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991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套套邏輯(tautology)

  [复制链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21:0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Dear Kenny" X. a+ k# I+ m# @
        近日和幾位做firm/industry level研究的朋友討論,他們對individual level一直有一個質疑,組織行為的學者會提出一些類似或概念上相近的構念,然後說這些構念彼此之間具有相關,他們認為這樣對理論並沒有實質的貢獻(儘管統計方法的結果顯示它們顯著),因為這是所謂的套套邏輯(tautology)。
5 s4 a% O6 J# j
: q$ W7 Q2 z* U( E3 U( |8 \1 |        因為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名詞,想請問Kenny這個問題該怎麼思考與回應呢? ]或是有類似的例子可供參考嗎? 謝謝您!
5 l; y3 Q# w- Y6 `5 Y
" G$ P/ c0 |9 q( K. W; a# E
3 j& K4 i) [& M3 T3 P 本帖最后由 jkliang 于 2010-9-27 23:48 编辑
4 D% y! ]. H+ \$ x; l) n, j( w( }; l# F* x* i

3

主题

8

听众

38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10
最后登录
2018-2-10
积分
382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44
沙发
发表于 2010-9-28 02:32:08 |只看该作者
jkliang, 我理解的tautology是指一个陈述永远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它描述的规律是正确的,而是因为它的用词使然。比如我定义“四足动物”为“有四只脚的动物”,然后我说“四足动物都有四只脚”,这就是一句一定对的却又没有意义的话。) R7 l* w( T: F! J5 k7 \" {

. R4 b7 W8 A1 e仔细看新闻、广播、广告里,有好多这样的套套逻辑,管理学研究也不能幸免。不过关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我自己觉得taotology倒不是最大的问题,而你说的概念相近可能才是比较大的问题。大家忙着提出各种构念,在严格比较它们的差异前就开始找统计上构念之间的关系。尤其大部分都是有关人的心理活动和态度的构念,如果不能分清概念的界限、发生的前后关系和性质的差异,在理论上的贡献就很有限了。不知是否合理?
寻找,就寻见。(太 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36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8-25
最后登录
2012-5-9
积分
366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79
板凳
发表于 2010-9-28 19:16:3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 jkliang 的帖子( u! d- B( Z" {& O
. A* B5 q& j- l0 }- e1 z
; Z. b) ?  @  C7 p+ ]; I" i$ K
    理論有一個前提是falsibility(可以被否證),tautological會讓理論永遠是對的。
9 H% o0 G" w& a) J9 \5 s6 h  l( B# Y* Z8 q
我有個例子:
  e+ p+ @  \- H; }1 q* `& p2 }, Y) _& L  _" a7 ?; z) g- x& D& ]0 L
1、小學每年的成績平均成為畢業成績3 C% |2 z# @% P0 }; G
2、畢業成績第一名可以領到市長獎- O% S) A  S! w3 D
2 A' q' G5 ^9 Z
因此我建構一個理論:
/ }$ L  D7 [: k4 p7 b6 T; L5 ^: o; M; B
Hypothesis:小學每年的成績越好越可能領到市長獎。
5 s- [* w% y$ i, u8 H+ u$ W. z) o4 e6 |  Y. i$ M8 b8 N5 Z
注意我的假說無法被否證,永遠會是對的,我的自變數就是因變數的一部份。
3 V9 L! H; g3 ~. y: i8 j8 l* U4 ~
" K9 h' o1 n( E% ^2 J; g9 @我很喜歡以下這篇文章,裡面也談到tautological的問題。
4 _" f0 {& i  ?4 I' Z/ a3 d1 _9 N* t$ G2 Z/ A
Bacharach (1989),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Some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AMR, 14(4), 496-515.) a$ D( @. z/ a% S1 z  }' }
& ~+ d; T; ^& a
本帖最后由 chienhsin 于 2010-9-28 19:21 编辑 0 T1 A$ T" F" K) i) `+ u
+ z2 G( E/ y/ w% {(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9-28 22:30:4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 jkliang 的帖子8 _3 D7 U/ ~4 C( K2 E! L. n
. u( O8 b: z' R  _! B) q4 Q
' n6 |9 a% r) ]3 V
    我倒不覺得管理理論裡有很多 tautological 的東西。我唯一想到的,是“percept -> percept” 類的研究。就是一個“感覺”(attitude)影響另外一個感知。比如,POS 影響 job satisfaction 等。不過,現在這一類的研究也不多了。 所以你見現在大部分的 OB 研究都一定是用 OCB, in-role 這一類的非感知變量作為營變量的。
! a! j  @; \8 L  e
' S; s2 Y6 W) w( f4 f# W5 N你的朋友有實際的例子嗎?其實,我猜他講的不是tautology,而是明顯易見的結果。現在確實很多管理的研究越來越像 common sense research 了。8 R8 j0 \/ [/ v!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5
发表于 2010-9-28 23:14:54 |只看该作者
       我和他們分享我論文中的假設,有一個假設是工作依賴(work dependency) 越高-->工作投入越高(work involvement)++>自願學習行為越高(voluntary learning behavior),他們認為這就如chienhsin 所言,自變數就是因變數的一部份,我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回覆他們的疑問呢?從construct的定義?還是統計方法呢?
4 o, z) l1 ^2 v) x       另外,Kenny提到很多管理的研究越來越像 common sense research ,是因為目前社會科學/管理的理論多用以描述並解釋現況,而較不容易進行控制或預測嗎(這是一本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內看到的)?假設,有一個具理論基礎的研究推論並證實了天氣越糟-->上班意願越低,這樣描述並解釋了為什麼員工不願意上班,但是天氣確是無法控制的因素,這類的研究在實務上是否就較不實用?還釋端看個人的研究解釋功力了!?謝謝各位的解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aolp    

2

主题

4

听众

17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9-23
最后登录
2011-2-20
积分
176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23
6
发表于 2010-9-30 18:04:29 |只看该作者
common sense research确实是很大的问题,对研究问题的选择还是需要考虑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当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用武力解决问题,还有什么可以不顾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7
发表于 2010-9-30 21:03:3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 jkliang 的帖子
! S8 M0 x  g2 c4 K( {
7 R/ E2 m* A5 {) l$ J: ~% Z. o. U2 e' c
    我看不太懂你的問題,什麼叫work dependence 和voluntary learning behaviors? 誰對誰的依賴?工作中的學習有被逼的嗎?無論如何,tautology 本身是一個方法的問題,怎可能用方法來回答呢?你如何知道兩個變量的相關是因為它們的定義有重疊,還是真的是獨立但相關的構念呢?( }3 G, a; ]%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8
发表于 2010-10-1 00:35:20 |只看该作者
Dear Kenny* g% q% H7 p) \: q1 @
        Work dependency是我在論文中自行發展的構念,我根據Markus & Kitayama的Independent self and Interdepedent self theory(自我互依我,1991)及陸洛的Composite self(折衷自我,2003),定義出Work dependency為工作依賴,指的是「人們必須藉由工作,以滿足自我或與自我相關的他人的需求之程度」;是一個profil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有兩個維度,分別為自我工作依賴與互依我工作依賴,因此工作依賴被區分為四種類型。而voluntary learning behaviors則是採用Edmondson(1999),定義為「員工為增長自我知識、技能與能力所採行的所有自願性行為,藉由此行為的展現對組織作出貢獻 」。( {2 Y3 e) p  l( N: D) J( f
           接著我採用Kanungo(1979)之motivational model,提出工作依賴(work dependency) 越高-->工作投入越高(work involvement)-->自願學習行為越高(voluntary learning behavior),過於簡短的說明不知大家可否了解?
* ~  v5 _/ O4 N, d           而Kenny所言「tautology 本身是一個方法的問題,怎可能用方法來回答呢?你如何知道兩個變量的相關是因為它們的定義有重疊,還是真的是獨立但相關的構念呢?」,我的理解能力不足,是否請Kenny再詳細進一步說明?(是指只能用理論來說明嗎?)
& G. ^( b2 S6 L9 K5 Y: C          如果透過SEM驗證,兩構念之間的correlation不等於1顯著(我看過是利用bootstrap),是否可當作區別這兩個構念的證據之一呢?當然我想MTMM應該是最Robust的方法,但是Work Dependency在過往文獻中沒有被定義也沒有相關量表,MTMM恐怕不容易實現。而Work involvement與VLB已有現成量表。問題多了點,尚請Kenny與大家不吝指教!0 W/ R/ N/ {* O* T- N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36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8-25
最后登录
2012-5-9
积分
366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79
9
发表于 2010-10-1 18:24:4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 jkliang 的帖子
9 }  [4 A5 w) E; v; W* ?" v6 P/ C* q  ^' ^- X( }

3 o. y3 L1 J! l/ F' ~8 J1 w# I    Dear jkliang,
9 f$ w5 q4 K6 A: d% U$ _3 j4 j8 [# M- i0 I5 k4 a
你已經知道work dependence是衍生自Independent self and Interdepedent self theory等概念相關,, ^! m, G' O& W3 x" i) k/ g
這樣就能執行MTMM了,他們之間的相關應該高過與模式中其他應變量的相關。
8 `8 i1 C0 o/ d6 g6 T
& R. H1 G, h, M7 B此外,既然work dependence是新的構念,你何不先執行一個研究,說明需要有此新構念的必要性,再介紹如何發展此新量表的過程。8 m% m0 e; k% I

4 u5 h/ ?" Y! }. R) z9 D, u
7 i! M$ H) I- j# r3 H2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10
发表于 2010-10-1 18:57:32 |只看该作者
Dear chienhsin, g9 F5 K; L: V+ o! h, O  R
我的第一個研究的確是如您所說,說明work dependency的必要性,與量表發展的過程。第二階段再加入work involvement 與VLB。Work dependency的兩個維度之間的相關也的確是高過模式中其他變量,只是如此就能避免tautology的問題嗎?0 U# a! }, F" ^# K* V5 L4 W; c

6 {! `' D3 S( T% r- D6 T" X- r6 d
本帖最后由 jkliang 于 2010-10-1 19:03 编辑
& }% e% p* X; q8 p! X$ {2 X' S3 D% I! C8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