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2-20
- 注册时间
- 2007-8-17
- 威望
- 0
- 金钱
- 105
- 贡献
- 2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0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0
- 主题
- 3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8-17
- 最后登录
- 2007-12-20
- 积分
- 107
- 精华
- 0
- 主题
- 37
- 帖子
- 40
|
劳动派遣的中国之路:过去、现状和将来
; I ]! y. v" |8 k+ j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临近,众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事件层出不穷。华为买断工龄、沃尔玛紧急裁员等事件更是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劳务派遣作为一种人力管理模式,在这场争论当中,也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 W) A5 c- B6 q. v& D V' _劳动派遣,又称劳务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派遣(机构)公司与受派员工订立劳动合同,由受派员工向要派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受派员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受派员工与要派企业之间。相对于传统的雇佣方式来说,劳动派遣使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传统的雇佣方式是雇用、使用一体型,形成的是雇主与员工的两方关系;劳动力派遣将本为一体的雇用、使用相分离,形成派遣(机构)公司、要派企业、受派员工三方关系。
$ G, t, n9 [ }% M$ h" t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劳动派遣这种在欧美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等以及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盛行的新型用工方式逐渐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逐渐出现,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 r4 _! R% j/ v( y5 h
, U- e7 t1 C/ f. M+ w1 ~劳动派遣在我国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Y; u9 H0 E+ d
* K5 X/ E6 c1 z7 ]0 ~
(一) 宏观环境:劳动派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j3 W+ V4 u7 m$ F2 t$ P2 i;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他们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趋利避害,自发地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和经营形式,这是劳动派遣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2 D/ Y" t% E6 p H5 Q3 ]2 L5 a
大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是劳动派遣型工作安排产生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内积存了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企业开始控制人员数量增长,并精简人员,劳动派遣成为企业避免直接冲击社会、进行正常裁员和非正常裁员的重要渠道。 / v) M) i" c# |( }0 [1 y
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是劳动派遣型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劳动派遣的机构和功能。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自身就业能力比较弱,难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于是,有关部门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劳动派遣实现就业。另外,也有一些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劳动者,不满足于固定在一个正式单位中,采取了劳动派遣就业形式,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收入。另外,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毕业生也通过劳动派遣来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5 {9 w+ h' Y5 _8 S+ a( y
(二)重要作用: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 n+ o, @: P b i& M
劳动派遣这种新型用工方式之所以受到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欢迎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因为这种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P) N: J5 I. R7 W; f& M; _! E
1、减少事务性工作,降低劳动管理成本。通过劳动派遣用工方式,用工单位可以把诸如招聘、培训、考核、工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一般劳动管理事务剥离出去,极大地降低一般劳动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企业的核心性、战略性劳动管理事务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效益。9 ^2 i' h6 x( v) ? z: F8 Z
2、降低用人成本。由于有劳动派遣单位的派遣服务,可以减少内部人员储备,降低固定人工成本。用工单位不必为了满足某些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劳动力需求而经常性地储备人员,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f7 p& f, Q, S8 ]4 V
3、转移用工风险,可减少劳动纠纷。用工单位和劳动派遣单位订立劳动派遣协议,由劳动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用工单位和派遣劳动者只有劳务使用关系,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劳动纠纷。此外,采用人才派遣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可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员工的规模,避免了用工引起的劳资纠纷,减少或避免用人风险。
& r) H2 [' v+ r& w' M4、可以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享受专业高效服务。劳动派遣单位是专业化劳动人事服务公司,熟知政策法规、聚集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有强大信息和业务支撑、广泛的人才资源网络。可得到专业的、高效的、便捷的、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
# l0 H2 b' h- Z/ h5、对于政府来说有利于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与结构上的供求平衡将会长时期地持续存在,而劳动派遣单位具有广泛的就业信息和更为灵活、广阔的就业空间,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就会。
5 a9 _0 j) ]; l$ T1 _总而言之,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劳动派遣,在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满足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需要,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服务,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特点。% ~/ V; f5 b# _6 F! ~
( K4 [2 n! n* `3 P( O劳动派遣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2 V" t- `4 D/ u1 |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劳动派遣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现状呈现出一个几个特点:8 S3 r- l3 }; X8 @, g5 n8 S
$ _' b1 U: s8 F( F(一) 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可,蓬勃发展
$ A0 ]3 P/ e; I' a- h发展到今天,劳动派遣已经扩展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许多行业,接受劳动派遣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数量急剧增加,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据调查,我国劳动派遣的发展现状如下:
% {3 Q0 `- b" h G5 X O- [: Z2 y从劳动派遣的扩展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劳务派遣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目前已经开展劳务派遣的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西、湖南山东等地,并且劳务派遣也在其他地区陆续不断地开展起来。
. o- C7 q& I9 i( }5 _8 b v7 w 从接受劳动派遣的企业所在的行业来看,采用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如电信、银行、饭店、医院、邮政、家政、电力、铁路运输等服务性行业,以及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一些部门。劳务派遣特别受到外资企业、优势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欢迎。深圳主要是外向型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竞争激烈的电信、银行等行业对劳务派遣的需求大。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深圳华为、赛格三星、赛格日立、希捷等,都使用过派遣员工。
" E8 Y$ f$ }) P( e0 X! @) K$ _ 而从接受劳动派遣的从业人员来看,劳务派遣的从业人员以城市外来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以及专门人才为主。他们接受的劳务派遣型职业、岗位有40余种,主要有钟点工、秘书、话务员、柜台小姐、销售人员、客户经理、司机、保安、广告创意、股票运作、高级管理、市场分析、企业认证、商务谈判、外文翻译、装饰设计、课程讲学、电视拍摄、报刊写作、名人传记、时装模特、法律顾问、制造业企业辅助工种等。 # e6 F! g; ?" y+ X+ i, |7 e( X
可见,劳动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由于其本身的灵活性,满足了我国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之势。
2 m2 D' R; d/ b; j$ s(二)劳动派遣行业的从业主体增加,秩序混乱3 ?7 u$ T- _: u% ~+ X- V* a7 c/ Y
由于用人单位对劳务派遣的这种用工方式的强烈需求,再加上受到政府出台的政策鼓励,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纷纷建立起来。据报道,广州目前从事人才租赁的公司达到120多家,北京仅劳动局颁发了资质证书的劳务派遣企业就在300家以上。/ P& ~$ t! I. P3 J) l
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良莠不齐,这是由于没有明确的部门对从事劳务外包的经营资质进行审批,法律约束也不健全的情况下劳务派遣行业盲目发展造成的局面。在劳务派遣行业中,很多所谓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根本不具备从事劳务派遣的资质和实力,一些小机构、小中介“挂羊头、卖狗肉”,行劳务派遣之名攫非法之利,在派遣过程中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用人单位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和法律纠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