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2-20
- 注册时间
- 2007-8-17
- 威望
- 0
- 金钱
- 105
- 贡献
- 2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0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0
- 主题
- 3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8-17
- 最后登录
- 2007-12-20
- 积分
- 107
- 精华
- 0
- 主题
- 37
- 帖子
- 40
|
劳动派遣的中国之路:过去、现状和将来
" A& D8 Y- ?4 s) p' B* e0 ?: Y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临近,众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事件层出不穷。华为买断工龄、沃尔玛紧急裁员等事件更是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劳务派遣作为一种人力管理模式,在这场争论当中,也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为一个热点话题。1 q, e; q( t7 ]& H
劳动派遣,又称劳务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派遣(机构)公司与受派员工订立劳动合同,由受派员工向要派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受派员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受派员工与要派企业之间。相对于传统的雇佣方式来说,劳动派遣使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传统的雇佣方式是雇用、使用一体型,形成的是雇主与员工的两方关系;劳动力派遣将本为一体的雇用、使用相分离,形成派遣(机构)公司、要派企业、受派员工三方关系。 ) y1 S1 j% C. y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劳动派遣这种在欧美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等以及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盛行的新型用工方式逐渐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逐渐出现,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 e; Q1 a$ y6 x6 ~! j% f6 k% d3 H7 Y. K, ]" O' M) @3 ^
劳动派遣在我国出现和发展的原因1 F' c& b% [! [4 o% x
3 f$ |! R) k, }' e# J% i, H
(一) 宏观环境:劳动派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的结果0 s8 i8 d( j& C7 ?0 X+ i0 \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他们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趋利避害,自发地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和经营形式,这是劳动派遣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 u% a' k- l4 t" Q. q7 V* T# ^6 Z大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是劳动派遣型工作安排产生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内积存了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企业开始控制人员数量增长,并精简人员,劳动派遣成为企业避免直接冲击社会、进行正常裁员和非正常裁员的重要渠道。 " S( s4 A- c, i( \
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是劳动派遣型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劳动派遣的机构和功能。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自身就业能力比较弱,难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于是,有关部门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劳动派遣实现就业。另外,也有一些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劳动者,不满足于固定在一个正式单位中,采取了劳动派遣就业形式,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收入。另外,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毕业生也通过劳动派遣来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5 N. R, R; Z7 b, I7 C
(二)重要作用: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1 O3 R+ d9 K3 Z$ p2 d% R( a1 C- q
劳动派遣这种新型用工方式之所以受到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欢迎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因为这种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4 g7 n* x! [4 U6 K! D, E+ k F
1、减少事务性工作,降低劳动管理成本。通过劳动派遣用工方式,用工单位可以把诸如招聘、培训、考核、工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一般劳动管理事务剥离出去,极大地降低一般劳动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企业的核心性、战略性劳动管理事务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效益。
9 P) Q# _+ z3 D* ]9 u2、降低用人成本。由于有劳动派遣单位的派遣服务,可以减少内部人员储备,降低固定人工成本。用工单位不必为了满足某些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劳动力需求而经常性地储备人员,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b9 Q, n. M/ I0 X* _% ^% T% n9 L
3、转移用工风险,可减少劳动纠纷。用工单位和劳动派遣单位订立劳动派遣协议,由劳动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用工单位和派遣劳动者只有劳务使用关系,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劳动纠纷。此外,采用人才派遣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可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员工的规模,避免了用工引起的劳资纠纷,减少或避免用人风险。2 @5 s* a5 V3 j1 Q& U" W
4、可以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享受专业高效服务。劳动派遣单位是专业化劳动人事服务公司,熟知政策法规、聚集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有强大信息和业务支撑、广泛的人才资源网络。可得到专业的、高效的、便捷的、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
7 M6 I* ]9 N& }2 k+ T5、对于政府来说有利于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与结构上的供求平衡将会长时期地持续存在,而劳动派遣单位具有广泛的就业信息和更为灵活、广阔的就业空间,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就会。
0 Y* N1 b# o' {& E* v C# Y; k总而言之,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劳动派遣,在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满足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需要,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服务,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特点。
0 I$ v( ^4 ?+ h0 a4 O" x2 H, p8 [' Z7 O# |/ [0 b" J. Z7 ~
劳动派遣在我国发展的现状4 \5 X" k( z @/ x- A# ~2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劳动派遣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现状呈现出一个几个特点:; [, u! A9 } m7 i" u' t4 r7 {
E+ ~7 c4 l& }& K
(一) 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可,蓬勃发展+ G! W' }; D- d" a# h; F ?
发展到今天,劳动派遣已经扩展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许多行业,接受劳动派遣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数量急剧增加,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据调查,我国劳动派遣的发展现状如下:
9 m0 n( W' p" @ u6 G1 |/ b0 ]从劳动派遣的扩展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劳务派遣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目前已经开展劳务派遣的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西、湖南山东等地,并且劳务派遣也在其他地区陆续不断地开展起来。
& g# A0 @; t; ]# w5 z, | 从接受劳动派遣的企业所在的行业来看,采用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如电信、银行、饭店、医院、邮政、家政、电力、铁路运输等服务性行业,以及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一些部门。劳务派遣特别受到外资企业、优势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欢迎。深圳主要是外向型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竞争激烈的电信、银行等行业对劳务派遣的需求大。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深圳华为、赛格三星、赛格日立、希捷等,都使用过派遣员工。
: e* `; F9 w R9 T* C0 o 而从接受劳动派遣的从业人员来看,劳务派遣的从业人员以城市外来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以及专门人才为主。他们接受的劳务派遣型职业、岗位有40余种,主要有钟点工、秘书、话务员、柜台小姐、销售人员、客户经理、司机、保安、广告创意、股票运作、高级管理、市场分析、企业认证、商务谈判、外文翻译、装饰设计、课程讲学、电视拍摄、报刊写作、名人传记、时装模特、法律顾问、制造业企业辅助工种等。
+ t6 c# \9 R2 ?6 ~ 可见,劳动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由于其本身的灵活性,满足了我国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之势。
2 Y5 c7 w, M1 ^* b+ S& K(二)劳动派遣行业的从业主体增加,秩序混乱( Z! u$ x; R* L& M3 f
由于用人单位对劳务派遣的这种用工方式的强烈需求,再加上受到政府出台的政策鼓励,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纷纷建立起来。据报道,广州目前从事人才租赁的公司达到120多家,北京仅劳动局颁发了资质证书的劳务派遣企业就在300家以上。$ s$ C% R! m0 O! M1 |
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良莠不齐,这是由于没有明确的部门对从事劳务外包的经营资质进行审批,法律约束也不健全的情况下劳务派遣行业盲目发展造成的局面。在劳务派遣行业中,很多所谓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根本不具备从事劳务派遣的资质和实力,一些小机构、小中介“挂羊头、卖狗肉”,行劳务派遣之名攫非法之利,在派遣过程中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用人单位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和法律纠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