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2-27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10
- 金钱
- 2752
- 贡献
- 126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86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400
- 主题
- 494
- 精华
- 5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8-2-27
- 积分
- 2868
- 精华
- 5
- 主题
- 494
- 帖子
- 1400
|
做人受欢迎其实就是深谙人际交往中的方圆之术。在需要“圆”的时候圆通一些,便能在复杂的人情关系中,取得顺畅生活的通行证。这种做人的技术就是善于四场,它的功能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尴尬,打破僵局。
) e4 m/ ?, d+ N, D% T+ }) k" Q0 ] }$ C" X/ y& a- V
从主动的角度说,是别人出乖露丑了主动打打圆场,为人数场;他人陷入窘境,主动解围,去给他找个台阶让他下得了台。
+ {$ X8 Y& s# N0 }, C- ~
* m) M* {0 `8 x从被动的方面讲,自己造成失误时,要善于扑救,自圆其说;不幸落入社交僵局,通权达变,打破冷场坚冰;与人很有可能产生不快时,更少不了和和“稀泥”,让对方少丢些面子,保持体面,从而把事情摆平,甚至变坏事为好事。
" e5 v8 a5 h- G9 ?9 i
& c3 I2 V6 ~+ ?" I0 ~2 g为人处世欲功德圆满,有一个良好的人缘资源,少了圆场术的技术支持,很可能会是个“豆腐渣工程”,是只能说说而不能达到的幻觉,顶多像肥皂泡一样“一圆即灭”。
! u5 B, U/ F( I. M D0 m' k2 D7 I" w6 B q9 b0 ~
1.世上没有经劝的架
- z- ?- W2 A' v( T0 S' g6 a; p' Q* K; X/ f& _
没有矛盾与纠纷,人际交往中就没什么场可图,少了尴尬和僵局,也无需讲什么调解和说和。反之,只要有这些事,就免不了劳驾和事佬们来显显身手。事实上,只要圆场有术,世上没有劝不开的架,没有解不开的死疙瘩。
0 ?3 R, K$ D7 R
9 Z' L* H7 u+ e# v6 H: P) K不曾在众人面前与找茬儿吵架的人发生过纠纷,就不会了解下面的事实:吵得难分难解的双方(包括挑衅的一方),无不希望趁早收摊。但是,由于那些起哄的围观者在旁边注视,想收都收不了。于是,双方的话越来越尖锐,口气也越来越硬,甚至演变为扭打的场面。当争吵的双方拳打脚踢,而围观者还在做壁上观,无动于衷的话,那就真让人感到有些“悲哀”。 % ~$ C: V+ _6 {
; \9 K7 c7 ?- y7 Q: @# D$ Y
这不是在车上或是马路上的打架,在场的全是同一个工作场所的同事呀,这时候,打架的双方都会想:“这些人的本性全都显露出来了。 2 j9 y# U! ]+ N- t V
$ x4 ^+ c& z+ ^8 w/ s, P+ v由此可见,如果你能出面解围,他们在心里对你的感激,肯定像涛涛江水绵绵不绝,而你的“人情水果”落得一地自不必说,当你需要人来为你解围时,也会有人甘心为你费这个口舌,你也能免受些皮肉之苦。
! h9 D6 a0 c+ Z d! ]
- m7 m6 W, ?3 X; [7 y3 x可劝这种动口又动手的架,得有经验。
$ x" Q: p: C2 g& `/ P2 a- {2 L `: x. K: i
打架经验不够的人,实在无法分辨劝架的好时机,因此,迟迟不敢挺身而去劝架。例如,没看准时机就向前劝架,说:“喂,喂,你们两个早该停手了!”
3 k- J _$ J, M2 I' j' z+ ^
4 {+ F4 S2 ]1 c) h+ w! L6 ?其中的一个可能凶巴巴地说:“什么你们两个?找碴儿的是他呀!”
! b( r. V0 o" ?) q8 E. y7 s7 f I ~* u" P3 G+ [% s! d# M* }
另一个则可能逮住话尾巴,挑剔地说;“什么早该停手?早该是什么意思?”
4 Q$ T4 k: j0 n, ~% ^1 k+ U8 o
3 |# g: c& }4 I! Z. |) t9 n要是只对其中的一个说:“喂,别打了!”
' w- _$ B( i4 M. B [
2 B" z+ @9 r. _这又容易被误认为偏袒了另一个,而没被劝停的那一个,也可能认为自已被当成大坏人。 6 E! ^3 R0 ]) N# g
; E% ^$ s6 f( P2 ~9 D
那么,劝架的好时机是什么呢?
1 k' W/ r+ `1 y& ~! z* O6 {0 B( P4 I" d6 R+ x" t( S8 y
①如果双方都原地坐着,当其中的一个突然提高嗓音站起来时; # w2 k Z1 U/ U# f, t$ Q2 _3 Y
8 R' m9 }8 v9 [; j! F③如果双方都原地站着,其中的一个突然向前迈出一步,预告即将动武之时。
, u3 s( g& a. S1 a
* p$ S& w4 D$ q q3 u这种时候,立刻上前,制止预告动武的人,就不算是偏袒了任何一方。问题就在于,没有打架经验的人,很难有这种辨别力。于是,双方就交锋了,在扭打已经开始时,上前劝架,挨揍的可能性相当大。正因为这样,围观的人一般才不敢轻易上前劝架。
R" U, C1 F. S; s1 X; P+ W M: M- E
如果无法在动武之前拉开双方,劝架的要领,必须以下列的方式行之。 / l8 ^3 {. _# z6 @$ Z9 G, [" l- w. s
: t3 c W9 t: ?1 H8 Q, [劝架的人要有挨揍的觉悟,然后,硬把身子挤进两人之间。同时,尽量盛气凌人的吼叫一声:“停手!”这样就可以把“池鱼之殃”减到最小、最低的程度。
/ P: L+ s& d+ V& r$ ^( C0 n. x+ n$ j9 Z
记住:别为了完全避免“池鱼之殃”而等到打架告一段落时才上前劝架,那样做就未免太残忍了。 ' w6 g8 x. e0 J1 r
* m3 m( Q* {9 C/ l( y) l胜利者固然可以另当别论,至少也要替败北者着想,忍一下皮肉之痛,及时做个正在节骨眼上出来和解的人,为败北者扮演救护神的角色,那才功德无量。
* r. V; n. B. G1 e# _) q- ]# W7 Z3 O$ `& ^7 m
既然同在一块儿谋事,看到别人吵架、打架,即使能管的也不管,坐山观虎斗,好似看西洋镜似的,也就太没有人的良知了。更何况,你去劝架、调解,让吵架、打架的双方心里也能有一丝温暖:并不是人人都不闻不问、冷酷无情。
- w( p2 d4 j' |" a1 L2 b8 C+ S7 w4 G1 p5 U* m7 W
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如果去劝拿刀动枪的架,那么你十有八九会“挂花”。做为圆滑之人,如果忍不住要圆这个场,那就去打“川”找人帮忙。
. |+ s5 _1 n; _+ i4 G
, B/ {) F' \' l; ?2.巧舌头解开死疙瘩
& Q" d( p8 T, ] J0 ^# x3 B
7 N6 E t! b2 R大多的纠纷并非动武那么刺激,一般都是文戏。诸如家庭纠纷,亲戚朋友之间的纠纷,同事之间的纠纷,邻居之间的纠纷,陌生人之间的纠纷。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解决,无疑就会影响相互关系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掌握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语言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打圆场很多情况下是凭口齿实施的。
& I9 u5 Y* e3 d [' N5 C0 P" d; B$ E" C/ `( l7 }! `
①动真情,圆中有方,劝中带威。
2 U0 a# n6 c8 @# f. b' [ n, W! i) C$ y8 a; \2 o/ X- l, w
陈某与某电影明星发生矛盾,被拒之门外。陈某恨不得砸门以解心头之愤。一位老警察对陈某说:“好兄弟,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们知道你是她的丈夫,所以这也是你的家。但是如果你在这里闹出什么不愉快,就会让别人有借口了,还有一点,收容所春节放假了,一旦闹出了不愉快,我们还得叫来别的警察,你说哪一个没有家?哪一个不想过一个团圆年呢?你好好想一想。”
4 n$ D6 M* g( J, ?2 _' H3 o
# c0 h5 U% s$ F# u# F老警察的语言看似朴素,然而却充满了对陈某的理解之情,“这也是你的家”这短短的一句话,既表达了对陈某深深的同情,也包含着对某明星的不得体行为的指责。同时老警察的话也充满了对他的同事的关心,即陈某如果闹出不愉快的事情就有可能使他的战友过不好春节。不难看出,老警察的语言中还饱含着“不要做违法的事情”之意。正是老警察这融情于理的语言引起了陈某的思索,使陈某放弃了冲动行为,从而平息了这场可能触犯法律的纠纷。 , p+ A# I. z- Y3 ]+ Y* I- F# [# b V
, `# I t8 c4 C" T5 j
②消误会,有事好商量。
" f9 \0 u. Q8 l) _% }
6 U% N3 _! Q+ U Q* _有些纠纷是因为误会而造成的,因而只要说明线由,就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广州市同和镇几位管计生工作的干部去~家民营药店检查计划生育工作。药店老板大吵大闹,引来了数百围观的群众。这时,镇党委书记赶到了药店。他对药店老板说:“咱们有事好商量,吵闹解决不了问题。检查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市里的规定,你把情况说说清楚,配合我们开展工作。如果你有困难,只要不违反政策,我们可以帮助你解决。”药店老板听了,觉得自己误解了镇里干部的来意,顿时消了气,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表示配合工作,接受检查。矛盾也就这样解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