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2-25
- 注册时间
- 2007-12-18
- 威望
- 3
- 金钱
- 14124
- 贡献
- 142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426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800
- 主题
- 694
- 精华
- 2
- 好友
-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12-18
- 最后登录
- 2016-2-25
- 积分
- 14269
- 精华
- 2
- 主题
- 694
- 帖子
- 1800
|
沙发
发表于 2008-9-18 10:5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2 `% V8 v) h4 u9 M
" e. @* \$ Q, O. D p
. f( A$ w7 L( L8 g& X& p. {# y0 b4 c! |$ ~9 r) X, p. [; k
! G0 L' s1 Z- d; k7 p- I* W6 i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 }9 G0 \: ^" W& c9 l& j7 A+ i" G" X+ L" i" M9 u
? ]9 o. X- F' g7 K
0 s5 F4 U+ E5 s! ~5 f3 c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 {1 Z! ]0 G+ ] |
6 R5 x$ d& P% W- _2 L6 h4 y6 s3 Q- `
7 N# O% F: w: F. i4 ]6 t. B2 I
, Y2 \: s5 T' z! B" A4 O" j) S. l6 l, P8 a8 V5 z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p* D& O5 I$ y- {- o
8 N1 ^, w; _; s0 z7 J8 s2 d, | N
: D+ I; ]& D4 i4 O4 N" l) k$ A/ I4 _
, C' V2 N }6 m/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 e4 j* \& [* L4 Q2 t
6 L8 q4 q) c# L' K: E. ^
5 U: F, o" ?$ Q
& e5 M! R' @% P5 \# q5 J3 W* l2 J! v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 \5 `) G. L( o$ ]- `6 k: S: U3 |% @1 K
5 u6 t6 b6 V3 {
6 d$ H5 |: v1 H I: d5 U( i, R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3 c6 b% \' y6 A& n* R
7 u+ X) M7 j9 t" j/ H# l: ^7 i1 d3 I3 A- H1 r' O5 {7 O2 t
$ a% v; e7 H" k4 |( q8 F/ |( |3 T, }2 a7 C$ _$ W; U
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 h& `- L) s1 c4 U# G
/ ^" l6 V8 ]5 T7 M. W+ U: k
: n0 G/ t9 N" H' Y* K3 ^9 C8 H/ S8 P5 Q1 G |' d
- h/ r' ]/ I# N4 n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2 P2 V) n1 U3 }6 o0 T
2 V' U) v, w9 T! \3 c7 G- v1 w4 E. u6 x4 s; r
2 Q- a- M2 i5 M4 B V6 F8 V/ X0 W4 c `
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 A L! ^! o* n: F8 i
' P: Q# q9 S* O c" D- A, I' `- E6 s
: r( {: S* K1 Z. Y
; k8 s; k4 U' I* q1 W" F: t0 g
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9 O% m2 M# r$ g5 K
% S4 N& y- K- m6 Q4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