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6-22
- 注册时间
- 2007-11-30
- 威望
- 489
- 金钱
- 4559
- 贡献
- 1510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6558
- 日志
- 26
- 记录
- 0
- 帖子
- 188
- 主题
- 5
- 精华
- 0
- 好友
- 17
     
签到天数: 119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07-11-30
- 最后登录
- 2022-6-22
- 积分
- 6558
- 精华
- 0
- 主题
- 5
- 帖子
- 188
|
上期分享了一个业绩怒增3倍的绩效方案(详情查看《彭珂:不能驱动经营的绩效都是耍流氓-1》),今天分享的则是基于管理有效性的绩效案例,对很多管理者来讲,掌握大量管理概念和工具不足为奇,能够有意识地在管理有效性上下工夫的却寥寥无几。- H7 F D) V Z6 T
# t+ Z: F1 G9 o. }
重点说明
2 n, h1 a9 {4 S% n4 P6 N. q2 I& p本系列所有案例均为作者工作、咨询生涯中的真实案例,为避免泄露客户商业机密,案例数据均作脱密处理,内容亦经过一定文学加工,仅供培训之用,请勿对号入座。' S6 D u9 b' y0 K9 r- r# m
) x' Y- c) ]5 U) K
背景信息:
5 W4 U9 y6 n& K, q# P$ `" J |: d$ |) |# J, g& I4 K* ?8 j
某金属制品客户,500人左右规模,经常在客户处就餐时发现员工吃完后将饭盒倒扣在桌上,残渣满桌,汤汁横流,远远看去就像印度贫民窟外面的街道,虽然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但就强悍的视觉冲突力而言倒也十分贴切,何况还有各种令人作呕的潲水味。7 Z) ^/ y* p7 S9 k3 l* r# G g5 e
7 S5 V+ y1 l, Z. h$ a/ H当时正值盛夏,风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摇晃着,苍蝇在堆起的饭菜上嗡嗡嘤嘤,绿头的、红头的、灰头的......,品类齐全,数量繁多,桌上泡得白白肿肿的大米饭,远远看去像一坨坨的蛆虫。+ `) [8 F0 D, F' x
# s8 V. p7 s5 W$ b0 y& n0 r( a9 ^请原谅我用如此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当时的盛况,纯粹是因为这幅景象过于深入人心,即使事隔经年仍然历历在目,抽抽鼻子,仿佛气味还在脸前。7 Q, X3 h7 P6 m1 P" P
, J9 N. ~' T7 L& b$ R
所以,客户的厨师换得特别勤快,能干三两个月就算是长命的,对此他们苦恼不已却也无计可施。我们知道,金属制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员工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挣的就是加班费,除了有一床容身,就是要求能吃得饱饭。
/ C' N j/ _, W' H/ V' v) w- H4 D( E饭堂里的情景就是最终结果,他们并没有吃饱,公司没有克扣粮饷,只是员工吃不下去。不管过程是什么,员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一到半晌就饥肠辘辘,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车间为了保证产量,只能大量安排加班,员工加班费挣得海了去了,产能和品质却不能保障。
+ {6 W: w/ f3 u# J8 d/ m7 Q1 |. ]* v
老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个行政经理和分管副总骂得狗血淋头,厨师换了一个又一个,每个都是刚来头两天凭着新鲜感让员工饭倒得少点,三天一过又是老样子。3 ^+ _5 A! @! y+ h: f8 |* a
5 k+ O( V2 L R! j; {) W9 ^, Q行政经理也换了两任,现在这位还不到三个月,上周刚兴冲冲地搞了一个员工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调查还好,表一收上来全是对饭堂的不满,原本老板听到的只是员工吐槽,现在倒好,还加了实锤的书面证据。每周例会行政经理更是被批得体无完肤,就差收入天牢秋后问斩了。3 p2 C- H3 T- k7 k
" N4 X7 ~4 g% i: O5 x
老板有次发完脾气跟我们大吐苦水,眼看着产量不高、品质低下,加班费还大笔大笔往外掏,还换不来员工一个好字,更过份的是有几批货还让客户退了回来,返工又是一大笔钱,如果不是好话说尽,还得掏一笔巨额罚金。
6 I' x; \3 }# I! t* P
7 A8 T. K( E# X8 F& i7 @" k- Q厨房也是不省心,员工的口水都快从饭堂漫上来了,电费、油费、燃气费......居然还有大幅上升的趋势,这些钱都花到哪里去了?9 v; x) Q1 |, n, r2 r+ c
: z, K) W3 ] L# o1 ~0 Y
省略中间拉拉杂杂的过程数万字,直接上我们的:解决方案。一、看指标:" h/ ~( V, ?4 f5 o' L
相信很多朋友企业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对厨师的考核指标除了费用控制率、5S之外,一定有一个“员工满意度”,记住,这个就是导致各种管理问题的万恶之源。3 j4 B) ]0 m- v1 K8 p9 v
r" y% c/ Z3 r7 s& e5 `我的观点是:企业饭堂,就是单纯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合口味的饭菜,只需要你接受,不需要你满意,毕竟不是服务业,企业除了收取一定的成本外并没有要求员工支付额外的服务费。4 s% m6 d, e+ F- A3 s! b
9 C* i% W/ {: P: W0 F在企业饭堂吃饭是自愿的,大门右转就是工业区的小食街,各类餐馆和风味小吃应有尽有,丰俭由人。再走一点就是菜场,也有员工下班自己买菜回出租屋做饭的。
* y; D( D3 e3 P6 J- b" f: C& X! ^
相对来说,员工还是有较多选择权的,何况饭堂收费跟外面相比也便宜不了太多,就是安全卫生明显更有保障,如果真对饭堂不满意,完全可以在外面解决。
% }2 c1 v! k; G) d% s) v
, t$ b* F( N3 y& W* F" ~经过走访,了解到的信息基本如下:
- t2 J$ G5 v/ m7 z1 A' A% W青菜像水煮的,全是汤
L, v& `6 y8 s! c1 |肉太硬、咬不动,每次都是油炸得干干的,而且只有几块
6 q+ K9 H2 q4 V3 \味道太淡. e4 p, C B: Y# O! _6 X1 k& f
味道太辣
$ S( h# H+ v& l' u3 w" W3 ^味道不咸不淡,不知道哪里的风味) m$ z ^7 S$ I( T, e
! ~) |3 o( \2 Q4 G/ b* j c......
- d. u9 b# D. ^% X/ D4 @3 ]# M, c, _7 h6 g- c# t1 v
看完什么感觉?+ L; Y$ c8 P+ W- R6 s1 F
4 D3 t: j" u X' g# o# `
对!明显就是众口难调,没人满意,也没人能让大家满意,一味追逐“员工满意度”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一餐下来总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就像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硬币的两面。9 y _9 w1 F5 N; R$ Z) ~+ H
, q$ V1 K' S3 }0 c" B" x6 L' b
所以我把对厨师的考核指标从“员工满意度”改为“员工就餐率“,这个指标的内涵就是:我们希望能在饭堂就餐的员工越来越多,剩菜剩饭越来越少,而且就餐率最好超过68.7%,因为这是饭堂的盈亏平衡点,只要达到了,公司就不亏钱。4 f* [: m/ l' G: c. p! Q' U
. _; s2 h4 B- e' h! P
二、看剩饭:
) w% {( A+ p) m潲水桶里的肉食并不少,这不能说明员工不爱吃肉,而且我相信他们都不是吃素的,只能说是做法上出了问题。
- r, o" t, L( S2 F, }3 W
; t) n6 d: I; x( ]$ I% F+ e我家经营酒楼三十余年,本人也是川菜厨子,对吃还是颇有一些讲究的。$ E+ M4 ]7 d4 G8 d- n
; G$ i; v% j2 n9 j1 L' ~
看完潲水,便进了后厨,除了高炉和蒸饭的电柜,其他都是常规的家伙什,并没有现代化的厨具。
$ v+ w' B9 t e6 Q" o& c1 n( V于是在方案里,我就加了这么一段:
; @: c4 a1 z, {
1 H% B l5 ?$ I建议增加切肉机两台:. v: Z; j0 u9 `: \
厨房是高温环境,厨师切肉时很容易有汗水顺头颈流下,为了尽快完成坐着的工作,一定会加快切肉进度,要么容易伤手,要么肉切得较厚,后期不易炒熟,所以会大量放油,不仅导致油料浪费,而且不易入味,过油太久也会导致肉量剧减,分到员工碗里的就少了。
2 k) R7 x' C- l
# f, c# E8 U2 Z7 y+ c; x到了冬天,裸手长时间接触生肉会导致手指冰冷不灵活。为了方便,厨师会先将大块肉类放入锅里过水,过水后虽不冻手,但肉味全失,即使加工出来也少了味道。2 U* _3 D, ?; ~9 T+ e, F
, j7 Z2 k8 i2 j9 u1 D切肉机可以将肉切得很薄,这样一来片数就多,为了便于入味,可以先勾芡、下料腌入味,下锅时只需少许油即熟。勾了芡的肉明显量足、味美,盛在碗里看起来分量很足,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B# `+ O# E* c* }1 F) ^& z: U/ C
9 m, t4 _! |9 n% Q: [$ P: k# ~
提示:肉切薄的好处是:
3 a# d# u: C6 {+ R$ U$ j1 [1、省油
/ `/ _* V7 f+ E$ L2、入味' X/ G4 l7 S" m& \2 g
3、关键是看起来量大呀 5 c+ c8 R8 q, E' `! n. t" }4 d
, Z/ T! X+ G& i4 B7 }
三、看费用:看了厨房的费用,明显超标的是燃气、食用油、贵食材/调料,经过实地目睹操作流程,解决方案如下:
+ h# {2 Q6 u* m9 Q$ v1、所有液化气,无论进出均要过磅,允许每瓶有3-5斤的差异,供应商给不足,厨师用不净,这些都是正常的。! j0 j& p- T8 T& j, [0 A9 w7 k3 T1 v
结果当天送气的到了,6个50公斤的瓶子3个是空的,从厨房退的4个瓶子有3个是满的。1 J2 a& v8 q3 r' M- q3 l
; K9 K9 m2 o; Y& F$ P4 ^
这就是厨师与送气工的营利模式。* D, T& ^, h D& e- C
0 o2 f8 q2 ]; E2、所有食用油全部由散装改瓶装,如果申请补货,就空瓶换满瓶,空瓶丢失视为整瓶被盗,由厨房所有工作人员均摊。- R/ \9 B- A$ R& Y5 g) V2 l" p
虽说后厨没有干净手,但这样一来,厨房工作人员想要拿油补贴家用,也不能没个数吧。- v; K5 A- E3 R
$ B! U* U- n+ j3、厨师每周五列下周菜单,根据煲汤、卤煮菜式让其写出佐料品类、数量,由后勤采购后直接做成料包,不再散装分格保存,厨师需取用时,从仓库领取料包即可。- v( ]6 a* d& o) n
! \% a# ~8 k8 _/ v% @% k一套组合拳下来,当月员工平均就餐率达到82.1%,整体费用较上月降低超17%,桌上虽然还有倒饭现象,但也能看得过去了,相信通过行政部持之以恒的5S教育,这种情况亦会大幅改善。9 ?& G, N+ w( h* r# w+ C
; V. P! @2 [6 Q! f行政经理还是很负责任的,这位老兄月底又固执地搞了次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对厨房的表扬之声倒也多了不少。: B* \ i0 H; |! R8 [
' [) m. o/ c8 E- [3 D' g( Z
生产部的加班倒没减少,不是产量不够,而是为了赶之前耽误的货。虽然加班费花了不少,但老板却是笑呵呵的,周例会上又恢复了和蔼可亲的一面。$ ]3 _, o/ ?8 J' k$ ], k
" q( i8 c4 J' k! M- G: W/ L+ e
厨师当然也稳了下来,截止我们项目结束他也存活了半年有余,看着他益发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样子,估计每个月的绩效奖金也都尽收囊中,至于年底能不能评上优秀员工,就得看他的干部餐做得怎么样了。% X& @7 @$ W. G5 U
$ C/ u' u% u) d" f$ v结语:' ]5 T7 L/ F& W# a4 h! z' Q7 U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管理也是充满悖论的,原本行政经理追求的是员工满意度,但一番操作猛如虎,结果搞成二百五。
; i+ i# \* o5 F5 x( ?
9 W( t& F5 K' ^1 k( n当把考核指标重新设定,选择员工就餐率之后,对厨师的要求好似跌破了发行价,结果员工满意度反而上来了。
2 s5 {5 _% P0 [, F6 G }
: q! J. G; [/ O$ b4 k4 Z看似误打误撞殊途同归的背后,不仅有对管理细节的洞察,还有对大众人心的理解,更多的是能够站在各个利益方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诉求,所以好的管理一定是要有温度的。作为一个优秀管理者,一定要对管理的有效性负责,工作不是做表面,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真正理解业务、脚踏实地,才能把事情做对。* U) N- T4 T- h! }4 F# a9 h
# x h4 }; E5 Z1 c7 }' i选择正确的考核指标,就等于选择了另一个成功的路径,所有意图与资源都会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聚焦,虽然在整体资源付出上相差无几,但结果却无比精彩。欢迎大家交流探讨,也请关注我的新文章,我们下期再见!
4 G; R* Q; Z/ Y F y, Y/ i; P+ S更多阅读请扫码关注公众号:九维空间
+ Y6 w% t) |& v5 m( c" L I# G% J5 M
1 {, F# |1 P6 S* r' C4 m- k5 U% M) H
|
-
总评分: 金钱 + 20
贡献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