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81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佛的幸福课(转)

[复制链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0:53: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8 S7 k' D+ ?2 G9 E( }. t7 ? [align=left]3 R" d. Q& p' R7 }6 t+ Z1 L% P [font=宋体][size=10.5pt]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size][/font][/align] 4 s. @5 |. q& j, i[align=left] 2 P& X* g; @) _7 h' f2 E d[font=宋体][size=10.5pt]本-沙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u]心理学[/u]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 [/size][/font][/align]9 c. ]9 E3 Z+ ^% ]2 p [align=left]( S' {- [# g; o5 F' r [font=宋体][size=10.5pt]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u]心理[/u]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size][/font][/align] . f! b- Q- H8 k" h! n8 ]5 m[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 [/size][/font][/align] 6 L+ n9 ^ _7 t6 y. H[align=center] 4 _; M% V# _* f( q" a/ k$ Z[b][font=宋体]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font][/b][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align]* E+ |, x0 R* n( W: Z: |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 [/size][/font][/align]4 f! F' C" @( [) N$ z [align=left]/ A" z. ^. B$ v p [font=宋体][size=10.5pt]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size][/font][/align] 3 d* w0 v6 j7 y9 d[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color=red]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color]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size][/font][/align] + P5 ^! l+ u( h9 J3 `* {# W% e[align=left] # C, U/ a7 e6 y3 Q[font=宋体][size=10.5pt]在本-沙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u]学校[/u]面临[u]心理健康[/u]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 [/size][/font][/align]) [4 a: C* }. z% v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size][/font][/align]1 U( H$ m0 s/ L9 C( X [align=left]3 T6 C7 r- A5 r' i; ~5 Q [font=宋体][size=10.5pt]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u]心理疾病[/u]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 [/size][/font][/align]! a: x2 Q8 `8 K4 k& ~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u]心理医生[/u],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size][/font][/align]

164

主题

9

听众

201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9-4-10
最后登录
2014-10-23
积分
201
精华
0
主题
164
帖子
442
10
发表于 2009-4-14 14:21: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好长的贴) b% R j0 F/ e# b' R1 l8 V) _ 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3159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4-10
最后登录
2012-3-27
积分
3159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4
9
发表于 2008-9-28 14:4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汉堡的分类,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671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3-20
最后登录
2008-10-21
积分
67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2
8
发表于 2008-9-22 14:0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很棒呀,大家都应该好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9    

6

主题

4

听众

15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9-12
最后登录
2009-5-22
积分
152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31
7
发表于 2008-9-18 22:32: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快乐建立在坦诚之上收获之中,是成功后的喜悦。 ; P9 F* }+ J9 z1 B# u: N6 f5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261

主题

4

听众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5-14
最后登录
2016-1-29
积分
49327
精华
5
主题
1261
帖子
5038
6
发表于 2008-9-18 14:46: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5
发表于 2008-9-18 11:1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3 ]/ a+ Z( ^ r$ k# E/ b1 b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 {- p- L) O0 H- i: q3 e- }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 J1 i. r2 x& \2 ?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 q* X. n; l% t( e% s 在本-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 [% ^' M, B; ]: ~. I) m3 W% Z 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 e+ G6 Q6 Z8 E# {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 4 L9 j# N& l5 }$ q9 v6 v5 i7 L 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4 H9 z7 I* ]0 g1 P/ L4 q" K 本-沙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2 L2 C/ A% s, ]0 o2 d 本-沙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 l; |% B. M) z: Y ?( [3 O 用以下3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 F5 [5 A8 }" v+ J 10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 . D) }8 q: O0 A% A$ B/ q- n1 M+ B “难道说,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画廊的工作吗?”年轻人说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 ! [. Y3 F7 R- S, E3 N H 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所以他每天并不开心。在美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甚满意。但本-沙哈尔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 [: e4 t5 I5 L. V: b$ z9 h7 f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他说。 ' P! X0 S3 p) g1 j9 R S' W 他进一步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举例讲,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享受创造的愉悦,而这快乐的成果,还可以帮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两个人共享着爱情的美好,并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地板
发表于 2008-9-18 11:0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 G( |. P# a" J% t! [4 D& y- q 不幸的是,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 N* c% X4 v1 w- [3 G/ e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 e r1 \; [6 ^/ U. V, Z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6 C6 Z! O2 O( q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 D, M" o1 ?+ ] A% X& H8 i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 f1 Z7 @ p" K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 [, B) L$ i" _# @3 h! D( k8 M( J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 t+ F; n/ z' Y/ W5 ]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 n. Q1 ^2 X9 [5 D: E/ c* W3 g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9 o( ~0 h# {4 Q/ Z+ p: U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 Y: V. L* M. e9 c9 J! A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 Q0 K& w; p# Q& z4 F$ V+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板凳
发表于 2008-9-18 11:0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8 _1 C1 e. g0 b& D& N1 J: Z6 g" g# W 让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N' f+ t* z* g7 A. @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 G7 B: F! F# Q# ^( J 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2 S$ g* v* E' m& d( _ { b: t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 }; G7 h: x0 m( p# a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9 @( p9 S0 J 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7 q9 v% A9 B( ?2 M { 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8 ~3 `$ X3 c# _( t& S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q+ d" S+ t/ r0 k; ~% Q7 y, s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 ~4 i3 ^6 X9 X, A2 T: h# c/ B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2-18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4269
精华
2
主题
694
帖子
1800
沙发
发表于 2008-9-18 10:5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0 [6 D% O4 j. E4 E& r c1 }0 A5 P& @8 e $ V7 o" E* O$ W6 Y3 Z$ w5 f2 ?# }* U, X . V# [! f# r" ^6 Z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 G- V8 O* W( a( e9 \1 z - |" d& h! y1 z, d 4 u( w! V$ R4 | 6 N$ ?, o# e8 b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 A( l/ E! \( P8 r - m K4 K$ A R+ c. I& [- Y. q' z 3 ^) _$ u7 h9 F* S# h" H7 C 9 Q2 W3 J1 y3 A( S' o& T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E+ Y0 u$ n8 t2 P* z7 |' \/ ?0 T* x# g9 I1 ]/ e- P . }) W; i" Q1 J% T. x2 F$ i7 C ' K l6 L: m4 `0 I3 C0 g 3 B1 J! w# ~4 Z: Y, w, F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1 T+ @6 y* S( s- K" X ( n0 |7 X8 F1 z5 R0 p8 _+ C( Q" U3 G- v& Z 2 P0 d9 T" A5 e. f( j) P( |# K- x6 k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 |3 P- j/ N2 h 6 O2 C# f9 ^- N9 p5 X0 _ % N; f3 ]4 }, J) q) q- N8 k3 P/ Q: j1 x0 o6 o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0 H- n+ b4 r6 }9 V w 6 E3 n. ?0 k0 n8 n- \" N/ m8 D; E& B" S, p2 F# v) ?. ?3 ^ ! V1 u6 {3 |* I, r% P( I& r/ j _% |$ ]- r6 R 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 a! B# t- e0 ]3 A6 B0 E$ I4 e% A; p1 N 1 c% L& y: l# K ) p/ z% c9 d! y% `3 z2 l1 O+ W, _7 a" \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9 _; r3 i8 w: }3 E! K0 E' R+ s& H d" f4 I; O5 r) J( `9 e6 U% `9 t3 L) f 1 {* p K, v$ c$ P/ h ; `4 v* j' C4 |, s! ?. W) b & P' E7 W5 t* T/ I+ V: Y3 e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r; l% d: z; @/ q" n( n/ B. P7 n + x! I) k. y6 ^0 u& m) F% e9 K& C% T9 ]! @* w3 K 0 W1 E0 N) R/ g3 H" K% }! l- ] 6 u1 E- ]6 W; g" q" X D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 U0 c. R' W% f7 R; F9 J ; W9 h4 U: t/ V;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