* U* _' Q [font=宋体][size=10.5pt]本-沙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u]心理学[/u]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 [/size][/font][/align]* W! T" Q/ S& `' [' W' D [align=left]/ V+ Z7 F- X; W1 `7 J" a [font=宋体][size=10.5pt]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u]心理[/u]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size][/font][/align]+ p3 q7 d! S, S5 [9 J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 [/size][/font][/align] 6 I) W' z% U- y" R[align=center] ( G% @1 {1 W( e; a" ? S( l, j[b][font=宋体]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font][/b][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align] : g4 S) E% i6 k[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 [/size][/font][/align]; O9 V* e0 J) x7 f3 x [align=left] / E1 [( R8 C# \[font=宋体][size=10.5pt]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size][/font][/align]/ A3 o+ z* E7 x* z9 I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color=red]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color]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size][/font][/align]$ U3 t( Y8 H2 V" g8 G$ c [align=left] - M m' |! c! p8 ]/ A* e9 q% [ _[font=宋体][size=10.5pt]在本-沙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u]学校[/u]面临[u]心理健康[/u]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 [/size][/font][/align] , s8 c& P" T& H( s* q8 L! s[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size][/font][/align]$ S& ^7 g5 P- ~+ U) }9 k. C5 h [align=left]9 _9 c. I( D8 T6 m% j4 @ [font=宋体][size=10.5pt]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u]心理疾病[/u]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 [/size][/font][/align] " w9 P/ P+ P; o/ a; X$ d[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u]心理医生[/u],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size][/font][/align]

164

主题

9

听众

201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9-4-10
最后登录
2014-10-23
积分
201
精华
0
主题
164
帖子
442
10
发表于 2009-4-14 14:21: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好长的贴 6 O5 y0 n6 y, q8 w4 D/ b, E% l g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3159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4-10
最后登录
2012-3-27
积分
3159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4
9
发表于 2008-9-28 14:4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汉堡的分类,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671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3-20
最后登录
2008-10-21
积分
67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2
8
发表于 2008-9-22 14:0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很棒呀,大家都应该好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9    

6

主题

4

听众

15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9-12
最后登录
2009-5-22
积分
152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31
7
发表于 2008-9-18 22:32: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快乐建立在坦诚之上收获之中,是成功后的喜悦。 w0 |) W$ N: N# E2 e(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261

主题

4

听众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5-14
最后登录
2016-1-29
积分
49327
精华
5
主题
1261
帖子
5038
6
发表于 2008-9-18 14:46: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5
发表于 2008-9-18 11:1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8 W# m: `, U& I/ E& w/ Q' G' Q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 E' U. u5 f# t6 P) p( g n# W; h: ~4 [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 h; C; f" v8 w& I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 x4 T+ z4 A) G+ Q* a 在本-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 }7 N: [/ x9 d 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5 o" n9 n# S. E) B9 ^# _. f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 * [$ `% D' t/ a% r1 ] 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3 s3 P8 @7 V s( N 本-沙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 x* r2 x- b0 ^8 l& L$ g7 h 本-沙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 e& C7 }& F: B: c. W 用以下3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 u% `: M! F0 i& a* y0 h 10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 8 J9 r# | X+ z; O0 k3 }1 ?" d “难道说,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画廊的工作吗?”年轻人说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 , \7 M2 V+ M* w8 g+ `$ |7 | 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所以他每天并不开心。在美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甚满意。但本-沙哈尔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s% a2 N6 i& r% P7 O0 W* G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他说。 ) T8 r% \4 y1 \% U# o 他进一步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举例讲,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享受创造的愉悦,而这快乐的成果,还可以帮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两个人共享着爱情的美好,并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地板
发表于 2008-9-18 11:0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 A3 c0 s; M' B' I. J 不幸的是,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5 C8 }' b* k9 z$ r% j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 O& \; B1 d4 O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 k' ?0 e. b0 w- s% B% o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5 D9 F) M% e: N" `% Y- |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2 Q- {! O+ y. c# u& {1 e$ Q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 z/ M" u5 N' d7 \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k+ j% R) @% {0 O6 B' V* X% x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5 i' `" ^& d7 d1 C2 X' _9 E# y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9 R7 A2 U3 D& R8 ^4 N! O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0 ?. w& Y5 d: n+ ?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 R" p3 u1 E5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板凳
发表于 2008-9-18 11:0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A! n( C- |" v* w 让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2 f6 R, y: V6 v6 s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5 f, g" V; `1 k& s& S/ [0 L 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6 B3 r4 Q) X5 u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1 {9 I" s/ N) q' r8 |% x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4 z: B3 X4 G" b) u 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 J) N- v# }. S. L+ w ]0 Z+ m 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 p' r& D! f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 B8 _, r5 M2 x% `3 J' Q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 {5 [1 X0 F6 o1 ~$ _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沙发
发表于 2008-9-18 10:5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0 G8 X, ^" h5 N% I. |& k + ]; m0 R3 s1 J9 c$ j / Z7 r: E+ n: c( P' _+ h2 w2 v5 z; E % v8 f/ L$ t' H- C |" j+ g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 ?4 j. ?7 ?9 W # t5 A( h/ w9 T& Y' H) `- f, u& o# G) H/ w 6 a3 G7 V% t5 e9 j+ ^9 b* m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 r: ], R3 Y' O; Z) k8 Y 3 I$ m$ u, x2 I$ E ! @) Z& r+ M6 m' ~3 L6 X ' [1 g, p. }( F* x. f0 i6 |! @4 h& |+ |" D- q9 j, \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7 y+ X+ `2 x, u5 y( o+ y % I8 _2 @( @3 A1 R# H P( R" _ r" I 5 w( u& v i5 K! }' O% ? ( E+ p5 E. u4 A& T0 d v2 o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8 R: B1 d8 `, W* H5 z7 F1 Q8 n* \" W' Y 2 G2 p7 _5 ]. J" w! t5 ~7 ?; h: k1 Z 1 W O0 p R# W, r9 {& K1 j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 G. l* c# t. X0 m 8 \1 v: b3 h, l6 ` 3 E1 q7 Q) C% `( U9 P. l5 K& }$ D( g! J: [/ U2 V. ^& p. z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r7 T) K8 x( C& t; }; Q" f2 m3 q4 i0 `4 F. M( v9 O5 r1 T " i" P, f. Y* q4 a9 A& h0 H / b. b2 e: x& X 3 G. ^! C( H& |7 t5 U2 } 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2 K% a9 b5 o$ \$ W* O$ `$ \' f( |% ^ & R1 l; n! O, M+ X9 L! [8 n 5 }$ |# A0 C2 C2 b4 G$ O( H* ]# D0 X/ D0 b- f; X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G/ C, _% S" d* c1 x3 z( G: s2 D1 m e( a7 Q$ l$ H+ F2 N- C3 a$ @# s' {2 {) f _5 k( W " g" f: q, i' P M- k * S6 I6 X8 W) B: e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 ~$ K" S( D- y# S$ M9 ^& w . B$ E, X- e, q+ W9 c* N2 J `8 c4 m 3 ^- O/ F5 X% \4 f2 q ) j6 l I$ Q$ E4 a# r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 n# c7 j! n# ]* K! k" G2 } t0 H6 T5 h'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