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966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类学生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18:56: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生有四种:
1)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的;
2)没有问题,只有答案的(当然是一堆要背诵的答案);
3)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的;
4)会问问题,又会找答案的。
第一种学生,在国内上完高中就没了。
第二种学生,可以在国内拿到学士学位的。
第三种学生,可以读完硕士或博士的。
第四种学生,是可以做研究的。
     我越来越觉得,做研究与读博士学位,在国内可能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过去我一直有一个错觉。以为这个学生懂得问有深度的问题,可真不笨啊!应该是可做之才。/ h% z, t  A5 ?  }
慢慢我才了解,会「问问题」和会「解决问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而前者比后者容易得多。我之所以一直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我把西方的研究院教育用在中国的学生上(注:以下的讨论可能只适用于研究院里)。
。。。在中国的制度下,最聪明的学生是“懂得老师心意的学生”;在西方的制度下,最聪明的学生是“懂得自己心意的学生”。
。。。一般在外国,更多的「老师会把学生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成就」。在国内,会有更多的「学生会把老师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成就」!
。。。在中国,学习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在西方,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上面的种种因素使然下,中国最聪明的学生是被训练成为「第三类学生」,也就是「会问很多很有深度的问题,但是不会去找答案的学生」。我常常听到国内的学生说:「我们都很困惑,不知道哪一个看法对,哪一个看法错。」这样的话,我很少从一个外国的学生口中听到的。他们一般都会说:「我觉得这是对的、或者是错的。」然后他们一般都可以自圆其说(当然也有很多外国学生的理由很肤浅的)。
     中国人打从孔子开始,就是老师有一个绝对的对与错的标准。学生唯一需要学的,就是什么是对。西方打从帕拉图开始,就没有一个绝对的对错。一切真理都可以透过辩论找到的。就算到了科学革命,真理好像是有一个比较绝对的标准。但是还是透过科学方法找出来,而不是透过口传笔录的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如果我上面讲的是对的话,中国的文化本来就不是一个“做研究”的文化。而是一个世代相传,把真理传下来的“承传”文化。怪不得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试图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中,总结出古为今用的管理知识”出来。我这样讲,是不是试图把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完全推翻,把它讲成是一文不值,叫大家把它丢弃呢?自然不是!我只是说如果我们还是抱着一个重重的包袱,硬要守着我们的文化“遗产”不放的话,我们是很难进步的。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呢?我的国学基础不好,不敢班门弄斧。所以我会从「方法」开始。我希望我们放下我们文化中妨碍我们前进的学习方法。其中第一重要的,就是作一个「第四类学生」。你可以试试解决一个你提出来的问题,然后与我们分享你是怎样解决它的吗?                ' Z* r4 P5 L$ |  R) _- o
Kenny 香港中文大学宿舍 7/18/20109 Z) r& ?7 J4 @) r" f/ t
WIN7    

3

主题

5

听众

281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12
最后登录
2017-6-11
积分
281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26
沙发
发表于 2010-7-19 12:11:42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就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0-7-19 19:07:51 |只看该作者
不是「独立思考问题」这么简单。因为解决问题包括了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creativity, abstract thinking, self-reflection 等以一堆的能力在背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地板
发表于 2010-7-19 21:38:15 |只看该作者
Kenny的想法是說,把自己曾經做過的研究或正在進行的研究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嗎?哇!那真是令人期待!身為博士生的我,真的被這個「科學的管理研究」圈子所深深吸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5
发表于 2010-7-19 22:47:06 |只看该作者
但还是要有人先开始做才行啊!jkliang,你可以开一个日志,写点东西开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91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12
最后登录
2013-8-20
积分
919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118
6
发表于 2010-7-21 14:06:06 |只看该作者
很震惊这种分类!原来一直觉得自圆其说是贬义,慢慢体会才发现做研究真的是有理有据的“自圆其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W.    

1

主题

5

听众

3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2-6-20
积分
3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7
发表于 2010-7-22 17:02:1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hongyan911 的帖子  ]# B& N6 s$ i8 k4 j
hongyan911,您好!『做研究真的是有理有据的自圆其说』。认同您这有理(理论的充分性、必要性) 与有据(数据)的总结。谢谢! ; f; u' a& C2 n) \. Y& E6 z, i
C.W.  
' D# K* \, ^, G' M) Z
; ~$ W- s" s# |. j: q8 h)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8
发表于 2010-8-4 09:40:1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hongyan911 的帖子+ P* ^  r6 M4 f$ y3 H
) W' ?& E9 n" G

: j! G1 _  F$ @) F    我喜欢你这句话。所谓「理论」,就是“有理”(有视角)、“有据”(有数据支持)的“自圆其说”。这个对理论的定义其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11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8-4
最后登录
2013-6-13
积分
117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5
9
发表于 2010-8-4 22:01:34 |只看该作者
kenny关于四类学生的分类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讲传承和发展的,先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大体上就是告诉后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汲取前人的智慧,更要去积极地思考。思考什么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这样我们至少已经是第三类学生了;其次,我们要主动的去寻找答案。国人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唯师是上”、“唯书是上”,也就是说迷信前辈、迷信书本,缺乏批判的精神和反驳的意识,没有了这些面对问题的时候,唯一的态度就是“接受”,并且是“全盘接受”,这是很危险的。长此以往,会连怀疑的精神也没有了,更不可能发现问题了,这样我们就由第三类学生变成了连问题都没有的第一、第二类学生了。
+ o$ B* i/ o9 C# E& M2 `我们一直躺在“5000年的文化”上沾沾自喜,即使在今天,还会有人动辄提到地大物博,文明古国。可是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先人,是他们创造的辉煌,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另一方面,5000年的文化带给我们灿烂辉煌的同时,带给我们的还有较大的“文化惯性”。记得和kenny在沈阳讨论的时候聊到,西方的教育,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是在“辩”中进行了,“辩”的过程使得理论逐渐丰满;中国的教育,是在一言堂中开始的,孔夫子端坐堂上,学生认真聆听,虽然偶尔会有子路、子夏的发问,夫子也会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做法,但是最终还是由夫子拍板,说出唯一的圣贤之语。这也许就是传统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文化惯性,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博士,大多还是一言堂,老师会满足于自己“唯一真理所有者”的荣耀,学生也会满足于获取“真经”的结果。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于大家今天不会寻找问题、遇到问题不会解决,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11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8-4
最后登录
2013-6-13
积分
117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5
10
发表于 2010-8-4 22:13:36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不觉上一个帖子写了这多,但是还只是提到了问题,如果不给出解决方法的话,我们都还是第三类学生啊,所以,还得继续把讨论做下去啊,至少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算第四类学生啊
: k) h8 z4 O7 n这样的话,我就先抛砖引玉了。我觉得能发现问题,就意味着我们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方法有很多,这里简单的说一下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方法,供大家“板砖”伺候。第一,我会先在我的记忆里搜寻相关的答案。这个大家可能都会做的,我不多说。第二,利用互联网,比如baidu的“知道”、“文库”、“百科”等都是我经常寻找答案的地方。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使得我们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快捷。但是,说实话,在我遇到的问题中,互联网很少能提供深入的解答,很多问题,还需要你去更专业的地方去寻找答案,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书”。通过书寻找答案,但是不能“唯书是上”,要有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去看书。当然,还有第四个方面,同样是和互联网有关的,我们可以在网上加入自己相关的“圈子”啊,比如kenny的这个圈子和以前的blog,我个人就在这里受益匪浅,我相信,如果你去做了,也会有收获的。
0 R& p8 ~* Y; W5 v个人拙见,比较浅显。为各位提供一靶子,静候板砖伺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