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91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节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13 13:54:3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新朋友 Cathyyin 刚加入,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发表帖子,我把她的帖子贴到这里来了。
3 L5 d1 ~* c$ \/ e$ l; Z# e8 b! t; G$ n) ]' s
××××××××××××××××××××××
1 H1 g, W2 q+ l7 X+ L9 p( S( l: ?4 ^5 q( p9 P" q# Z8 \% K
罗老师,我遇到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在我的研究模型中,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C为调节变量,D也是调节变量,  我是否可以检验C与D交互的作用 对于 A与B之间的关系是否还存在调节影响? 不知道我的表述能否让您明白。 就是我想检验下C与D的共同作用对于 A与B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着调节影响?! z, I% R& o' A" k' c7 J
3 |' b8 w2 [) W& O0 H* K      这个检验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如何实现呢? 非常期待着您的回答。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7
发表于 2015-5-28 10:17:26 |只看该作者
C和D是虚拟变量也是可以用 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8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5-5-22
最后登录
2015-5-22
积分
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
6
发表于 2015-5-22 12:59:09 |只看该作者
Kenneth 发表于 2011-2-13 14:05
# H+ B  S2 T4 KCathy,你的回归方程应该是:
- V6 j3 A! N" ^8 T# l0 y6 D
3 t5 Z3 X6 ^4 \! ]0 PB = b0 + b1*A + b2*C + b3*D + b4*A*C + b5*A*D + b6*C*D + 误差
' w" ~/ @1 _2 N" i
请问老师,如果C\D都是分类变量也可以使用该方法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8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2-13
最后登录
2011-4-5
积分
87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4
5
发表于 2011-2-15 23:53:11 |只看该作者
哈哈 谢谢 Kenny! I got 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1-2-15 09:40:29 |只看该作者
Cathy,我明白你的困难,在国内,老师都是喜欢学生在论文中使用SEM的。但是,& Y& a( V7 M) C; r
(1)你讲的根本不是一个SEM的问题,只是简单的回归。这就等如问:如果Y同时受A和B的影响,如何跑SEM一样。干嘛要SEM呢?
/ n* }/ }6 x- H(2)如果你硬要跑SEM的话,我看不见SEM与回归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分别。就如我上面的例子。回归是 Y = b0 + b1*A + b2*B; SEM 也是  Y = b0 + b1*A + b2*B。为什么困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8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2-13
最后登录
2011-4-5
积分
87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4
板凳
发表于 2011-2-13 23:20:12 |只看该作者
Kenny, 非常感谢,我的情况符合(2)的情况,目前我已经使用Spss 软件 回归得出结果。但是我之前试图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解决,如果单纯验证一次调节作用,我使用了分组的方法,能够分别把C、D对  A与B的关系 调节作用 验证出来, 可是如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这个三阶交互作用呢?如何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得到b7呢?    能不能根据C的两个二分变量值(0,1),与D的两个二分变量值(0,1) 将样本分成4组呢?这个问题好困惑啊 本帖最后由 cathyyin 于 2011-2-13 23:22 编辑
5 z) A& `+ Y3 `) e
( |2 V! V# N/ f9 C; 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1-2-13 14:05:22 |只看该作者
Cathy,你的回归方程应该是:
( E# c" k% P6 X  p8 j& F. i' b; x2 X! B: B# S
B = b0 + b1*A + b2*C + b3*D + b4*A*C + b5*A*D + b6*C*D + 误差* B0 n$ g7 T) r3 _  e
) f# _- c, c' ?. T
我不知道你讲的“C与D交互的作用”是什么意思?我猜有两个可能性:
8 t! o- ]. O5 S; q* \
4 X! g+ Z8 o. m- D' ^(1) 是除了是调节变量以外,C自己也可以作为一个会影响B的变量,这个变量对B的影响,受D的值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b6 就是你要的东西。1 n: I, J& h4 s3 X& l$ X
% l: j& H" ]8 k4 y4 p
(2)是C调节“A对B的作用”这个调节的作用大小,受D的值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要多加一个三阶的交互作用,变成:+ A! m" J6 l7 i& f" p$ v8 {8 n

/ w  X1 n2 k/ q2 S7 L. s/ G) [5 eB = b0 + b1*A + b2*C + b3*D + b4*A*C + b5*A*D + b6*C*D + b7*A*C*D
( ]/ V1 n6 w" T' l2 P# w! n' F5 B
3 B7 ~( F1 p% [b7 就是你要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