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6-2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威望
- 0
- 金钱
- 461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46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5
- 主题
- 7
- 精华
- 3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最后登录
- 2010-6-2
- 积分
- 461
- 精华
- 3
- 主题
- 7
- 帖子
- 65
|
地板
发表于 2008-1-18 10:5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续
计划做出来了,提交给老大后,就一直没了音讯。后来慢慢从他的言行中,了解到了原因,我下的“药”太猛,各部门不一定能接受。事实证明他想的正确,管理部的地位并没有拔高到那种程度,根本没办法独力主导和推进这些活动。就这样,我跑到各部门游说主管们,让他们帮忙收集中层以下6月份的考核数据。6月份结束,措施提出,但几乎没有推行,7月份任重而道远。( D: C+ D) I& ?# B( M! a$ |1 e
四、推行措施
! [, w( S6 z: B# M" \5 @7月份的目标很简单,完善指标和制定绩效考核流程,这两项都是我力所能及的。
o6 G0 c& h" {. q6 v: ]1、完善指标。7月的头等大事,我决定不在办公室待了,到各部门去跟催数据,数据是修改指标的事实基础。跟催数据的时候,梳理各部门的指标数据来源,同时了解到指标都是由各部门主管提出的,由以前的人力资源部(没搬到深圳市内以前)汇总的,比较草率,而且计算方法以比例为主,不合理的地方很多。
4 N" w3 {8 s$ o6月份的数据在7月中旬收集完毕,我终于算是有个了比较全面的数据基础。同时,获得TQM的支持,把1-6月份的数据都拿了过来。这样,我可以根据我在5到7月份进行了分析总结,总结我一直思考的问题[color=#0000FF]。(下面分析仅供参考,其中涉及公司的指标体系,大家可能看的不太明白,解释一下,A类即为中层,BCDE类中层以下)。
1 @- u7 w" N0 x1 v# U: h一、A类数据收集情况及分析
: q, I4 Q. H( I$ r2 h从整体情况来看,A类指标体系已运行两个季度有余,考核流程比较完善,各部门已适应每月考核的方式。但作为一种能够渗入日常管理的管理办法,绩效管理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每月的业绩考核上,更重要的是绩效过程沟通,激励有利于达成考核目标的行为,解决影响考核目标达成的问题,帮助被考核人提高工作能力。从数据的收集过程和数据本身,可以发现以下情况:
( e$ l% ?) X# B3 {1、数据收集+ X& I$ Y, L, k1 \ `: \9 ^
1)养成数据收集的习惯:各部门每日均做数据记录,只是未按绩效日常记录表的格式记录,数据以日报、周报和月报等方式体现;
* D8 g) U8 f' m* P# _4 r+ A2)关注数据:大部分部门对月底的绩效成绩比较关注,对构成月底数据的日常数据关注较少,使部门反应迟钝,不能根据日常数据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善措施;- M! \& H" K5 P1 F
3)分析原因: 大部分部门只关注月底绩效成绩,对造成成绩好坏的原因不进行分析和改进,或者当月绩效不佳则深刻分析改进,当月绩效较佳则不进行深刻分析,不能提取导致当月绩效佳的积极因素;# j+ ]& [( d3 y% S* a/ t
2、过程沟通
$ p$ D! S, O) c1)沟通氛围:在各部门,就绩效进行沟通的氛围不浓厚,各部门负责人对沟通氛围的培养未提高重视。而这种氛围的培养,尽管在当下看来对企业效益没有直接影响,但对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产生深远而有利的影响;
" c6 ]8 h, k8 Q2 w' \2)沟通技巧:从整体沟通水平而言,部门经理的沟通技巧需要更专业的培训来提高;
1 s1 l! ~) D$ p" ?0 ], d( d3)过程沟通意识:结果来自过程,只有控制好过程,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绩效成绩。在日常的管理中,部门经理应经常主动与下属沟通,了解下属工作中的难点,帮助下属顺利完成工作。这样,构成部门绩效的一个个分目标顺利完成,使部门的绩效目标顺利达成。在这方面,各部门经理应加强过程沟通的意识,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过程中,使之不影响绩效目标的达成。! N/ a. g6 J" ~ x9 [
3、结果应用 ~, z! C+ z1 ], @
基于绩效结果,制定专项工作计划:根据绩效考核成绩,确定在此考核周期中出现较大问题的项目,制定针对此项目的改善计划,包括采取培训和沟通等方法,在下个考核周期中提高绩效,以达到提高工作针对性,逐个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会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项工作,尽管不完全依据绩效结果。从1-7月份绩效成绩来看,有许多绩效状况得到了改善,但这种改善状况不能保持,导致重复性的问题发生。* r, n7 g; r: p
4、指标体系方面4 I( B5 l6 b8 u8 G, {& O6 f
1)合理性:从1-7月份的A类指标成绩,可以明显的看出,制造部门(生产部和设备部)和质量管理部的绩效成绩较差,而服务于生产的职能部门绩效成绩较好。这说明A类指标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工作压力越大,工作量越大,工作绩效越差;
( t1 r/ |9 J1 f6 M- ?7 h- v2)反馈公司业绩能力:在公司业绩方面,A类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运营情况。从A类指标的考核项目可以看出,除销售部,没有任何部门能通过考核指标直接感受市场竞争的压力,相关部门的绩效没有与公司的产值和利润等挂钩。即当公司订单较少时,公司产值和利润均不高,但各部门的交货计划、报废率等压力小,绩效目标达成率反而高;当公司订单较多时,各部门的交货计划、报废率等压力大,绩效目标达成率低。所以应从根本的原因出发,对人均产能进行考核;- e$ Z( Q& ]- i
3)全面性:在A类指标体系中,绝大部分是财务方面的指标,直接或间接对公司的利润起作用;较少部分是客户方面的指标,直接或间接对客户服务起作用;极少部分是内部流程方面的指标,直接或间接对内部流程的顺畅起作用;没用任何指标是关于学习和发展的。而客户、内部流程与学习和发展三方面对财务影响重大,并且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深远影响。A类指标体系应从多方面考核,避免考核的不全面;
8 `( g; h8 @+ f4)衡量标准:部分A类指标衡量方法不科学:在绩效考核时,衡量方法的不科学易导致考核重点不突出,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被考核者的工作业绩,从而使个人工作目标不能有效支撑公司的目标。比如,生产部指标交货面积达成率,权重为20%,公司目标为85%,如果在交货面积达到43%的情况下,生产部的考核分数仍然能够得到10分。而对于生产部乃至整个公司,交货面积只达到43%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并未在生产部的考核中得到明显体现,使绩效管理失去考核的意义;
8 j! _+ z0 c! _' k; G二、B/C/D类数据收集情况:
* }7 k/ s* [; y& z5 I6 e% t* ]0 E1、绩效成绩提供情况- } S. c. O- N
资材部:已提供;2 |: A: t ^! [0 t6 d
生产部:防焊车间因人员更换,导致数据丢失,暂未提供;其余已提供;) }8 v* N$ _3 x; L( }) b% ?( T
设备部:已提供;
( Z& m, d+ W" e8 o工程技术部:前制程快板组未提供,其余均提供,后制程、项目研发暂未提供;9 D: P, m# F' N5 U$ U$ M
质量管理部:已提供;: b+ I( R# U" s; Q' w4 g4 F1 i
采购部:已提供;- ~, A" M- n+ L; T4 j! V$ F4 ~% E* T
驻厂管理部:已提供;
& _9 {4 s( a: O( t1 D以上绩效成绩汇总时间截至8月21日。. i# W0 b, `& z
2、绩效成绩完整度情况
- T+ c' H6 u* v5 Z数据收集较完整,已提供的数据基本按要求操作;
6 ~- ]: d! Z! M3、绩效成绩统计格式情况4 B: B0 e$ |5 b/ u' v7 X" R+ c3 Z
在统计成绩方面,各部门按均按要求格式提供;
& }9 v: D1 o% T6 i4、绩效成绩的准确性情况
! _ N: `1 A( L7 D各部门在统计绩效成绩过程中,由于绩效目标不合理、数据来源不明、人为的不仔细等原因导致绩效成绩的准确性不高,不能体现被考核人的工作表现。[/col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