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0-19
- 注册时间
- 2004-9-25
- 威望
- 510
- 金钱
- 7503
- 贡献
- 1920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9933
- 日志
- 56
- 记录
- 5
- 帖子
- 218
- 主题
- 21
- 精华
- 0
- 好友
- 59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注册时间
- 2004-9-25
- 最后登录
- 2015-10-19
- 积分
- 9933
- 精华
- 0
- 主题
- 21
- 帖子
- 218
|
[color=#A52A2A]本案例看上去不算太复杂,主要是如何选择考核指标以及设计与奖金挂钩的办法。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发展的后果让人始料不及,发人深省。为突出重点,该案例作了加工和简化。[/color]
1 P/ l+ a: p; Z- N
! e( f! J9 Z# k/ m3 [- }2 |% Z X公司有一个车间生产某种产品,流水线生产能力是每天20吨,每月按20个工作日计,约400吨。实际销售量每月约在200-300吨之间,波动比较大,旺季有时会在连续几天内销售几十到上百吨,淡季可以停工休息几天。该产品质量较好,市场上有一定口碑。公司通过了多项体系认证。
f) w; ~; Z* S1 @1 I0 Q6 ~ 初步分析该车间的绩效,思路是这样:产品质量标准是既定的,主要是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来达到;车间的“顾客”是销售,销售的要求是及时交货(其他要求与车间关系不大);由于生产能力远大于销售,故产量基本不必考虑;过程绩效一是考虑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即产品的生产合格率,二是降低消耗,以降低生产成本。
+ {* e1 `8 s+ D 根据上述分析,[U]初步选择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是[/U]:
) R L; u/ ^$ H) T, a' l5 V 1、交货及时率;
% K! `! v8 v+ T5 k 2、产品生产合格率;! L/ ~. _, D4 n, u
3、针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发现问题即扣分(有扣分标准),满分100分。9 I0 d$ C* ]* v
4、原辅材料消耗指标由于数据不够暂时不考核,但列入测量、分析的关键绩效指标。
* E# |3 e5 d# a' m2 q' _ [U]奖金考核的办法如下[/U]:
) C& D6 h6 [, {2 v+ @2 V1 O6 V 1、基本奖人均200元。
2 w$ |! k/ a- W! A- F& {7 n7 @5 F0 S 2、交货及时率达不到100%,每减少1%扣奖5%。 } X- a4 |3 ~7 h' l
3、产品生产合格率低于99%,否决当月奖金。
9 d. J: A, A' X; W 4、工艺纪律检查每扣1分扣人均2元。0 I+ H! k A0 h% T
5、由于消耗指标不考核,暂定由厂部根据生产成本和公司实际效益给予适当加、扣奖。
5 k) q& T7 |7 Z4 M; b+ A- t [color=#DC143C]请各位同行分析、讨论,该考核方案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作调整和增减?[/color]
5 ~7 l. ~1 q3 I, s( P3 m3 e+ F9 m (未完,待一周后续) 2006-02-04' h$ q% v5 Y9 A. S* G$ X# i
7 L" p( }* T$ C7 ^8 v3 O
(续前)
4 Y' B( f* b7 v% U- A7 O 该考核办法的重点是交货及时和质量管理,这是以顾客需要为依据的。其他管理没有列入考核,是与上述两个目标无关吗?不全是。例如设备运行,如果出现故障停工,显然要影响交货。不过,该公司设备管理的职能主要在设备科,对车间考核意义不大。其他如原辅材料供应也是如此。车间主要是生产,其他保障均由职能科室负责。' \8 W6 _! P5 s! E* G7 g% O' E
该办法也没有把产量列入考核。办法的设计者根据经验认为应该考核产量,理由是淡旺季生产量不同,奖金应该有所差别;即使产量相同,日产量高就可以减少生产天数,对流水线来说,开动后就应该尽量按生产能力生产,这样效率就高,能源、原辅材料等的消耗率相对就低。基于此,他建议考核平均日产量。反驳者认为,日产量再高,销售不了只能放在仓库,没有意义(流水线生产能力远大于销售需求,平均来说一个月生产15天左右,即使要货最高峰,有一、二天库存就足够了),车间只要按计划生产,满足销售需要就可以了。至于淡旺季的问题,由厂部根据情况加扣奖来解决。3 y- p: i& W5 ~6 N3 c; x6 p' W; _
请你来决策,日产量考核是否应该列入奖金考核?/ U% }! r) T. _: j1 q
[color=#DC143C]A.应列入
* `9 F# Y9 b) K) b( s; ?( z+ z) | B.列不列入都可以
% V7 s! I; Y4 D Y C.没有必要列入[/color]
0 h. S) |7 [- A& u# j7 Q9 n& ^ 考核办法实行的第一个月,出现了一个问题。交货及时率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办法设计者只是规定该数据由销售部提供,并且给了计算公式,但没有和销售仔细分析这些数据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得到的,从理论上说,就是没有把数据的测量方式和流程研究清楚。实际上,客户要货并不都是通过定单,有些大客户是年初定合同,实施中随时电话通知,因此,应交货数量、规格、实际是否满足了客户要求只有销售业务员知道,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能把数据记录下来,由谁来汇总这些零散的数据,都未详细规定,更谈不上对业务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这样一来,原以为可以准确计量的数据,竟然变成了“拍脑袋”的数据。应该说,交货及时率的测量是有些复杂,但也不是不能测量,关键事先要考虑、策划好,并落实下去,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 X- R7 ^8 ?; y. I4 [' ^; H 从另一方面来说,销售需求是先告知生产计划部的,生产计划部制订计划,车间安排生产。很明显,交货及时率指标至少应该由这两个部门负责。只要稍作流程分析就可以发现,车间实际上并不能对销售直接负责,而是直接对计划负责,对于车间,交货及时率的含义应该是按计划交货的及时率(即版主所说的生产计划完成率),因此让销售提供数据是不合适的,或者说,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定义错误。应该由生产计划部提供数据。只有对整个生产系统的考核才能用(按销售需求)交货及时率。1 w8 G0 B# G* ^
(未完,待一周后续) 2006-02-10" [/ N* Q1 P0 u/ @& b5 r% t7 V
' x2 i; i4 f' Z
(续前)
+ D, m+ e5 m9 Y- @6 Y 第一个月考核结果,工艺纪律检查扣2分,其余均符合标准,计算奖金得196元/人。当月处于销售旺季,公司效益较好,经总经理室讨论,决定加奖,实发230元。第二个月考核结果,没有扣奖;销售仍然较好,车间继续得到每人230元的奖金。考核办法的设计者感觉有点问题了,但还未理清其中的症结。然而,当他终于明白的时候,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 r9 a6 Z% A3 ~9 l 第三个月,该产品销售开始进入淡季,公司原打算该生产线停工休息几天,但麻烦随之而来。两个月的考核,使职工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只要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得奖230元(由于采用两级分配的办法,职工并不具体知道这230元是怎么来的)。让他们休息,奖金怎么算?如果照发,那么对其他生产线和科室的职工就不公平了;如果减少奖金,这条线的职工就不愿意休息,他们觉得忙的时候多生产,空闲了就要扣奖金,还不如每天上班,少生产一点好。反观奖金考核办法,找不出停工休息就要减少奖金的刚性依据,唯一可以适用的,就是总经理室的酌情决定,如果发生矛盾,就把总经理室推倒了“第一线”。权衡利弊,当月没有安排正式的休息,奖金还是发230元。5 a2 `5 M! I: Y% C0 P. @1 O
第四个月,彻底进入淡季,库存的产品已经差不多够一个月的销量。公司经过安排,决定整个车间停工休息一个月,不发奖金。车间内部的矛盾固然解决了,但奖金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职工心里还是有疙瘩,无论车间的还是科室的职工都有意见(具体情况,甚至超出了奖金考核的范畴,恕不详述)。从此以后,230元成了职工对奖金的唯一“标准”,车间奖金考核办法正式名存实亡。- ~5 q, f+ K) q4 L0 L9 I
[color=#DC143C]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真是不可思议!原因何在?[/color]# c. \' T$ a! a& B: U- S
(未完,待一周后续) 2006-02-18
7 f' P8 O- h; T[URL=http://mbfs53.blog.bokee.net]http://mbfs53.blog.bokee.net[/URL][EDIT]用户“金蠡”于2006-3-11 15:07:43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