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9-24 23:27 编辑
% f# a: S) j7 s# C8 s
- |% b/ a- P5 k7 }+ y
, E, k5 l! a4 V1 n. v) ~0 _ V4 g
总结之一: 本案例推出以来,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有益建言献策,在此,常诚鞠躬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殷切期盼大家以后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嘿嘿!同时,对驻足停留的浏览者说一声:也期待你们的分享,让我们彼此共同进步。 目前3页37楼的回复,大多数谈到了不利后果和产生的原因,对这样的问题解决措施跳出具体案例,从整体现象中来提炼: 问题一: 请您分析“考核与管理两张皮”产生的不利后果有哪些? 1、考核本末倒置: 一般而言,职能部门对生产、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不熟悉,导致其检查的大多数是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上级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等,只要按时完成就行。如此一来,检查代替了考核。必然地,对生产、业务部门的核心职责与目标做的怎样,效果如何,则不管不问。可是这些内容,直线主管是最清楚的。看看职能部门在实际中的操作:看得见的检查,看不见的不检查。如斯,员工报告没写、迟到了几分钟等无关紧要的事情成了考核重点,从而把核心职责淡化,导致对生产、业务部门员工的职责履行、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评价;业绩好坏得不到合理奖惩,这样何谈改进提升?!于是乎,出现案例中的情形则是必然:怨声载道,绩效考核成为空话。 2、企业内耗增加: 这样的两张皮,导致职能部门和生产业务部门之间很大矛盾:生产、业务部门认为职能部门检查太多,找麻烦,认为自己总是在帮职能部门的忙,而职能部门也抱怨生产业务部门不配合。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指责,导致问题找不到责任人,不了了之。 3、管理者变成业务员: 考核最终的权力交给了职能部门,直线部门失去核心的管理功能,导致热情下降,责任心消失,时间一长,这些管理者就变成业务员,做自己的事情,对下属行为不管理,结果不负责,听之任之,放纵了下属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管理技能倒退! 4、企业文化变得不健康: 考核结果运用上和奖惩挂钩,搞不好就得罪人,职能部门的人也很聪明,为了不得罪人,经常走中庸之道,合稀泥,采取人治而非法治,只要不犯原则性和方向性错误,员工的考核结果都能得A或者S,老好人成为公司最大受益者,进而导致公司团队不思进取、缺乏责任。绩效考核变成空壳,奖优罚劣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问题二: 哪些原因导致了“考核与管理两张皮”? 1、规章制度缺位: 案例中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没有完善的责权划分,员工做得好不好,缺乏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培训,让员工认清自己的角色,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如此一来,在公司层面就没有系统的规划,员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自然就不清晰。必要的检查是必须的,但日常监督不能代替考核,靠人盯人来管理,结果会因为标准不一、考核主体混乱、感情色彩等因素让员工对公司权威失去信任。所以,这是出现两张皮的根源。 2、职能部门存在管理越位: 要知道,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是监督与服务,服务功能大于监督功能。一般而言,职能部门是通过对主管的监督检查和配套服务,促使员工朝着公司期望方向努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提直线主管来考核员工。可是,因为权力欲的作祟,很多职能部门把自己定位在监督者上,当自己是纪委、审计部、法院、公安机关,且不断强化这种作用和权力,却很少为生产业务部门的发展而服务。这样一来,职能部门就做了很多不该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实际上,真正应该监管的事情没有做好,譬如规则建立、问题防范等等。再者,因为对全体员工检查工作的量很大,造成职能部门不断扩大规模,机构臃肿、冗员充斥。 3、直线主管角色错位: 生产业务部门主管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与定位,喜欢做具体事,忙着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就导致把不该授权的工作放手给职能部门。有些主管不认为部门内的问题比如质量、下属绩效等是自己应该负责的。同时,实际中,很多公司主管的工作与下属的工作没有实现有效关联,两者之间互不搭界,各忙各的。再者,很多生产、业务部门主管是从生产骨干、业务骨干、技术骨干中提拔上来的,就导致这些人以钻研业务忙于救火,甚至解决下属的难题为乐趣。 0 F9 Q9 U1 v' O
9 ~" l' P3 w$ c9 U2 g0 M1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