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983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类学生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18:56:1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学生有四种:
1)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的;
2)没有问题,只有答案的(当然是一堆要背诵的答案);
3)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的;
4)会问问题,又会找答案的。
第一种学生,在国内上完高中就没了。
第二种学生,可以在国内拿到学士学位的。
第三种学生,可以读完硕士或博士的。
第四种学生,是可以做研究的。
     我越来越觉得,做研究与读博士学位,在国内可能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过去我一直有一个错觉。以为这个学生懂得问有深度的问题,可真不笨啊!应该是可做之才。" r5 p8 N( W- R' B, R3 F: G
慢慢我才了解,会「问问题」和会「解决问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而前者比后者容易得多。我之所以一直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我把西方的研究院教育用在中国的学生上(注:以下的讨论可能只适用于研究院里)。
。。。在中国的制度下,最聪明的学生是“懂得老师心意的学生”;在西方的制度下,最聪明的学生是“懂得自己心意的学生”。
。。。一般在外国,更多的「老师会把学生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成就」。在国内,会有更多的「学生会把老师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成就」!
。。。在中国,学习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在西方,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上面的种种因素使然下,中国最聪明的学生是被训练成为「第三类学生」,也就是「会问很多很有深度的问题,但是不会去找答案的学生」。我常常听到国内的学生说:「我们都很困惑,不知道哪一个看法对,哪一个看法错。」这样的话,我很少从一个外国的学生口中听到的。他们一般都会说:「我觉得这是对的、或者是错的。」然后他们一般都可以自圆其说(当然也有很多外国学生的理由很肤浅的)。
     中国人打从孔子开始,就是老师有一个绝对的对与错的标准。学生唯一需要学的,就是什么是对。西方打从帕拉图开始,就没有一个绝对的对错。一切真理都可以透过辩论找到的。就算到了科学革命,真理好像是有一个比较绝对的标准。但是还是透过科学方法找出来,而不是透过口传笔录的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如果我上面讲的是对的话,中国的文化本来就不是一个“做研究”的文化。而是一个世代相传,把真理传下来的“承传”文化。怪不得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试图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中,总结出古为今用的管理知识”出来。我这样讲,是不是试图把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完全推翻,把它讲成是一文不值,叫大家把它丢弃呢?自然不是!我只是说如果我们还是抱着一个重重的包袱,硬要守着我们的文化“遗产”不放的话,我们是很难进步的。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呢?我的国学基础不好,不敢班门弄斧。所以我会从「方法」开始。我希望我们放下我们文化中妨碍我们前进的学习方法。其中第一重要的,就是作一个「第四类学生」。你可以试试解决一个你提出来的问题,然后与我们分享你是怎样解决它的吗?               
  g2 ~# G& c/ U5 a% U8 r
Kenny 香港中文大学宿舍 7/18/2010! u/ \+ `1 j7 L2 \0 }6 H1 ]
cquyh    

0

主题

0

听众

40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1-6-10
最后登录
2011-10-31
积分
40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3
23
发表于 2011-10-31 11:25: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quyh 于 2011-10-31 11:26 编辑
* U: r' |3 B* B& a( U* w8 N8 b2 ]1 d5 O3 G
估计我是属于类第二类0 C* h8 W0 M) |: H# z
基本没有问题,基本有答案(仅限于自己所学和想过的,毕竟不是百科全书真人版),但也基本不需要提前要背诵答案
8 x! |% E7 A& G  S5 r) c7 U6 t# L4 t
另外,我很不认同那种凡是有问题就找中国传统文化的茬的观点。因为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在那个人自挂歪脖子树之后(甚至在此几百年前)就基本没有正儿八经的延续下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

听众

5970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1-9-10
最后登录
2015-5-22
积分
5970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477
22
发表于 2011-10-19 10:17:10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不是说春秋战国时的才是中国文化,而是当时的文化讲求活跃、辩论的力量,接近于古希腊精神的元素。但是,我觉得,求善不是差异的主要内容——古希腊也求善,从它对政治哲学的探索就能体现,但是它更强调理性和形而上,即哲学王;而中国的儒、法、墨等更多地与实际的邦国结合,通过游说等直接付诸实践,其后果是后来文化被政治主导甚至阉割,从而使得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其实很片面,很多已经偏离了当初的高度。这以后不是没有文化的发展,但是个人觉得韩愈、朱熹、王阳明等都还不足以超越春秋时期的高度。
1 A; z# D5 i* P4 k1 h& h" x2 r总之,我觉得这背后最主要的力量就是政治的影响,中国强大的王权统治和发达的科举制度都使得文化与政治直接挂钩,而西方才是真正“封建”而非王权的统治,这使得其批判性能够保留得更多;摆脱宗教统治后,相对更强调理性的文艺复兴也使得批判性能够在西方自然科学里找到出口。我当然不是在吹捧中国古代的文化,但是我觉得这更多地是文化背后的政治力量的塑造——和谐背后是妥协,批判背后则是对差异的包容。这才是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很多研究生甚至海归逐渐泯然众人的结构性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1
发表于 2011-10-17 00:30:59 |只看该作者
我本来就是抛砖引玉,没有什么固定的立场的。不过话说回来,难道只有春秋战国才是“中国文化”吗?那么「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的重构和从小学开始的疏离」是什么呢?要一个文化完全没有批判性几乎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多与少而已。我们自然不应该妄自菲薄,不过自吹自擂也不见得是好事啊。我觉得中国人求的是和谐,也就是善。外国人多求真,批判性也自然比较鼓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

听众

5970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1-9-10
最后登录
2015-5-22
积分
5970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477
20
发表于 2011-10-15 17:39:38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独立的批判性探索才是Kenny的主旨。但是,我想argue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绝对不缺这些东西,古希腊天天“瞎”讨论的时候战国的思想家也天天打觜架。我们所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往往受到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的重构和从小学开始的疏离,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在批判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听众

188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4-30
最后登录
2011-5-6
积分
188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1
19
发表于 2011-5-1 10:27:32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愚见。Kenneth用的两个维度——“有没有问题”“会不会找答案”,其实都涉及一个概念,“自信”。按我自己的观察,中国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常常是很没有自信的,没有自信提出问题,没有自信自己可以找到“自圆其说”的答案。每一个中国大陆的学校在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之前,都要接受残酷的高考教育。在高考中,客观题不说,甚至连主观题(比如说作文),常常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在这样的长时间培训中,中国学生丧失了问问题和找答案的“自信”。他们也许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是“有自信”的,但是在知识的探索方面就丧失了“自信”。其实他们不是真的不会问问题,找答案了,他们只是没有自信,觉得自己做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8
发表于 2010-9-6 09:35:1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楼 researcheva 的帖子( y% a) E/ T/ d& P/ h0 D
' C' s! z6 d4 s1 n+ B
我觉得你我讲的是同一样的事,只是我把它边缘化、夸张地讲出来而已。
5 L5 \; s$ Z  b5 L: T' U# I9 m& S( F$ c: d) G2 v  Q* V/ J
1. 无论我讲的是“西方如何如何;东方又如何如何”,你的话都一定对的。如果用你的表达方式,所有的文化差异都不可以谈了。只要你找到 “一个” 或是 “一少群” 的人不是这样的话,你的话就变成「一定对」了。0 y( k8 @' {3 }4 L' D! T

+ I  h  x3 ~; U, m7 B2. 你的原话“事实上受过良好训练,特别是美式训练的中国教授,很难会如此莽撞"。4 `7 H7 g9 s  j
「受过美式训练的中国教授」或是「严重受西方训练影响的中国教授」,就不是一个 “东方教授” 了。 :-)
! ]$ p' D5 K( q$ q " l% A( h% Y8 {6 g  L5 m, r
3. 你拿了我的「字」和我对话,就像西方的语义分析,推导出「上帝是不存在的,因为上帝做不出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一样。我说「中国太尊重权威」,明显的是说时下的学生 “尊重权威” 老师到一个程度,就是「某某 “大师” 说过 0.1 已经是 “足够” 大了;某某 “大师” 说过 0.85 就已经是 “可以” 了; ......」当中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的。这,起码在我有限的观察是 “普遍” 的。你问我是不是「每一个」尊重权威的学生都是这样呢?那当然不是了。所以,你又回到上面第二点了。或者是我用字不对吧,是否我说「中国的学生盲目地跟从权威」会好一点吗?9 I7 I8 |9 p9 ^: }, S8 b! p2 j/ @$ |3 _

5 {( h" g& V9 P1 V3 A3 W3 R4. 你的原话“不可以把学科之间的差异加在文化上"。我是做管理学研究的,我讲的自然是管理学。难道一个做化学研究的学生也会说:「老师说氢+氮=水,所以氢+氧水」吗?
+ T( P7 K+ {8 t) W; x& Q3 k, J
# y7 x; ?5 S1 A4 U, ?2 a5. 你讲的很多所谓「华人教授」,是中国血统的教授。我是写这个日记的人,我肯定不是自己所说的「东方老师」吧,但是难道我不是东方人吗?" H, b, L! a3 I
/ D. \! U/ `! C; @! }! g7 T" Z& M7 E

3 v% ]% ~$ ~0 i( T4 B(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12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0-9-2
最后登录
2010-9-5
积分
12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
17
发表于 2010-9-5 21:23:3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楼 Kenneth 的帖子
# W. }3 U# z! M& e5 P$ \* z4 I& N/ x! l  C

: e" w# [& H, w    你的原话“探索性的科学研究”,西方的态度更容易促进研究。“就培养一个西方探索性研究的人才”来说,中国式的师生关系可能是一种障”。
2 y" O7 h  B# A6 |/ O' x . _& f& \8 i$ D6 g
我认为,你混淆了两个概念,探索性研究不等于离开导师做研究,很有可能你的导师也本身就是在探索性研究,在做最前沿的研究,他就是学术大家,他会帮助你继续探索性研究。你还有一个前提假定,是中国式的教授在于学生意见相左时会扼杀学生的探索尝试,事实上受过良好训练,特别是美式训练的中国教授,很难会如此莽撞。- S; a' ~& k0 C0 }* Z0 z# ~" o# G2 N

9 c3 G, d0 ]# b! {" B7 `“中国太尊重权威。”不能作为阐述西式理念的良好之处。尊重和全盘接受不批判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礼貌上很尊重导师,但是你做的研究在批判导师的观点,这完全两回事,就我的例子,我批判最多的就是以前的导师,但一点都不妨碍我用一生的时间来尊敬他的品德和努力。. w. L) V# r2 R9 J4 s+ z0 L
  W8 T$ [, _* i2 J; t
“批判讨论是西方的学习基础和范式。”你如果了解社会学(sociology)就会知道,sociology中最基本的training就是critical thinking, 批判讨论是某些学科(特别是人文社科类)必要的训练。不可以把学科之间的差异加在文化上。8 }5 N& }9 `. V3 i/ n6 B

0 s: L( |: J6 s& O1 Z2 x6 r最重要的是,我认为文化的趋同也是颇为重要的,就是很难分清楚哪些导师算中式,哪些算西式。有些华人教授,他对国学的研究浸润也很难算得上中国思维。然后秉持儒学思想的教授,也很可能有西方的背景,流利的英文,严谨的态度。
8 Z; J$ u( ~, u- T8 ~) z7 U
6 M$ a, s" r9 Y其实,西式教育也没有提倡者渲染得那么先进完美。研究本身就是中性的,研究者赋予了他更多的个人色彩。
; F; c' l) h: Z2 Y8 d( d! A
+ b2 k8 _; T4 P8 n: q(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6
发表于 2010-9-3 18:08:4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楼 researcheva 的帖子: ~/ u" G2 z1 m6 ?" ]1 \$ X8 r) ]
9 T: v+ V9 m/ p) f" \% ^
哇!你写了这么长,比我写的更多,我如何回应才好呢?
2 K6 U) f! i5 s) _2 Q$ t% u0 z3 ~% A8 m7 d5 I( }& a  W
1. 第一、我讲的是「做研究的文化」,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说东方的老师「不好」,西方的老师「好」。我只是说在「做探索性的研究这个文化上」,西方老师用的方法比东方老师(一般来说)更容易做就一个“懂得研究的人”。当然,我这里讲的是西方的研究态度,讲的是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其他的研究自然另当别论。  ^) m$ `" \: N3 J
+ m% B. @, `+ e
2. 我同意东方的老师照顾学生无微不至。但是(once again),这不是我讲的重点。要不要为学生找工作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谈,东方的老师就像一个“父亲”,西方的更像一个“合作者”。但是,这却不影响我的观点。我再说一次,我讲的是“就培养一个西方探索性研究的人才”来说,中国式的师生关系可能是一种障礙。
' H- S4 A. @9 h. e4 [" ^1 q9 T" `' B4 g$ p' B
3. 模仿是东方学习的基础和范式、批判讨论是西方的学习基础和范式。如果这一点不改。我们还是抱着“学生不能大过老师”这种观念,对科学研究来说,是一种障礙。* N9 S9 f' j( c1 Z8 @. U/ R
; T1 H+ g, S7 t1 O" s4 {2 W
4. 最后,我已经讲过几次,中国太尊重权威。而老师就是权威的典型代表。如果老师永远都是权威,那学生如何探索、如何研究,而可能超过老师呢?' G9 G$ N- f, r)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5
发表于 2010-9-3 17:50:4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楼 learningsean 的帖子$ @( l0 z4 \" B

& r+ Z- G- j6 g" T& O( p3 ~4 b0 Coops! 误会了,对不起。  
* s! M4 v; I( ~" ]4 L% F4 h9 X5 f+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