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9月以来,不少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500万人,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不少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企业HR们,春节期间不远万里到各家各户拜年招工,其结果依然不尽人意。
' c( n! U4 R6 J6 G/ p8 A是什么引发这场民工荒呢?仔细一想,这个“民工荒”似乎来的有点晚,若不遇上金融危机,08年就该全面爆发!08年都已经具备了“民工荒”的几大要素。
: q+ q# W' {; {( F' j" A. m6 b, K5 O60、70后第一批东南飞的民工们,在外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挣了不少本钱以及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加上国家惠农政策频出,他们更愿意留在家乡创业。再有,家乡的变化也是一日千里,制约农村发展的是交通问题,而这一问题这几年已基本上已解决了。80、90后粉墨登场,他们成了这块热土地上的生力军。而他们高度崇尚的自由和个性,对传统外来工那种“吃苦耐劳”的现象进行了全面颠覆。依靠订单和纯劳力那种模式盈利的企业,使现在的青年避之不及。
. O+ W: l! W! y( e a. x9 X9 x改革开放这些年,由于政策的关系,珠三角、长三角先发展起来。中部和西南地区,利用资源优势,这几年迅速崛起起来,不少东南产业和国际大企业纷纷到内地投资建厂,本地的快速发展,留住很大一部分本地人。还有最大的原因就是,本地的工资待遇和东南沿海工资水平相差无几,外出打工成本较高了。 * l$ o L* J0 A# p& m3 l; c# G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民工潮”而言,“民工荒”不仅预示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预示着新一代民工觉悟的提高、权利意识的增强,是一种真正的进步。不是只要提高工资水平就能解决“民工荒”的问题,提高工资待遇,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工荒”的矛盾,但是,这决不是唯一的手段。新一代民工决不会完全被工资待遇所绑架,在对工资待遇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合法权益、人格尊重、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也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广大民工的意识中去,同工同酬、同城同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 v: r( C* E$ B其实“民工荒”每年都有,只是今年来的更大,更强烈一些。稍有不慎,不少企业就让“民工荒”掐断了脖子。
, H$ i3 [; u4 C# [+ M4 ~要解决招工难,短期的方法是将善待农民工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但从长远看,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最终出路。
6 w3 C8 C* P u0 g% D8 y“民工荒”揭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据上海证券 报报道,可以发现,这次的“民工荒”意义不同以往,实际上是给中国东南所有企业发出了三个信号。
0 u! ]/ q. Q1 y2 M8 T1 b, c% g第一信号: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全面考虑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比如,现在东部有不少城市的人口开始老龄化,而广大农村地区的80后与90后开始登上社会舞台。 % P k' J2 Y: S; f
第二信号:中国经济的区域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也需要结合人口因素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全面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比如,近来国家已先后批准了十多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的步伐越走越快。 4 \2 {7 T4 H6 k" b( A2 f/ @1 L
第三信号: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也需要根据人口因素和中国经济的发育程度,全面调整产业布局。特别是随着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的变化,有必要对目前的产业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进行有序的产业转移。
1 a& u! _! j7 | f0 V.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